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炮战,在蒋介石的预料之中?(上)

学术   2024-10-10 13:31   上海  


1958年8月23日下午5点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当日落弹数达5万余发。由于正值晚餐时间,金门守军未作丝毫防备,突然的炮火袭击造成440余人死伤。随后的44天,解放军持续对金门进行了猛烈、密集的炮火攻击,并封锁金门,以阻止国民党补给运输。金门守军海上补给线被截后,美、台海军急忙组成联合舰队进行护航,金门守军同时开始对解放军的炮击进行还击。

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基于人道立场,对金门停止炮击七天。随后,解放军宣布采取“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的方针持续进行小规模炮击,国民党也利用单日对大陆进行零星射击。

197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双方历时21年的炮击正式结束。

1958年8月初,因为驻扎小金门的一名士兵犯下罪案,国民党第九师师长黄熠轩被追究责任,阵前解职,而接替他的是军炮兵指挥官——39岁的郝柏村。那时的郝柏村没有想到,就在短短的十几天之后,在“八.二三金门炮战”当中,他这位新任师长管辖的面积只有大金门岛十分之一的小金门,就承受了超过20万发炮弹的袭击,相当于大陆方向发射炮弹总数的一半。郝柏村指挥小金门和大担、二担等岛屿上的军队,一直到战役结束。

多年之后,郝柏村官拜“参谋总长”,后来,他又成为继陈诚之后的第二位军人出身的“行政院长”。郝柏村说,他之所以受到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赏识和重用,和金门炮战有着一定的联系。

金门位于厦门东向偏南,明朝时朱元璋派人在这里设立卫所,固守福建东南海口,取“固若金汤,雄震海门”之意,简称金门。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金门与大陆的联系远较,与台湾更为密切,它距大陆最远点10千米、最近点1800米,离台湾却有277千米。据说两晋以前,金门和厦门是相连的,后来因为地壳运动才逐渐分离,因此人们习惯上将金门和厦门合称为“金厦”。自古以来,两地在语言、服饰、习俗、房舍样式等各方面也十分接近。


金门包括金门本岛(大金门岛)、烈屿(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等十多个大小岛屿,总面积在149平方千米左右。大金门岛面积131.7平方千米,呈哑铃状;在它的西边,便是面积不到15平方千米的小金门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金门的战略地位却十分重要。历史上郑成功、施琅攻取台湾,都是以金门为出发地,因此,金门又被称为“台湾的桥头堡”。

郝柏村:“我要是从头说金门的话,金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可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也是台湾海峡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局面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1949年以前,金门还一片荒芜。随着国民党退守台湾,这里才逐渐有了人烟。1949年6月中旬,国民党军厦门要塞司令部成立金门要塞总台,开始在岛上构筑工事,铺设通信线路。8月,随着福建战事的发展,国民党进一步增强了防御,调派部队驻守金门各岛屿。陈诚担心金门守军战力不足,又将潮汕地区的胡琏第十二兵团调来防守金门。一时之间,小小的金门重兵云集,守卫森严。接着,蒋介石又命令汤恩伯将通海口各内河上游100海里的大小船只全部炸毁。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成功攻取厦门,随后准备进攻金门。由于船只数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后。直到10月25日,金门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以9000余人的兵力,在凌晨时分登陆金门。国共双方激战3天,最终解放军因为后援不继而全军覆没,国民党方面称为“古宁头大捷”。

据说,当国共双方在金门古宁头村鏖战的时候,国民党出动飞机轰炸,村民都聚在附近的山头看热闹。每当飞机投中目标,村民都大声欢呼,甚至有人说:“中国人打中国人,中国人杀中国人,实在太精彩了,比看电影还过瘾。”应该说,这一仗打得相当惨烈,国共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民党方面称俘虏共产党军7364人,共产党方面也称击毙击伤国民党军9000多人。

26日,蒋经国前往金门。在他的回忆性文章中,他记载下了当时的所见所闻:“我于本日奉命自台北飞往金门慰劳将士,十一时半到达金门上空,俯瞰全岛,触目凄凉……沿途都是伤兵、俘虏和搬运东西的士兵。复至最前线,在炮火中慰问官兵,遍地尸体,血肉模糊。看他们在极艰苦的环境中英勇作战,极受感动……下午四时,飞离金门,但脑中已留下极深刻的战场印象。”

对解放军来说,这样的失败同样十分罕见。很快,指挥金门战役的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就收到了第三野战军的批评:“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同时还要求“将此次经验教训深加检讨”。

几十年后,叶飞回忆起这场败仗时说:“世上事物,有利有弊,坏事能变好事。我1949年未能打下金门,不可原谅。但留着金门看来也有用场,否则,1958年不就少了一台大戏唱嘛!”

但是,金门战役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使解放军对登陆战的艰巨有了深刻认识,不敢再像过去那样单靠陆军发起登陆作战,从而阻止了解放军进军台湾的脚步,间接导致了台湾问题的产生。因此,当国民党获胜的消息传到台北,蒋介石流着泪说:“这一仗我们全胜了……台湾安全了。”蒋经国也认为:“金门登陆共军之歼灭,为年来之第一次大胜利,此真转败为胜、反攻复国之‘转折点’也。甚愿上帝佑我中华,使我政府从此重振旗鼓,得以转危为安,转祸为福,幸甚幸甚。”作为参战主力的胡琏则说:“金门战役的胜利既是军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老“总统”说金门是下决心要守的,不惜任何代价都要守


金门之役结束后,胡琏的第十二兵团奉命就地改为金门防卫司令部,胡琏担任司令。
虽然金门古有“仙洲”之称,听起来好像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是在胡琏的眼中,金门却远非如此。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每当笔者伫立在北太武山顶环顾四野,便觉杀气腾腾,上冲云霄。‘料敌从宽’,古有明训,而且一定要计算到敌必来攻。金门孤悬海上,并没有盘弓弯马的余地,一场大战,必然是硬碰硬的重量级拳击赛。因此便想到了一句江湖术语:‘能打不如能挨!’小说隋唐演义中裴元庆挨不了李元霸的三大铁锤,怎能当得上隋唐第三条好汉的头衔。‘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早已是高峰的垂训,年来我军对此已有不少成就,但在方法上应再商讨。‘马其诺’‘齐格飞’型的钢筋水泥堆积,终究是软化在希特勒、艾森豪威尔的重磅炸弹之下。在我们的地区内,石山嶙峋,黄土深厚,穿山甲的故事,土行孙的神话,触发了我们更多的灵感,于是尽最大的可能,把有关设施,向地下作广深的掘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夜以继日,便是七百三十多个工,成千累万的人力加上机械,其效率是惊人的,‘有恒为成功之本’,很快就达成了预期的作为。”

国民党军队驻守金门期间,人称“金门王”的胡琏持之以恒地干着一件事,那就是:深挖洞、广积粮、多藏弹药。胡琏每日开山不止,在“八二三炮战”前,金门已经构筑了比较完整的环岛防御体系,各种坑道纵横交错,有外国记者把掏空的金门称做是“一块布满窟窿的瑞士奶酪”。
环岛纵深防御体系由前沿基本阵地、中间阵地、核心阵地组成。水际滩头设有绵密的障碍物,如轨道砦、铁丝网、围墙、阻绝壕、地雷场,水下设三列雷阵。前沿阵地筑建地堡群,防御支撑点,反空降高堡等。
纵深地域高地上,筑有大型坑道,配置大口径火炮阵地。各式高射兵器,组成了高、中、低立体三层对空防御火力。以平射、侧射、反射火力构成了三面三层火墙。基本上达到了‘岛屿要塞化’‘驻地战场化’‘战场堡垒化’及‘一人一坑’‘一车一坑’‘一炮一坑’要求。
——胡琏《胡琏回忆录》
‘国军’最精锐的部队猫在山洞里把望远镜对准只有一个步枪射程之遥的大陆。防止伞兵降落的铁钉遍布全岛。
在所有可能登陆的海滩,精心安放了一层层用水泥桩、铁丝网、深壕构置的鹿砦。
埋设的地雷像天上的繁星无以计数,以致时常有人畜挨炸的事件发生。伪装过的密密麻麻的碉堡封锁着港湾和公路交叉路口。仔细观察,茂密的树丛间伸挺着黑洞洞的坦克炮、榴弹炮炮口。纵横交错的地下道路和隧道通向营房、炮台、哨位、饭店、医院,甚至一家电影院。数万全副武装的军人像地老鼠一样长年在炸开坚石修建的地下工事里生活和工作。
至今,金门仍留存着它‘世外’的一面,但无人敢恭维它是‘桃源’。准确讲,它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海上军营、密布枪眼炮眼的大碉堡或生活上照顾不错的‘关押’4万军人和5万百姓的准‘监狱’。再换一个角度,它是当今世界各种强大力量较劲抗衡挤压出来的一个并不有悖逻辑的怪胎,是先是热战而后又是冷战年代的一个过时的剩留物。
——沈卫平《八二三炮击金门》
这段时间,台湾海峡也曾经多次发生武装冲突,其中既有小规模的武装登陆,也有海战、空战,炮弹的往来更是家常便饭。抗美援朝结束后,从朝鲜战场上撤退下来的、装备着优良的苏式武器的志愿军精锐部队,被全数部署到金门对岸,对金门形成三面环伺的状态,两岸的军事氛围更加紧张。
1955年,出身黄埔军校炮科的郝柏村,成为金门防卫司令部的炮兵指挥官。由于意识到了防卫工事的重要,当时“国防部长”俞大维几乎每周都要到金门去看炮兵阵地。郝柏村一上任后,也视察了金门所有的炮兵阵地。
郝柏村:“我去做金门炮兵指挥官,当时的炮兵阵地,都是用麻袋装上沙子围起来的野战掩体。一门炮要堵几个麻袋?差不多要两万个麻袋。一门炮要两万个麻袋围起来。当时台北一个麻袋要7块钱,所以两万个麻袋,要14万块台币。那么麻袋差不多用半年它就破了,要换了,14万块钱就没有了。所以当时我考虑,这样一门炮,一年单单花在麻袋上面的钱,差不多将近30万。30万,完全可以拿去买钢筋水泥,把掩体做起来了,而且使用时间又长。所以最后差不多花了3年时间,把100多门炮的炮兵阵地都做了钢筋水泥的掩体。这样不管它炮弹落在上面,还是落在外面,与里面都毫无关系,除非(炮弹)从那个洞口钻进去。不过这个简直是不可能的,这个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郝柏村说,当时金门有美国顾问,他们认为炮兵阵地应该机动,不适宜用固定掩体。郝柏村认为金门面积有限,而炮兵阵地又十分密集,实际上根本没有机动空间,因此“打不破比打不着重要”。出于这样的考虑,建设钢筋水泥的永久炮兵掩体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郝柏村的想法得到了俞大维的支持,金门炮兵掩体的构筑工程因此得以顺利进行。

此时,对面的解放军不仅修筑了鹰厦铁路,为了将金门全岛控制在火力范围之内,同时又秘密在莲河、大嶝岛之间修筑桥堤,以便炮兵可以进驻大嶝岛。而金门炮兵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解放军修桥堤。郝柏村说,由于解放军都是夜间施工,他们便在夜间用单炮对施工地点进行间隙射击,并把这叫做“闪电计划”。

郝柏村:“我们的炮兵阵地的情况,这个解放军清楚得很。因为平常我们零星的炮战,这个炮一发射,他马上就可以测出来位置。大陆的炮兵阵地位置,我们也清楚,大家都很清楚。实际上小金门是离大陆最近的,对面的情况都看得见。他拖炮进阵地,我们都看得见”。

金门不仅是军事斗争的前线,也是政治力量周旋的舞台。从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美国政府内部一直有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声音,意图将台湾从中国主权中分割出去,为“协防”台湾、围堵红色中国提供“合法”依据。为此,美国政府多次要求蒋介石放弃福建沿海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为两岸政治上的完全切断联系作准备,但都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朝鲜战争后,美国联合英法,倡议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台湾也积极争取加入。与此同时,北京方面也作出了回应,先是周恩来发言要“解放台湾”,接着政协会议、各团体和党派也发表《解放台湾联合宣言》,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发生了“九三炮战”。台海形势骤然紧张。

1954年9月6日,东南亚公约组织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除了美国,英国、法国、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都反对台湾加入。美国只好与台湾单独缔结军事同盟条约。同年10月,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逊抵达台湾,台美双方开始交涉条约签订问题。台湾方面主张条约范围应该包括金门、马祖和整个中国大陆在内,而美国的立场则是坚持只有台湾和澎湖。双方僵持不下,交涉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达成一致意见。

1954年12月,美国和台湾当局签署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其中规定美国政府对台的防卫义务仅限台湾和澎湖列岛。在签约前一天,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专门召开记者会,宣示该条约有以下意义:

一、向各国明确表示“中华民国”在国际外交的地位,美国将不会在任何国际问题上用台湾作为谈判的筹码;

二、驱散中共对美国“协防”台湾的认真保证所存的可能怀疑;

三、以长期的正式条约的形式向台湾表示,双方共同的军事安排是有依据和保障的。

《共同防御条约》的内容:

一、“缔约国”基于联合国宪章,以不危害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的和平手段来解决“中国”被卷入的国际纷争,并在其国际关系上不以与联合国的目的不两立的方法来以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

二、“缔约国”为了更加有效地达成此条约的目的,由自助及互相援助、单独及共同、维持且发展对缔约的领土保全及政治安定的来自外界武力攻击及共产主义者的破坏活动的、个别的及集团的抵抗能力。

三、“缔约国”约定为了强化自由的诸制度并促进经济进步及社会福利,而互相协力,并为了达成这些目的个别的及共同的继续努力。

四、“缔约国”关于实施此条约,通过“中国”“外交部长”或其代理随时进行协议。

五、各“缔约国”认为在西太平洋地区对任何一方“缔约国”领域的武力攻击,即危害“中国”的和平及安全,且基于“中国宪法”手续,宣言为了对付共同的危险而行动。前述的武力攻击及因此所采取的措置,得立即报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上述措置,安全理事会若恢复和平及安全,即为维持和平及安全采取必要措置时,得终止之。

六、第二条及第五条所规定的适用上,所谓“领土”及“领域”,“中华民国”是指台湾及澎湖诸岛,北美合众国是指在其管辖下的西太平洋属领诸岛。第二条及第五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互相同意所决定的其他领域。

七、关于在台湾与澎湖诸岛及其周围,为了防御所必要的美国陆军、空军及海军,基于互相同意所决定,“中华民国政府”许诺其配备的权利,美国政府予以接受。

八、此条约,对维持基于联合国宪章的权利及义务或国际和平及安全的联合国的责任,不给予任何影响,同时不可解释为给予任何影响。

九、此条约,必须由美国及“中华民国”,根据各自“宪法”上的手续予以批准,“两国”在台北交换批准书时,同时发生效力。

十、此条约有效期限,定为无期限。若有任何一方“缔约国”通告他方“缔约国”时,可以使条约在一年后终止。

郝柏村:“这个'台湾地位未定论',北京不接受,我们也不接受,老“总统”也不接受。《共同防御条约》明确规定了是“协防”台澎,不包括金马外岛。当时美国劝我们,希望我们放弃金马外岛。但是站在老“总统”的立场上,我们必须坚守金马外岛。坚守金马外岛,从攻势的意义来说,当时我们说要“反攻大陆”,我们需要一个跳板;从防卫台澎来说,我们要控制台湾海峡,必须在大陆边缘有两个重要的军事基地,那就是金门、马祖。不过金门当时从美军的军事观点来说,要守住,这是不可能的,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金门是三面被大陆包围的,而且大陆上的地势都比金门高,比如厦门的云顶岩、南太武山,并且距离也很近,都在炮的射击距离以内。当时美军总是说,金门你守是守不住的,还是放弃吧。但是老“总统”他说金门是下决心要守的,不惜任何代价都要守”。

自从来到台湾,蒋介石便多次告诫部下,宁可不要海南、舟山、大陈,也不能丢掉金马,无金马则无台澎,有台澎则有大陆。《共同防御条约》签订之后,蒋介石也对美国记者说“金马乃是‘中华民国’的生命线”,“放弃金马,即等于放弃我们反共抗俄整个事业”,“不论美国‘协防’与否,我们自己将不顾一切牺牲予以确保”。对于蒋介石的强硬态度,美国最终没有明确表态。

郝柏村:“到底《共同防御条约》“协”不“协防”金马,后来美国国会有一个决议授权案,作了授权。换句话说,如果解放军打金门、马祖,打外岛,美军“协”不“协防”?要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作决定”。

所以当时艾森豪威尔总统他就说:“这个我们不说,让中共去猜,让他去猜。”


金门炮战是老“总统”老早就预料到的,情报上是知道的


《共同防御条约》签订正值美苏“冷战”时期。随着英法相继撤出中东,这一地带形成了“力量真空”。为了遏制共产主义阵营的发展,1957年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对中东国家实行经济合作和军事援助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宣布美国可在接受援助的这些地区使用武力,对付“国际共产主义的武装侵略”。
同年,黎巴嫩总统加米耶·夏蒙、伊拉克费萨尔王朝都宣布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次年5月8日,黎巴嫩爆发武装起义,夏蒙政权摇摇欲坠。7月14日,由伊拉克青年军官组成的自由军官组织在凌晨冲进王宫,杀死国王费萨尔二世和首相赛义德,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一时之间,中东地区风起云涌,形势诡谲紧张。1958年7月15日,美军进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7月16日,中国政府发出了谴责侵略的声明。7月17日,北京举行了50万人的集会游行,游行队伍高呼“美国军队从黎巴嫩滚出去”,同时也喊出了“美帝国主义从我国台湾领土滚出去”的口号,两个口号一起响彻云霄。
7月18日夜,中共中央军委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紧急扩大会议,毛泽东说:“美军在黎巴嫩、英军在约旦登陆,镇压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我们游行示威是一个方面,是道义上的支持,从政治上打击帝国主义。同时,我们不能限于道义上的支援,而且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作出了炮击金门的指示。1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国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挑衅行为,绝不会袖手旁观”!
郝柏村:“那么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中东发生了问题,美国陆战队在黎巴嫩登陆;美苏的关系也是冷战最高峰的时候。所以赫鲁晓夫希望在远东牵制美国,韩战(朝鲜战争)虽然停火了,但是希望另外制造一个军事冲突来牵制美国。在毛泽东的立场上,他也希望知道我们同美国的《共同防御条约》,到底美国人“协”不“协防”金马外岛,他也需要发动一个军事冲突来作测试”。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之下,金门“八二三炮战”,在地区上只是个局部战争。因为当时的美苏的冲突,基本上全面战争大家都不敢打,都是搞局部战争。那么同时由于当时受了双方面的限制,金门炮战在军事上显现出来也是很特别的:陆、海、空三军都参战,但是陆军只打陆军,炮打炮,空军是空中飞机打飞机,海军在海上船与船对打。
1958年夏天,台湾海峡战云密布。此时,金门国民党军拥有美式155毫米加农炮20门、155毫米榴弹炮96门、105毫米榴弹炮192门,共计308门。解放军拥有105毫米以上榴弹炮223门、100毫米以上加农炮73门、100毫米海岸炮4门、130毫米海岸炮19门,共计319门。此外,福建地区库存炮弹多达89万余发,足够打半年以上。由于中程火炮多,远程火炮较少,为了增加胜利的把握,解放军总参谋部又下令立即从全国调大炮来。
7月17日,台湾方面军方宣布,三军已处于“特别警戒状态”,全体官兵停止一切休假。美国立即将一批“响尾蛇”导弹交付台湾,美军第七舰队也靠近台湾海峡展示军力。与此同时,解放军米格飞机大举进入福建各个机场,大批炮兵部队秘密在厦门集结。7月21日,解放军接到作战命令,要求24日夜全军进入阵地。当天开始,台湾海峡突然暴雨滂沱。恶劣的天气使得台湾侦察机无法出动,为大陆方面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却也增加了不少困难。很多当年的解放军老兵都说,1958年的那场大雨真把部队折腾稀了。
时任解放军二十八军炮兵副军长的刘华后来回忆说:

“上面只知道按地图下达命令,说一声:‘限时进入阵地!’要知道,地图上标的路都是一些土路、小路,窄得很,加上下雨,到处泥浆,部队同时出来,又堆到一块了,谁都想头一个进去,谁也不让谁。现在检讨,我们指挥上确实有不少问题。我真急成了没头苍蝇、热锅上的蚂蚁了,因为我们完全在金门的火力范围之内,如拂晓前部队不能就位隐蔽,敌人发觉首先向我开炮,损失将无法估计。我们根本就没法还炮,也没法疏散,只能干挨打。
我下了一道命令:哪一门炮、哪一辆车出现问题,确确实实走不了,立即推到路边,翻到沟里去,不能影响大部队行动!
万幸,天亮前各部队都到了位。坏天气也有好处,使敌人观察不便、容易麻痹,我们这边千军万马大折腾,那边仍然在糊里糊涂睡大觉,真让人难以相信。但现在回想起来,也确实险象环生,让人后怕”。
时任解放军九十三师炮团二营教导员的郭子兴说:“85炮本是小炮,不重,柏油大马路上,5个人可以拉着跑。现在不行了,乡间小路全翻成了泥浆,一脚下去,陷到小腿肚,炮轮子陷进去就再也转不动。卸掉轮子反而好拉。稍平一点的地方,一个排可以拉动。上坡,得一个连。陡处,一个营加上民兵好几百人,才拉得动。从渡口到前沿,七八里地远,就那么一寸一寸往前拖、往前挪。拳头粗的绳子,炮三连拉断了17根,全营12门小炮,拉了3个晚上才到位。可想而知,后面两个122加榴营——炮大——拉到位的困难程度。炮轮上了架,人也散了架,随便什么地方,躺倒就叫不醒。迷糊几小时,干部脚踢巴掌拍一个一个拽起来,不能睡,事情火急,得接茬干!搞伪装,挖堑壕,修炮位,搬炮弹!整整一个月,棉布军衣没干的时候,全都糟成了烂布条。没有替换,提倡穿麻袋,上边剪个洞,头套进去,在两边掏个洞,胳膊伸出来,腰里扎根绳子,下边刚好盖到大腿膝盖,集合站队,活脱一个原始部落。”

连绵的暴雨也使得疾病在解放军中蔓延,尤数痢疾最为盛行,高峰时甚至有的连队超过半数的人都患上痢疾。由于药品不足,许多人由此落下了病根。南方红土碱性大,每天泡在泥里,百分之七八十的官兵烂脚,轻者脱皮、流血,重者化脓、掉趾甲,甚至骨头都露出来。整天生活在潮湿的雨水中,不少人还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苍蝇、蚊子、蟑螂、蜈蚣、蝎子等又成群结队地来捣乱,以至于当时士兵们有一种说法:“当下头号二号公敌根本轮不到美帝、蒋介石。”8月上旬,按照预定的作战方案,炮兵进入阵地就绪。只等中央一声令下,解放军就会在同一时间对金门、马祖发动猛烈的炮火袭击,重点打击金门,集中袭击炮兵阵地和重要仓库,然后转入对空作战,并以海岸炮兵火力封锁对方港口和机场,继续打击炮兵及有生力量。

然而,就在一切准备完毕之后,毛泽东下令暂停。在转交给叶飞的信中,他这样说:“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彼方换防不打,不换防也不打。等彼方无礼进攻,再行反攻。中东解决,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我战则克,较有把握呢?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必须坚持。”

从毛泽东的信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下了决心攻打金门的,但是却不得不考虑国际形势。因此他主张等更有把握的时候再打,以免将局部战争扩大化,毕竟这是一场“极为特殊、复杂、微妙的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延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即将访华,与北京讨论当前的国际局势问题,此时对金门发动大规模炮击,很容易产生这是“受到苏联指使”的感觉。而且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在这个问题上,双方还要取得共识。

出于以上种种考虑,毛泽东下令暂时取消了对金门的炮击,使得金门炮战得以延迟到8月下旬。而对蒋介石来说,金门炮战的发生,他已经早有预感。1958年8月20日凌晨,蒋介石乘坐一艘“中”字号登陆舰夜航金门。清晨时分,蒋介石在金门料罗湾军用码头上岸。

郝柏村:“金门炮战是老“总统”老早就预料到的,情报上是知道的。所以他8月20日还到金门去,召集干部讲话,指示我们必须坚守金门。我也参加了,当时是师长。他预料,这个战争快要发生了,所以你们要赶快准备”。

在太武山“毋忘在莒”石刻前,蒋介石同众部将合影存照。这4个字是蒋介石1952年亲手题写的,后来被胡琏刻在巨石上。此时他再次向部下们解释说,战国时代,齐国的田单手中仅仅留下了“莒”这个地方,但坚持不投降燕国,最终恢复了齐国。今天,他们仍然应当“毋忘在莒”“雪耻复国”。

在“古宁头大捷英雄连队”荣史室,蒋介石又题了“冬天饮寒水,黑夜渡断桥”“忍性吞气,茹苦饮痛;耐寒扫雪,冒热灭火”“千秋气节久弥著,万古精神又日新”三副对联。他解释道,这三副对联是他来台之后每日记诵的座右铭:第一联是初来台湾时的心情写照;第二联是痛定思痛之后决心一切从头开始的誓言;第三联则是必须永远追求的崇高境界。蒋介石勉励部下应当深刻体会,树立信心勇气,磨砺卧薪尝胆的志向。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蒋介石到金门的同一天,在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认为条件成熟,已经作出了3天后炮击金门的决定。

尽管胡琏为金门的防御进行了积极的工事准备,但是解放军通过侦察,还是将金门的营区、仓库、雷达阵地等重要信息成功标示出来。不过,由于胡琏将最重要的心脏部位——金门防卫司令部(简称金防部)设在绵延数里的北太武山背面山脚下,从大陆任何角度都没有办法观测到,因此无法判断其具体位置。

就在情报部门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有消息传来——近年捕获关押的一批台湾间谍当中,有3人到过金门,并出入过金防部指挥所。通过对他们的审讯,大陆方面得知,金防部指挥坑道位于北太武山侧背坡底偏西处的翠谷,坑口周围是各种保障分队和设施,胡琏及各位副司令、参谋长的办公室与宿舍,修建于谷地两侧山麓。坑口外有一个篮球场,再往前两三百米是一个会议厅,叫“翠谷厅”,是国民党军官会餐、娱乐的场所。

目标已经确定,但是解放军所用炮弹,弹道弧度较大,只能保证越过北太武山落在指挥坑道上面,但却不能保证精准度。为此,解放军专门在大陆勘察选定了一座高度、斜坡度均与北太武山相仿的山头,按照严格的实际距离,进行了两天的实战演练,力求准确无误。

蒋介石视察金门的时候,金防部的地下指挥所南坑道已经竣工,但是因为里面阴暗潮湿,人员迟迟没有撤进去。蒋介石是炮兵出身,他早年曾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战法,又在日本振武学校的炮兵专科深造。他在见到金防部指挥所以后,就对胡琏说:“你们司令部的办公室、宿舍区多沿着狭窄的北太武山谷地两侧建筑,空间太小,又过于密集,完全暴露在敌火之下,一旦战争发生,敌机空袭,敌炮奇袭,极易遭受严重损害,造成指挥上很多不利,故应将司令部迁移,愈快愈好。”

蒋介石离开之后,胡琏决定尽快把司令部从大金门的翠谷搬进南坑道。但偌大的司令部搬家实属不易,胡琏决定8月21日至23日作准备,24日、25日两天实施搬迁。据说,后来胡琏长久地为自己所选定的“黄道吉日”懊悔不已。


未完待续...



我还发表了:

以色列没能拦住的伊朗导弹是不是中国产的?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告诉你真实的铁原阻击战(三)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告诉你真实的铁原阻击战(二)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告诉你真实的铁原阻击战(一)


侍卫官回忆蒋介石的最后岁月(上)


侍卫官回忆蒋介石的最后岁月(下)--听到中国入常,他流泪了


中山陵是谁设计建造的


看了俄乌战争,试想当年苏联如果入侵中国,结局会怎样?--日本人曾如何猜想中苏间的战争(一)


看了俄乌战争,试想当年苏联如果入侵中国,结局会怎样?--日本人曾如何猜想中苏间的战争(二)


美国退还了多少庚子赔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