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告诉你真实的铁原阻击战(二)

学术   2024-10-05 21:09   上海  

书接上文:


半个世纪前的“斩首行动”  


     有人曾问过老唐为什么上来就照着美国大兵脑袋就是一枪。因为他这个举动引来了太多的争议,甚至很多老战友都对他当时的做法大加褒贬,认为老唐就是当敢死队的料,指挥一个连未免太抬举他了。老唐自己的回答却十分简单:“他戴着夜光表啊,戴夜光表的肯定是当官儿的,我先把他毙了,后边我要怎么打就怎么打。”  

    不能不说老唐的想法很有道理,这种“斩首”的做法,对美军当时的作战组织来说,是相当致命的。当时的美军,是一支典型的近代职业军队。  

    著名历史穿越题材小说《窃明》中,作者对于军事理论的描述极有独到之处,他在评论军队组织的历史变化时写道:“近代军队是一具战争机器,通过残酷的体罚和训练,让士兵渐渐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而形成对命令条件反射式的执行。一支近代军队中的士兵,对军棍和皮鞭的畏惧是根深蒂固的,在战场上越恐惧就越会机械地执行命令。例如南北战争的美军会在炮火覆盖下,列着严整的队型缓步行军1英里,然后完美地进行队列变换,翻越矮墙。并从400码距离开始还要受到线膛枪射击,直到一万人在进攻中挂掉八千才崩溃掉。封建军队的组织结构更不必说,作战主要靠个人武勇,凭首级计功,靠抢劫来维持斗志,所以封建军队才会有归师勿遏、围城必阙的说法,就是希望不要逼得对手拼命。而近代军队就没有这些说法,反正都是拼光了拉倒,只是战场上的行尸走肉罢了。没有灵魂的军队只能僵化地进行杀戮或被杀戮,而不能积极主动地作战,所以遇到现代军队后就出现了一边倒的大屠杀。只有理想,才能给近代军队这具死尸注入灵魂,不仅仅是机械的刚硬,还有灵活的战术和柔韧的弹性。充满战斗欲望地去作战,灵活地根据战场形势去争取胜利,被击溃的单兵也能自行恢复战斗意志。比如大规模的敌后游击战,并非古人不愿意,而是封建军队和近代军队根本做不到。陷入敌后的封建军队是只会抢劫的流寇,失去指挥的近代军队是死挺的干尸。”  

    美军一直到越南战争时代,重视培养的都不是有理想的军队,而是具备铁一样纪律的职业化军队。在这种军队里,军官教育士兵,第一句话通常是:“记住,鸡蛋是长在树上的!”这句话的含义在于长官的话是不可置疑的。如果长官突然被干掉了,这样的军队会怎样,不问可知。  

    近代职业军队是用明确的指挥替代系统解决问题的,比如连长阵亡副连长自动接替指挥,副连长阵亡第一排排长接替指挥。但是,在580.7高地这样的夜间混战中,这种体系显然无法正常工作。近代职业军队的阿基里斯之踵暴露无遗。  

    而志愿军能够在朝鲜不断打出大规模的穿插,乃至于铁原这样极其倚靠部队单兵作战能力和忠诚的战役,其原因很多老兵都归结于志愿军是一支有理想的军队。有理想的军队并不一定都是正义的军队,比如希特勒的军队也很有理想,但这理想是邪恶的。然而单从军事角度说,有理想的军队作战能力和主动性确实出色。这一点很多军事家都明白,冯玉祥在军中设立教堂,唐生智全军信佛,就是想培养出一种理想来。  

    志愿军的理想是不需要灌输的,简简单单四个字“保家卫国”,让成千上万中国普通的耕读子弟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这不是为一党一派而战,而是为保卫一个民族的和平与尊严而战。  

    设想没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血战,就算美军止步鸭绿江边,美苏两大阵营对峙总是无法改变的,而且将持续数十年之久。那时无论中国倒向苏联,还是倒向美国,双方对峙的前线,一定在中国的东北,这是地缘政治决定的。那样我们还谈什么发展?谈什么独立自主?  

    那么,让我们中立吧。可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来证明中国军队有保卫自己的能力,谁会把这个在二战中差点儿让小小日本亡了国的民族放在眼里?衡阳失守的时候,罗斯福总统用电报质问蒋介石大元帅:“你的两百万军队在哪里?”  

    想左右逢源么?你也得有那个本钱!  

    抗美援朝之前,中国军队在和外国人的战斗中,从来没有获得过敬畏。有实力保卫自己的人,才能谈到中立,否则,只能是引来两方的窥伺,比引来一方更糟。  


山顶上的混战   


    让我们回到580.7高地旁边的小山。唐满洋的打法现在想来其实不太科学,他直接把当年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经验搬上来了。中国当年穷,共产党穷,国民党也穷,要是国民党兵里混着一个戴夜光表的,那肯定是哪个将军藏在里面。但在美军里,一个大兵照样买得起夜光表,这个唐满洋可就想象不出来了。63军是五次战役才入朝的,正式跟美国人打仗才不到一个月,和老美打交道的经验,浅薄得很。  

    然而,老唐的运气却好得不能再好。战斗结束以后,连比划带说地问俘虏:“你们指挥官是谁?”有人沮丧地一指老唐脚前那睡袋--就在那里……  

    这鲁莽的一枪,引来的是一片大乱。但对志愿军的夜袭部队来说,响枪的时候唐满洋身边只有几个人,大多数战士还在小山的半腰。好在唐满洋带的兵,全是老兵,战斗经验极为丰富。63军脱胎于冀中野战兵团,很多“老”兵年龄只有二十出头,却已经打过四五年的仗。河北老兵油滑得很,几乎个个都是一对射就拿子弹往头皮上蹭,一拚刺刀就往人家大腿上开枪的主儿。现在听顶上一声枪响,老兵们知道战斗已经开始,但自己根本来不及加入,怎么办?他们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榴弹,照着上面就扔--冀中野战兵团是和日军作战中诞生的,土八路装备差,最看家的本事就是扔手榴弹。  

    从我们后来得到的资料分析,这批美军空降兵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按照美军游击战专家阿图·邦特的建议建立的特种部队--游骑兵。他们都是军中最精锐的官兵,拯救大兵瑞恩就是他们的得意之作。这支戴贝雷帽的部队通常都是大军的开路先锋,他们的座右铭是“游骑兵,打前锋(Rangers,lead the way)”,绣着Ranger字样的黑色贝雷帽及飘带型臂章,一直是游骑兵的象征。  

    精锐就是精锐,他们的反应很快,听到枪声很多人从梦中醒来就去抓枪。而河北老兵的手榴弹,此时正好在他们中间开花。剧烈的爆炸声过后,第一批跳起来的美国兵几乎没有能够直立的了。  

    对老兵来说,枪声就是命令,所以,尽管已经几天没有正经吃过东西,但唐满洋的一声枪响仿佛给部下打了强心剂,他们投出手榴弹,随即以惊人的速度攀越障碍,冲进美军宿营地的时候,美国兵还没有几个人能拿到武器。  

    此后的战斗变成了一场混战。这场混战是一边倒的,因为美国兵几乎没有人在射击。大多数美军连冲锋枪的保险都来不及打开,就遭到志愿军的攻击。而且由于失去了指挥,美军此时乱成一团,何况如果这时能用冲锋枪扫射,很可能把误伤战友。  

    这不是肉搏,唐满洋的部下用的都是上了刺刀的苏联骑枪,面对这种寒光闪闪的东西,美国兵短短的冲锋枪根本无从招架。  

    入朝换装的时候,唐满洋憋了一口气:566团只有第一连(尖刀连)全部换装了波波莎冲锋枪,其实要论战斗力,一连里还有不少是从东北入伍的新兵。他所在的三连呢,就是因为排了个第三,结果只给换了苏联骑枪。这玩意儿看着好,可打起来三发子弹就贴壳,哪有一扫一片的冲锋枪管用?要不是用冲锋枪每人要携行五百发子弹的规定让人有点儿胆寒,老唐早就连部营部一级级找上去了。  

    现在看来,用这落后的家伙也不是没好处的。美军没有死战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美国兵乖乖举起了手。只有少数人还在和志愿军纠缠,但也主要是在挣扎着逃跑,并没有多少还手之力。  

    老唐自己对冲锋枪没兴趣,他用惯了的二十响驳壳枪可连发可点射,威力不亚于冲锋枪,要想过瘾,老唐更喜欢用戈留诺夫重机枪,那可是飞机都打得下来的玩意儿。  

    可能读者朋友要问了,唐满洋当时也在小山顶上,一排手榴弹他没事儿么?有事儿那就不叫唐满洋了。他一枪击毙美军指挥官,正要迈步的时候,忽然天上乱鸦投林一样飞过一群怪鸟。老唐马上明白这是部下们拿自己开涮呢:“你们扔手榴弹倒是招呼我一声儿啊!”几乎是本能,老唐一头扑倒在地。所有的手榴弹都投在老唐前面,这就叫默契。  

    老唐爬起来后没有参加搏斗,而是靠一双夜眼,甩着一支驳壳枪,一边往前走一边打,只要看到还有美国兵在和部下纠缠,老唐甩手就是一枪。的确是甩手一枪,因为他用驳壳枪的动作很特别,不是瞄准了打,是一甩一甩地打,向外甩着打,演示的时候仿佛拿鞭子横着抽人。我曾给一位河北的抗日老兵表演过这个动作,这位罗金宝的原型之一叹口气说:“老唐这样甩着打的都是神枪手啊,那是拿子弹喂出来的!”  

    打了几枪,没法打了--只见一个战士和一个大个子黑人兵滚成一团。老唐比了几下始终没找到机会打,一偏头,对通信员说话了:“姚显儒,咱们新发的那个小刀子,不知道快不快……”  


63军中的两个异类  


    老唐说的“小刀子”,指的是苏式骑枪上用的刺刀,这东西形如短剑,三锋开刃,也可以做匕首用。唐满洋自己用的是驳壳枪,姚显儒用的是冲锋枪,本来都用不着这个东西,可唐满洋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愣给自己和姚显儒一人弄了一把。  

    姚显儒本来端着枪站在老唐身后警戒,听见连长这句话,手一抬,挂在腰后的刺刀变魔术似的就到了手里。老唐比划姚显儒这个动作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是《双旗镇刀客》里边娃哥对一刀仙出刀的那一瞬。  

    说起来,老唐和姚显儒,在63军都有点儿异类。这还要从这支部队的历史说起,前面说过63军的前身是冀中八路最精锐的野战兵团,这是一支典型的河北部队,最拿手的就是扔手榴弹。而这支部队的手榴弹,曾给日本兵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这实在不是八路的本意,只是因为条件太艰苦了,冀中土八路的兵工厂除了手榴弹就没有什么能敞开供应的家伙,连地雷都不行。  

    这种情况下部队为了提高战斗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玩命的练投弹,一来二去就扔出了名。甚至鬼子还分析过,如果是下雨天打仗,土八路的战斗力就得打对折。因为土八路的工厂造的手榴弹都用黑火药,一沾水就不响。没了手榴弹,土八路的能耐当然要打个折扣了。  

    而唐满洋和姚显儒呢,老唐是山西人,最擅长的是驳壳枪加鬼头刀,姚显儒是甘肃人,最擅长的是……这个没法说,入朝的时候通信员姚显儒玩得最好的是匕首,回国的时候大功英雄姚显儒是全军闻名的“地雷搬家大王”,拿美国人的地雷炸韩国人,就是这位干的好事儿。  

    姚显儒参军的时候是马鸿逵的兵,19兵团打宁夏,马鸿逵兵败逃走的时候,被改编成了解放军。马家军对当兵的特别狠,所以姚显儒本来是一点儿也不想当兵了,就想着开小差回家。没想到他遇上了个特别会做思想工作的指导员,就是前面提起过的那位魏应吉。  

    这个魏应吉,那思想工作的水平别提了,多少年以后老部下一提起“魏应吉”三个字还都说心里暖和,因为他对兵特别好。魏应吉和姚显儒一路走一路说话,跟对自己兄弟一样。部队过姚显儒老家,魏指导员知道他想家,通过当时的兵役局接来了他父亲。全连战士就像见了自己的父亲一样,端水、递烟;连长、指导员嘘寒问暖,一起陪着他父亲吃饭,走时又送吃的又给路费,真比一家人还亲。这回姚显儒也哭了,西北汉子一动真感情就不得了,那叫死心塌地。  

    没几天赶上一次土匪夜袭,一屋子没枪的新兵和解放战士给吓得嗷嗷叫,带新兵的唐满洋不慌不忙,守着门口,一杆驳壳枪打得二十几个土匪不敢冒头。有一个胆大的土匪绕到房后从窗户跳进来,立足未稳,新兵里蹿出一位一刀子就从土匪肋条骨底下捅进去了……这就是姚显儒。第二天,唐满洋看看那肺都给挑出来的土匪,又看看姚显儒那把河州匕首,抓抓头皮,说:“你不是放过羊么?我也放过羊,跟我搭伙来吧。”  


 混乱的番号和带不走的俘虏  


    现在,老唐一声令下,姚显儒扔下连长扑上去,一刀就刺在了那黑人大个子兵的肋骨缝里!这个黑人大个子兵,根据推测,很可能就是美军特种部队游骑兵第二连的士官拉尔夫·W·萨顿。  

    根据美军战史记载,萨顿原为第82空降师成员,在1951年5月20日和中国军队争夺小理山(479高地)附近的581高地时阵亡(美军所说581高地即580.7高地)。第二游骑兵连在和志愿军争夺581高地的战斗中伤亡十八人,萨顿是唯一一名阵亡的黑人游骑兵。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游骑兵空降连是完全基于二战空降兵老兵志愿组建起来的,一共十几个连的规模,一般只配属给美军的师一级的单位,任务是志愿军的师级尖刀连一样,只是美军的游骑兵战斗技能更全面(全部有伞降资格)。当时组建这些连队的时候,只需要一千名补充人员,竟然有五千多现役伞兵报名,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些连队的兵员素质之高。  

    而这个第二游骑兵连还要更加特别一点--组成时全体官兵都是黑人,作为美军“王中王”的特种部队,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过,由于杜鲁门签发第9981号总统命令,要求军方对黑人官兵提供均等机会,美军中已经开始改变根据肤色编成部队的做法。当然,其中原因之一是1950年底曾有一支黑人连队全体投了八路,噢不,投了志愿军……李奇微接任联军总司令后,更加速混编,要求上级授权他彻底废除他麾下部队的种族隔离情形。所以,这支第二游骑兵连在攻击580.7高地时还是不是纯粹的黑人部队,是值得存疑的。  

    反正在580.7高地和老唐他们作战的美军中,肯定有一部分属于这个游骑兵连。按照美军记载,此战美军第二游骑兵连指挥作战的是副连长坤因中尉,他在5月19日接受命令代理连长指挥攻击581高地的行动,其任务是为替美第32团担任反击前锋。根据美军纪录,1951年5月20日下午,第二游骑兵连利用正面炮火轰击吸引志愿军注意力,由坤因率六十五名特种兵从581高地反斜面偷摸上山,攻下该高地。战果报志愿军战死五十人伤八十人。在566团的记载中,当时一线兵力不足,原驻守581高地的七连19日已经抽调到小理山前线,所以美军袭击时高地上没有设防,美军的战绩统计估计是20日在整个566团正面战斗的战果。  

    美军记录,当夜凌晨两点志愿军发动反击,坤因呼叫炮火支援把志愿军击退,战斗到五点钟,第二游骑兵连因弹药不继撤下,但六点二十分再度攻上占领581高地。和第二游骑兵连共同作战的应该还有美军第七师,因为美方记录中有20日第二游骑兵连向第七师移交阵地的说法。所以当老唐他们摸上美军宿营地的时候,第二游骑兵连可能只有部分人员留在阵地上。根据志愿军的纪录,美军伤亡数字远远高于第二游骑兵连的损失,此外,还有约两个连的南朝鲜部队在20日乘机攻占了小理山西侧山下的问礼里。根据189师师史记载,当天的战斗共歼灭美韩军约200人,活捉28人。  

    值得一提的是,和老唐他们交手的这支美军,到底是什么番号很令人狐疑,因为按照美军第七师公布的情况,20日并没有阵亡人员。按说,这种情况下,只要审问俘虏,就应该真相大白吧?笔者曾就这个问题询问过老唐,老唐犹豫了一下,说了句话:“我们连抓的俘虏,一个也没带下来。”  

    一个也没带下来?笔者倒吸一口冷气,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听到过说法,老唐打美军空降兵本来应该立功的,结果什么也没有,原因就是嫌疑杀俘。这件事情的当事人今天还健在,是当时负责上去带俘虏的一个干事。当时朱彪听说抓了俘虏,派他到唐满洋那儿接收。结果等这位干事到了老唐那里,却发现没有一个活着的俘虏可以带走……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此人有几十年和老唐住在同一个大院,但两个人从来不说话。而笔者直到和多名还活着的当事人核对,才感到唐满洋背这个名声实在冤枉……  

    听说三连抓了不少美国兵,不但团长朱彪兴奋表扬,连师里都惊动了,在已经感到大敌当前的压力下,仍然派了一个干事到无名高地接收俘虏。当时抓到美军俘虏是大事儿,很有面子的。  
    不过,按志愿军老兵的说法,“联合国军”中最好抓的是英国兵,只要他觉得尽力了而且没有打赢的希望,会追着你投降,美国兵也还算好抓的,冲到跟前一比划刺刀,美国兵多半扔了枪就投降。最不好抓的是法国兵,打起来特别顽强,42军围攻砥平里,曾经抓到过法国兵,但愣是带不下前线……奇怪的是法军在一战二战越战中哪次的表现都称不上好。  

两条互不来往的好汉  

    一次抓到双位数的美军,都够全军通报表彰的了。可是,这位干事一时竟然上不去阵地。从21日凌晨开始,美军一直在用近乎疯狂的炮火猛轰志愿军据守的阵地。根据美军记载,就是在这样的炮击之下,前线美军的穿插部队才没有崩溃。包括第二游骑兵连在内的美军一线部队是在凌晨五点放弃阵地败下阵来的,但此后在炮火掩护下又重新夺回580.7高地。  
     通过对双方战史的对比,我认为美军的描述是可信的。因为志愿军反击部队在20日夜间先进攻美军驻扎的三座小高地,随后没有投入太多力量和美军交手。他们21日上午发现问礼里的两连韩军动摇撤逃,当即投入尾追攻击,此战把正在后撤的韩军切成两段,毙俘韩军连长尹奉玉上尉以下百余人。  
    根据189师师史记录,不再纠缠美军的原因是发现前方出现大量美军精锐部队,而且部队伤亡较大。于是63军改变了准备把189师主力投入洪川江以南的计划,仅留下朱彪团在江南机动防御,所以作战部署上也就没有了死守580.7高地的要求。当晚,奉志愿军总部命令,前线各部全线后退,566团也撤了下来。应该说,志愿军的直觉还是很敏锐的,李奇微计划的大规模反攻,已经开始了。  
    在189师对面,这次猛烈的炮击让志愿军参战老兵印象深刻。他们形容美军大口径炮弹打中平地,炸起的土可以掀起二三十米高,盘旋飞舞如同一条土龙。在这种条件下,等那位干事赶到昨晚的战场,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  
    “俘虏呢?”干事兴冲冲地问。“没有俘虏了。”据三连老兵回忆,所有的俘虏都在那天夜间的战斗中死亡,无一幸免。抱着一腔热乎气赶来的干事碰了个大钉子。他返回师部,报告唐满洋有杀俘嫌疑,还捎上了那块夜光表的事儿--老唐确实把那块表自己戴上了,他的意思是方便看个时间,打完了仗再交给朱彪。老唐不傻,何况有魏应吉这教导员看着,让他犯纪律都得换个时候。但按照这位干事的报告,老唐没有在第一时间上缴已经属于违纪,他戴了这块表,就表明他打死美军指挥官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为了这块表。  
    任何一个嫌疑,都够老唐吃不了兜着走的。因为这个,尽管调查结果最后认为老唐没有什么错误,这一仗还是只给唐满洋记了个三等功,否则是一等还是二等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也就因为这个,虽然住一个院儿里,老唐和那位干事见面不打招呼不说话,至今已经有五十年了。  
    令人感叹的是这位干事论起打仗来也是一条好汉。铁原反击战打到后期,部队伤亡极为惨重,连蔡长元师长都提枪上前线了。这种情况下,这位干事带一个残缺不全的班,就敢插到美军前线后面去打坦克,目的无非是迟滞敌军行动。第二天拂晓,一个人带了六处伤爬回来的。  
    可两个好汉子,至今也是不说话。有人说老唐这人后来升迁不快,一个是卡在文化上,另一个,就是不会和人相处。那位的原话是:“战争时期好啊,像老唐,你大刀片一抡,什么都有了……”问题是,有多少人到了战场上一抡大刀片就能上去呢?上去以后又有多少人能回来呢?  

真相

    关于“杀俘”的问题,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问了唐老。问的时候很紧张,天晓得会捅怎样的马蜂窝。没想到唐老很平静,甚至有点儿不像当年的天杀星。唐满洋冷冷地看我片刻,慢慢平伸出右臂,曲肘向天,食指比了一个扣扳机的动作,淡淡道:“我不杀他,他就杀我,我没有办法。”空气一时近乎凝滞。又沉默半晌,老唐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话“我从来不杀俘虏。他们要杀我的人,我只好开枪打。”  
    因为发生在暗夜之中,所以这次事件的全貌,只怕永远也无法完全弄清。但从几名互不相干的老兵口中,我们依然大体可以还原当时的情况:在拿下小高地以后,从睡袋中被掏出来的美军见势不妙,纷纷举手投降。到底捉了多少美国兵,是否确实都是美国兵,这至今都是一个谜。最初,我得到的数字是六十多个。然而,找当事人核实以后,才知道这六十多个俘虏,指的是当夜战斗中志愿军所捕俘虏的总数,主要是从问礼里逃跑的韩军。  
    看着今天作风泼辣坚韧的韩国足球队,很难想象当年它的军队居然这样不经打。但是志愿军老兵对南朝鲜军的战斗力倒并无微词。他们提起来,主要说两点:第一,韩国当时是刚刚建立了自己的军队,部队没有传统,打起来容易垮台是正常的。部队的这个传统,就像一种灵魂。老兵走了,灵魂依然留下,所以,有些老部队过了多年和平日子,一上战场依然战斗力强劲;第二,韩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是“打胜不打败”,他们一旦被打败,就会整个“崩盘”。金城反击战67、68军奇袭白虎团,夺占轿岩山,一下把韩国兵打崩了,前线四个师的韩国兵没命地往回跑,中国军队意外地一插几十公里,韩国兵把二线阵地都给冲乱了,吓得美国人紧急约见志愿军代表,催促赶紧签字讲和。不然,谁知道志愿军会打到哪里?但是,进攻作战的时候,韩国兵还是蛮有战斗力的,尤其是坑道战的时候,那些刁钻古怪的袭击战,大多是韩国人所为,比装备更好的美军威胁还大。说缺点,也说优点,客观评价。也许,只有在战场上刺刀见过红的,才会这样尊重对手。  
    清点战俘的时候老唐发现,自己身边只剩十几个能动弹的兵了,比俘虏还少。这倒不是伤亡多大。这次夜战照老唐说法不算激烈,没有什么悬念。然而,志愿军的官兵都是饿着肚子杀上来的,打仗的时候,一股猛劲顶着,拚刺刀都没问题。一完成任务大多数人坐下就再也起不来。就算这能站起来的十几个人,都在全身打晃,毕竟连续的苦战,太艰苦了。  
    而这个时候,另两个小高地的美军已经和志愿军的反击部队打成了胶着。这两个小高地的美军防御较为严密,一方面老唐他们这边先打响让美军有了警觉,另一方面有一个战士踩中了美军布设的照明雷,阵地照得一片雪亮。失去了夜色的掩护,志愿军反攻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而美军的火力明显比中国军队强得多,训练也很出色,即便在夜间也打出了交叉火力,这次突袭未能成功。  
    然而,美军毕竟已经是惊弓之鸟,一边打,一边叫喊,似乎在相互联络。这三座小山距离很近,所以,也有美军在向老唐他们占领的山头喊话,似乎还不知道这边的美军已经被全部解决。  
    这时候,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俘虏中也有人喊叫回应。唐满洋回忆:“当时那边的美国兵在喊,这边的也在喊,但喊的什么,我们谁也听不懂……”另一名当时参战的老兵说:“照明弹打上去我们才看一眼俘虏,我的妈,个个手上脸上都毛茸茸,至少比我们高一头,胳膊比我大腿还粗!”  
    唐满洋命令机枪向美军据守的两个高地猛烈射击,掩护兄弟部队,另外几个战士用刚缴获的美军机枪看住俘虏,并喝令他们住口。然而俘虏显然也发现了志愿军人比他们还要少,所以尽管照明弹闪亮的时候他们只是沉默地紧盯着唐满洋他们,但照明弹一灭就喊声四起,也不知道是求救还是报告这边的情况。  
    又一颗照明弹升起的时候,中国士兵忽然发现俘虏少了几个(原来只是让他们抱着头蹲在地上,来不及捆绑)。就在这时,正在对美军射击的机枪骤然停止,传来激烈的扭打和叫骂声。随着叫骂声传来,俘虏们一起低下身来。  
    参加过此战的志愿军老兵推测,美军俘虏中肯定有人在串通,否则这个动作不会如此划一。而这个动作的意图就是避开志愿军仓促射出的子弹,在最短的时间里扑向看守的几名中国士兵,夺枪反击!  
    听到这样的讲述,我忽然想起一段对朝鲜战场上美军空降兵训练的描述:“约翰·G·霍坦上校挑选的游骑兵候选队员前往乔治亚州班宁堡受训,兵源大多来自第82空降师。他们的训练时间多在夜间进行,训练科目包括轻兵器操作,夜间跳伞,两栖登陆,爆破及格斗等……”他们的训练和作战意志,明显超出普通美军部队。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精锐,才被作为了对志愿军进行反击的箭头部队,然而,在580.7高地的战斗中,即便是这支精兵,也没能在作战经验丰富的志愿军手中讨得便宜。  
    千钧一发之际,机枪打响了。事后,志愿军的老兵分析,可能是夜暗使美军俘虏没有看到架在地面上的机枪,否则他们一定不会铤而走险。与此同时,美军支援的炮火也盖在了这座小山的山顶上。  
    最后从这块阵地上站起来的,是唐满洋和他还活着的部下们。如果不这样做,能走下战场的会是谁,也不会有悬念了。  
    所谓唐满洋涉嫌杀俘,真正的原因,有人说是在这次混战的最后阶段,一名逃脱的美军沿着山坡奔跑向敌方阵地,当机枪手犹豫的时候,照明弹下唐满洋作了一个和我刚才描述一模一样的动作--平伸出右臂,曲肘将手指向天,食指比了一个扣扳机的动作。机枪打响了,那名美军应声栽倒。“放他跑过去,拿起枪来就会打我们。”老部下给唐满洋抱屈。  
    但对于这件事,老唐没有解释过。可是我耳边仿佛闪过他的声音:“我不杀他,他就杀我,我没有办法。”所以,没有俘虏。  

谜团

    这一仗,最大的谜团是美军被打的到底是哪支部队,伤亡到底有多大。从第2游骑兵连的伤亡纪录看,仅仅伤亡17人。所以这一仗打的肯定不止他们,但美军的战斗记录中,又没有提到其他番号。  
    当时美军在朝鲜最大的空降兵单位是空降兵187团(韩国资料称为187旅),这个团曾经和志愿军打过多次硬仗,损失不小。他们五次战役时也的确在和志愿军对峙的前线上。但是,根据作战区域看,在五次战役攻守转换的时候,该部已转序列,22日就已投入与志愿军第3兵团所部的战斗中去了,不大可能与朱彪所部交手。这个部队从 1951年5月20日到5月22日没有阵亡报告, 5月23日倒是有19人阵亡(不知是否为累计),地点在春川东北,离小里山有一定距离。当然,也无法完全排除被打的是他们,因为该部在调转之前,确实当过西线预备队。  
    除了187空降团,美军在朝鲜的空降部队就是七个参战的游骑兵连了,他们都是既有突击能力又具伞兵资格。这些精锐部队美军很重视,常常在防御时让他们固守别的部队无法守住的要点,进攻时则深入战线之后打穿插或充当开路尖刀部队。因此他们多曾和志愿军猛烈交火。在五次战役中,损失最大的游骑兵连,是第1和第8游骑兵连。  
    第八游骑兵连,在五次战役中配属以美军步兵第5团为骨干的美第24师后卫集团,结果在欲靠拢5团主力时,还来不及挪动就让志愿军包围了起来。第5团指挥官威尔逊急忙命令第6坦克营接应,才把已经被打的损失惨重的第8游骑兵连接下来,112名官兵已经只剩了65人,而且多半带伤。实际上这个后卫集团在撤退中整个部队都遭到沉重打击,伤亡人员合计达到八百人。五次战役后期,美军第24步兵团推进回这一战所在地区,据记载,第5团战斗群被伏击,战场上遗留着大量的装备残骸和人员尸体,当24团的官兵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士气受到很大打击,有关人员惊于现场景象的恐怖,并叹第5团为第8集团军最好的团之一,竟遭此败绩。  
    不过,第8游骑兵连的损失,是在4月25日开始的美军24师撤退过程中发生的(具体日期不详),对手更像中国军队的60师而不是189师。只是,第8游骑兵连战败的地点被称作1010高地,而小里山在中国的作战地图上,标高恰好也是1010!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美24师后卫集团里面有一支配属给第5团的部队,叫做555榴弹炮营,这个营在撤退中损失惨重,伤亡上百人,丢了11门大炮,60辆汽车,好容易拖出来的7门榴弹炮,还有两门给打坏了。这个部队的名字不好,555谐音和小朋友被打哭的呜呜呜很象,结果到了金城反击战,志愿军奇袭白虎团,抄袭轿岩山,这个555榴弹炮营又恰好被包了饺子。这回它没能突出来,成了美军在朝鲜战场被歼灭的最后一个营级单位。67军参战人员形容打掉这个营以后“缴获如山”。  
    相比8连,倒是第1游骑兵连的损失更接近一些。这个第1游骑兵连,5月19日在向志愿军纵深发动穿插作战时阵亡了13人,其中包括一个少校和一个中尉,18日也伤亡不小,阵亡了一个中尉。  
    他们的作战地点与566团的描述相比略微靠北但距离不远,考虑到美国时间的5月19日 正是朝鲜时间的5月20日,如果美国人把作战地点记录得略有差异,他们曾经和第2游骑兵连联手与566团作战是有可能的。不过,这里面有两点令人产生怀疑:首先,第1游骑兵连纪录莱昂纳多少校阵亡的地点是710高地,而不是580.7高地,其次,唐满洋他们如果同时打了美军两支强悍的特种部队,这个战绩未免太不可思议。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美7师或英28旅的后续部队和第二游骑兵连一起遭到了朱彪团的痛击,但是美7师的记录中找不到相应情况。  
    这些记录,让人看了有扑朔迷离之感。在即将结束此文的时候,我又从美国Korea War Educator组织得到了一份意外的资料。这份资料表明,有一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军士兵埃德·赛库拉1951年5月底,曾在朝鲜Soyang以南的作战中,见到一批明显是缴械后又被杀死的美军尸体,数量超过五十人,已经死去几天。当时埃德是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五团第三营的一名年轻士兵。他回忆这批美军是死于和中国人的战线上。并回忆出很多细节,比如看到的尸体中有一名非常年轻的美军倒在路中间,昂首向天,胸前劈着一把斧头。埃德在此后几十年一直在寻找这件事的真相,比如这批美军是属于哪个部队的,并联系了相关的媒体,但始终没能得到答案。  
    经过查找地图,我发现所谓Soyang,即韩国今天的“昭阳江”,这是一条从北向南注入北汉江弯曲部的河流,向南不远就是小里山北侧的洪川江。这批被杀的美军,是否与唐满洋他们进行的这次战斗有关呢?   
   在写作过程中,一位台湾朋友提供的资料,让这场战斗的全貌得到了更多的揭示。这位朋友认为此战应该是发生在美国时间 5月19日的Hanye之战,这次战斗,发生在小里山(美军地图上为1010高地)以北的Hanye,这里正好有三座连续的小山,与唐老所描述的战场情况很相似。在这次战斗中,美军提到参战的部队中损失最大的是第38步兵团,这次战斗中共有两百多名官兵伤亡,长长的阵亡人员名单足以令人触目惊心。  
    这一仗,美军阵亡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第一次海湾战争沙漠军刀行动中的全部损失。  
    虽然美军的反击计算极为精确,但看起来它最初的进攻并不顺利,在189师面前硬硬地撞了一次墙。美军38团,是否就是那个增援其游骑兵的部队呢?唐满洋曾经提到,他们作战的问礼里北山,附近有个地名叫做“韩成”,这个“韩成”,是不是就是Hanye的音译呢?


未完待续...



我还发表了: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告诉你真实的铁原阻击战(一)


侍卫官回忆蒋介石的最后岁月(上)


侍卫官回忆蒋介石的最后岁月(下)--听到中国入常,他流泪了


电影《虎口脱险》中的两位美女至今还有人惦记,她们的命运怎样呢


白先勇谈父亲白崇禧--每次谈到四平街会战他都跺脚


“助攻”截杀山本五十六--蒋介石的情报机构在抗战时期的功劳(中)


先发制人--张治中讲述8.13淞沪会战前国军备战内幕


冈村宁次当初是怎样追杀左权的


中日最后一战--湘西雪峰山会战记事


虹领今再读明史:袁崇焕之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