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不理性的心理栏目。
前些天,
我在位于美国纽约上东区做家教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小男孩趴在地上慢慢地向书桌挪动了将近3分钟,一边大喊:“我不想学习!我是被逼的!” 保姆看到这一幕后走过来说:“请好好坐到座位上,认真上课。我数3声还没坐好的话,下课后不能玩平板。”
有趣的是,小男孩立刻从地上爬起来说:“我可以坐好,但是我还是讨厌学习!”
这时,爸爸走了过来说:“如果待会想去公园玩,现在就好好上课。”
非常奏效,小男孩乖乖的回到了书桌前。
Credit to Pinterest.com
似乎想通过威胁,来改变孩子的行为。
威胁常常给人一种满足感。
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满足感中不仅包含了“达到目的”的喜悦,还有一种“我很强大”的得意。家长和老师的权威和控制,在此刻得到了验证。这大概是威胁式/恐吓式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常常被不自觉使用的原因。
在教育过程中,可能是因为担心孩子的未来,认为怎么让孩子感到害怕就怎么说,只要管用就行。这种教育方式在短期内能看到一些效果。
但教育,恰恰是一件不能只看短期的事。
从爱出发,却种下不安的种子。
恐吓式或威胁式教育是一种通过使用恐惧和威胁来试图控制或改变孩子行为的教育方式。这种方法通常涉及通过施加心理压力,让孩子害怕后果,以迫使他们遵循家长或教师的要求[1]。其中包括:
语言威胁:通过言语威胁孩子,例如:“如果你再敢玩火,小心晚上会尿床。” 或 “你能耐大你就试试!”
情感威胁:通过威胁剥夺情感支持来控制孩子,例如:“如果你这样表现,没人会喜欢你。” 或 “你这样做会让全家人失望的。”
惩罚威胁:通过威胁实施严厉的惩罚来迫使孩子服从,例如:“如果你再这样,就不给你零花钱。” 或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的玩具全都扔掉。”
孩子由于害怕不能去公园、害怕今天不能看喜欢的动画片
害怕半夜会有狼把自己叼走、害怕考试失败上不了重点初高中/985/211,所以选择遵从。道理很简单,孩子比你弱小,还需要依赖你生存,所以才会被威胁到。是出于孩子的求生的本能。
试想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再需要你的允许才能去公园,不再需要依赖你生存,那时候如何交流?
摧毁了孩子的内在
孩子作为常年被威胁的一方,变得战战兢兢,谨小慎微;会变得缺乏自信、恐惧失败;会觉得自己不被爱,甚至产生自我否定 (Self-denial) 心理[3]。在孩子的心中,剩下的将只有害怕和恐惧,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Insecure)。
@WIWIK NENGAH MARTINI
自我价值感 (Self-esteem)的丧失:长期的威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价值完全依赖于是否符合别人的期望。可能会不断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永远不够好。这种内在的自我否定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绝望。
“我好像什么都做不好。”
行为上的退缩:由于害怕失败和惩罚,孩子会变得过度谨慎,甚至选择不去尝试新事物。这样的行为不仅会限制了孩子对外的探索,从而错失了许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我不敢。”
情感上的封闭:孩子可能会因为长期的威胁而变得情感封闭,他们不再愿意向父母或朋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害怕表达会带来更多的批评和惩罚,于是选择将情感埋在心底。
“没有人理解我。”
潜意识的负面内化 (Internalization): 长期的恐吓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种下负面的种子。他们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行为只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内化这些负面的产物,形成一种深刻的自我否定。
“我做不到。”
肩并肩
作为长辈和老师的权威,在孩子面前可以适当的放下。
在教育的成长道路上,和孩子肩并肩一起同行,彼此平等,彼此尊重。我们和孩子并不是敌人。想象一个场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感到困惑和挫败。此时,我们并不是简单地指责孩子不够努力,而是坐下来,陪伴在他们身边,倾听他们的烦恼,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引路人,不做总指挥。
当孩子面对挑战时,对比起下意识的命令和控制, 理解和支持可以是第一位。比如,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回到家后,我们轻声问道:“你觉得哪里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改进,好吗?” 这种温暖的陪伴也许更能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重视,而不是被指责和贬低。
Credit to Pinterest.com
我们耐心地听。当孩子因为和朋友发生争执而心情低落不急于评判谁对谁错,可以先让出空间,聆听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我明白你的感受,和朋友吵架真的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怎么解决,好吗?” 共情能够给予孩子温暖和支持。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替他们做决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加孩子的独立和责任感,增强了解决问题的信心。我们可以在孩子不再想继续学习时,微笑着对孩子说:“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咱们也许可以再坚持一下吗?”
写在最后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成为光芒万丈的样子,我们的内心也请要记得,孩子生来独特而有价值。无论他/她们遇到什么挑战,都请不要试图控制他/她们。给予温柔和支持将成为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任何人都值得得到世间的美好,包括你。”
今天就聊到这里。
-话题-
欢迎读者们私信留言感兴趣的话题。
-合作-
如果感兴趣与‘佑崽YouZai’合作,
欢迎联系我们团队的工作邮箱:
youzai.team@gmail.com
References
[1] Aktar, E., Nimphy, C. A., van Bockstaele, B., & Pérez-Edgar, K. (2022). The social learning of threat and safety in the family: Parent-to-child transmission of social fears via verbal information. https://doi.org/10.1002/dev.22257
[2] Kirby, J. N. (2020). Nurturing family environments for children: Compassion-focused parenting as a form of parenting intervention. https://doi.org/10.3390/educsci10010003
[3]席瑞写作(2024). 恐吓式教育讨好型人格的元凶,http://xhslink.com/eJ8TOL
关注我们,期待和大家思想碰撞的每一天。
微信号|YouZai_2023
人类幼崽说明书。
作者: Annana.
编辑: Annana.
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