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领今按: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过程中,黄克诚应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百科全书编辑室的要求,对送来向他征求意见的几位元帅和大将们的条目释文作了认真审阅,并提出了意见。他在看了“林彪”条释文后,于1984年2月11日,接见了负责编辑释文的人员,谈了对该条的修改意见。本文是他这次谈话的记录。编辑人员认为,他的讲话对编辑中所感到的困扰问题提供了解决的依据。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在征得黄克诚同意后,将这次谈话记录刊载于《党史资料征集通讯》1985年第4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党史通讯》也于1985年第6期转载。
在历史上林彪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评价随着时间和事件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建国初期,林彪因其军事才能和在革命中的贡献,曾受到高度评价。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并在开国元帅中排名第三,这显示了他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地位的提升,他的野心也随之膨胀,试图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最终导致了九.一三事件,使其成为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
邓小平对林彪的评价较为客观。他承认林彪具有一定的能力和贡献,但也指出林彪的虚伪和野心。邓小平认为林彪在权力面前丢失了本心,成为欲望的奴隶,并在权力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野心和虚伪。邓小平主张实事求是地评价林彪,既看到他的功绩,也指出他的过错。
在现代,随着对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和评价,林彪的历史形象也在逐渐恢复。《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仍然列出了林彪为军事家之一,显示了对他的军事才能的认可。一些历史学家和公众也开始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林彪的历史作用,强调实事求是和尊重历史事实。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文武兼备,雄才大略;无私无畏,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克勤克俭;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历经坎坷,忠贞不渝。他在军内党内和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倍受尊敬,连比他年长9岁的毛泽东主席也亲切地称他“黄老”。历任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第八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山西省副省长,中央军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同彭德怀等一起被错定为“反党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
黄克诚对《中国大百科全书》“林彪”条释文的意见全文:
今天主要谈一谈“林彪”这条释文。你们送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认为把林彪列上,这是应该的。现在写历史比过去实事求是多了,不过有些问题还需要你们考虑一下。我知道写这个条目有很多难处,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是很费力的事。关于对林彪的历史如何评价,从前没有人讲过,最近陈云同志在谈如何编写辽沈战役回忆录时讲到这个问题。这个材料你们大概看到了。
你们写人物志,要学习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写了一群历史人物。你们现在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去评价历史人物。不要用过去党内斗争中开斗争会的那种过火的语言,揪出一个人就把他的历史功绩一笔勾销了。不能只看一面,要看两面,要全面地观察,作出全面的评价,写出历史的真面貌。不要受“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一些传统说法的束缚,要打破这个束缚。
林彪死了十几年了,对他也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写他的历史。这是我的想法,我也没有把握,你们征求我的意见,我就把我的意见告诉你们,请你们考虑。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后来犯了严重的罪行,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这是罪有应得。但是在评价他的整个历史时,应当分两节,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后来他对党、国家和军队的严重破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这样,两方面都写明确,不含糊,才符合历史事实。
在这条释文中,你们写了林彪在历史上担任了什么职务,这是必要的。但是在担任这些职务时,他指挥了很多战斗。据我了解,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中央根据地指挥中央红军作战时,他们手下有几个著名的战将,一个是彭德怀,一个是林彪,一个是黄公略。伍中豪同志牺牲得早,1930年就牺牲了。黄公略也在1931年牺牲了。红四军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创建的,成立红一军团后,红四军就是林彪指挥,他是红四军军长。开始时一军团三个军,红三军军长是黄公略,红十二军军长是伍中豪,后来是罗炳辉。在这三个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红四军,战功最大的是红四军。据我了解,林彪的确有指挥作战的能力。他生前我是这么说,他死了以后我还是这么说。有人说林彪不会打仗,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不符合历史事实。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当连长、营长、纵队司令,以后当红四军军长。在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下,他指挥了不少战斗,在我们军队中,他可以说是一个战将。要承认这个事实。一军团在我国革命历史上,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打过很多仗,在一军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部队也很多。当然主要是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的,后来林彪是军团长。在写这一段时,我想可以写他指挥过红四军、红一军团,在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他指挥了渡乌江、腊子口等战斗。在广西全州战役中,他在前线指挥一军团和三军团一部分作战。那时我是四师政治委员。我带部队到全州地区时,他指挥我们。我亲自找了他,他告诉我部队怎么摆法。土城战斗是他指挥的。不过那次战斗没有打好,没有消灭敌人。总之他是有战绩的。
在抗日战争初期,林彪指挥了平型关战斗。平型关战斗的胜利,对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树立八路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声威有重大作用。这个战斗是林彪和其他同志一起指挥的。他是一一五师师长,聂荣臻同志是副师长,罗荣桓同志是政治部主任。不过主要指挥还是他。毛主席、朱总司令当时都不在前线。后来有人说,平型关战斗打错了,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当然,平型关战斗一方面是胜利,另一方面也有教训吸取,就是同日本人作战,当时按照毛主席的方针,是不能硬拼的,盲目地拼会把我们的老部队拼掉,当时我们没有多大的本钱。但是这个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有很大的影响和意义,这是不能否定的。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冬我们进军东北的部队是十万多点,经过三年,到1948年12月部队进关时是一百多万人。带十万人进去,带一百多万人回来,建立了东北那么大的解放区。当然这不是林彪一个人的功劳,这是整个东北局和东北部队指战员和东北人民的功劳,但是林彪是主要领导人,也不能抹煞这一点。不然外国人会说我们写历史不顾历史事实。在“林彪”这条释文中,对他的成绩也需要稍具体一些,概括地写几句话。譬如他与陈云、罗荣桓、李富春等同志,共同领导了东北的解放战争,解放了整个东北。后来进关指挥平津战役,解放华北,以后又进军中南,直到中南地区全部解放,他才回来休息。总之,对他历史上的成绩也要概括地点出来。
关于林彪在过去历史上的错误,不知道你们写其他人的时候,像这类的问题是不是都写上。譬如,林彪写信给毛主席,提出“红旗能打得多久”的问题。在党内来说,一个下面的干部,向党的领导反映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看来这是个好的事情;如果把自己的观点隐瞒起来,上面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这不是正确的态度。林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尽管观点错误,但敢于向上级反映,就这一点说,是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态度。在党内有什么意见就应该提出来,现在应该提倡这种精神。有些同志不敢提意见,生怕自己吃亏,这不好。提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还可能是错误的,这不要紧,错了也可以批评。由于林彪提了这个问题,毛主席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林彪不提那个问题,毛主席那篇文章也写不出来。在党内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按照组织系统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应当提倡这种事情,不是批判这种事情。特别现在应当提倡这种作风。在“文化大革命”中,谁说了一句错话就记账,弄得谁也不敢说话,怕说错了挨斗,这是很不好的。据我了解,像这类的事情,林彪不止这一回,他向毛主席提意见还有提得更厉害的。我考虑,如果其他人的条目释文中像这类的问题都写,“林彪”这一条也可以写;如果在其他人的条目中这类问题不写,对林彪也不要那么苛刻。在我们党几十年革命斗争中,没有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没有讲过错话,没有做过错事的,恐怕一个也找不出来。毛主席也犯过错误嘛!像这类历史上的问题,如果其他人的条目中不写,“林彪”这一条目也可以不写。如果要写,也要在肯定他在历史上的成绩之后,再提到他在历史上也提过错误的意见。
至于他后期的问题,属于另外一种性质,那不是错误,而是严重的罪行。他坐飞机外逃,机毁人亡,身败名裂,自己给自己作了结论,这要严肃批判,当然也是按照历史事实表述出来。总起来说,我的意见就是要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来写林彪的历史,好的、坏的两方面都写。不要只写一面。我这个意见提供你们参考,最后还是请总政干部部、总政领导和编委会考虑决定。
上文选自《黄克诚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林彪指挥的十大战役
1.龙冈伏击战(1930年11月5日至1931年1月3日)
林彪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第4军军长。
战役特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歼敌情况: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林彪所部第10师俘获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
战役评价: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红4军担任主攻。
2.黄陂草台岗伏击战(1933年2月9日至3月21日)
林彪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
战役特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歼敌情况:共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3个师,俘虏官兵1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及大量枪械、子弹、电台等军用物资。俘获蒋介石嫡系部队主力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击伤王牌第11师师长肖乾。
战役评价:首创红军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打的最大的一次伏击战,林彪为战场总指挥。
3.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1934年10月10日至1935年10月19日)
林彪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
战役特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歼敌情况:红2师第4团夺占泸定桥,歼灭川军第14军第38团主力;红2师第4团强攻腊子口,歼灭国民党新编14师第6团一部。
战役评价:飞夺泸定桥和激战腊子口两场战斗,是林彪在万里长征中指挥的许多战役战斗中最为经典之战。飞夺泸定桥一战,红4团一昼夜高速行军240里,仅以22人便夺取了泸定桥,越过天险大渡河,堪称奇迹。激战腊子口一仗,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通路。
4.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25日)
林彪职务: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师长。
战役特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歼敌情况:共歼灭日军1300余人,击毙日军中佐2人;缴获日军汽车60余辆、小摩托车3辆(全部烧毁),九二步兵炮1门(无炮弹),七三、七五山炮弹2000余发,长短枪10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大衣数千件,部分马匹、弹药、粮草等军用物资;还缴获大量秘密文件,包括日军整个华北作战计划及标示目的的军用地图。
战役评价: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挺进抗日战争前线后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国全面抗战以来“零的突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打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威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5.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
林彪职务: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
战役特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伏击战已退居次席,作战样式多元化。
歼敌情况: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
战役评价: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战术,彻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力量,在民主联军的不断打击下遭到严重削弱,转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守。东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6.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林彪职务: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战役特点:东北战场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的军力和经济力均已超过国民党军,军队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都占优势。已不打伏击战,作战样式多元化,以城市攻坚战为主,阵地阻击战相结合。
歼敌情况:歼灭国民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6.49万人,起义2.6万人,包括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1个冀辽热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此外还有1个骑兵司令部,5个炮兵团、战车团等特种兵部队。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战役评价: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东北野战军获得了第一个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宝贵经验,率先成为解放军中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
7.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林彪职务: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战役特点:东北野战军与国民党军相比,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都占优势,已不打伏击战,作战样式多元化,以攻坚战为主,围歼战、追歼战相结合,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战。
歼敌情况:东北和华北野战军共同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个“剿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师,共52.1万人。
战役评价: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成为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实行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的基本方式。东野与华北军区联合完成解放军三大战略决战的最后一战。
8.衡宝战役(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战役特点:第四野战军已成为我军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追歼战、围歼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伏击战不用打,攻坚战也很少打;我军总体以多胜弱,以强击弱,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少吃多,以弱胜强。
歼敌情况:四野主力和二野一部共歼敌正规军3个军部、5个整师,共4.7万人,其中俘虏3.8万人,包括17名将级军官,收复县城24座。
战役评价:解放军前后只用33天就歼灭了白崇禧赖以起家的第7、第48军的4个精锐师,并消灭了湘系唯一美械的第62师,给湘系战力最强的第10师以歼灭性打击,成为解放军渡江以来华中最大的一次战果。
9.广西战役(1949年11月6日至12月14日)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战役特点:第四野战军已成为我军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追歼战、围歼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伏击战不用打,攻坚战也很少打。
歼敌情况:指挥3个兵团9个军31个师及粤桂边、滇桂黔边纵队共40多万人,共歼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17.29万人,其中俘虏16万余人,包括78名将级军官,解放广西全境和广东部分地区。
战役评价:解放军解放了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和广西全境及广东西南沿海城镇和全部海港。华中华南所辖范围除海南岛一隅外已全部解放。桂系及蒋介石在华南区残余的歼灭,加速了全中国解放的进程。
10.海南岛战役(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战役特点:海战敌强我弱,我军以木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作为航渡工具,突破敌人海军军舰、空军飞机、海岸炮兵立体封锁;海岛陆地作战,双方势均力敌,但我军气势更盛,战术更高,最后战胜敌人。
歼敌情况:解放军共歼灭敌军5个师9个团,总计33148人,其中俘虏26469人,缴获火炮418门、飞机4架、坦克和装甲车7辆、汽车140辆,击落敌机2架,击沉敌舰1艘、击伤5艘。
战役评价:海南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以木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作为航渡工具,突破敌人海空封锁的一次成功的渡海作战,开创了陆军乘木帆船大规模渡海作战,摧毁敌立体防御的先例。该战也是林彪指挥四野的最后一次大战。
我还发表了:
美军钻入毛泽东设下的陷阱:“越过三八线”--美国人笔下的中国军队是怎样的强悍(四)
北约怎样抵抗俄罗斯人的入侵?--看英国人如何猜测第三次世界大战(一)
北约怎样抵抗俄罗斯人的入侵?--看英国人如何猜测第三次世界大战(二)
青树坪之战是解放军的最大失利!毛泽东怒称: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
电影《虎口脱险》中的两位美女至今还有人惦记,她们的命运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