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指南”

文摘   教育   2024-02-16 10:01   美国  

大家好,这里是比较教育栏目。


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有出息,一定要通过教育而有出息。


这是一个非常久远的传统。

相信只要通过读书、学习,孩子们必然可以变得更聪明、更有本事,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因此,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这种期望可能会变得过于强烈


今天我们来聊聊 “鸡娃


究竟什么是“鸡娃”?


最近这几年,网络流行词汇中有一个特别扎眼的词,叫做“鸡娃”。由此展开的各种讨论从未停止,拥护者与反对者都不少,但是“鸡娃”究竟该如何定义似乎从未达成一致。


查了一下“鸡娃”的网络定义:



有趣的是,“鸡娃”好像还分种类:有 “青蛙”、“牛蛙”、“素鸡”之类的。



孩子们的课外辅导似乎都不能说是鸡娃操作了;而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编程,Python 、C++、机器人课程、剑桥通用英语、证书考级、主持人、钢琴、绘画都是常规操作;至于不报辅导课的,大概就是佛系家长了吧。



父母的不易


育儿之路并不容易,

特别是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


压力

我们的父母,是一代顽强奋斗的人。大多数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读书,改变了命运,甚至实现了阶层的跨越,这给了他们对生活巨大的信心和勇气。


然而,父母也逐渐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他们所经历的社会流动似乎只是一种单程票。他们明白,要维持现有的社会地位,下一代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担忧和焦虑似乎渐渐地影响到了对孩子的期望。


Credit to 《小舍得》


对于曾经是学霸的父母来说,很难接受孩子的成绩只是平平。而对于平凡家庭,或许会不断地反思自己当初是否能够再努力一些,以便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未来。这些期望和焦虑好似慢慢的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我们深知孩子不是用来维护自己面子的工具,但面对现实,似乎也无法接受孩子只是平凡的事实。因此,常常在安抚孩子情绪的同时,也不甘落后地不断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这已经成为了现代家长的常态。


Credit to 《少年派》


我们想象一下:

如果在看演唱会的时候,第一排的人因为某些原因站了起来,会发生什么?显然,第二排的人也必须要站起来才能看得见。这样下去,第三排、第四排的人都要站起来……最后,整个场的人都必须站着才能看到歌手演唱了。


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情况被称为“群体压力(peer pressure)”,指的是个体因为希望符合群体期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同时,这也可以被视为“社会规范效应(social norm effect)”,即个体在面对群体行为规范时,会受到压力以遵从这些规范,即使这与他们个人的偏好或价值观不符。


Credit to pinterest.com


坐在第一排的父母已经站起来,那么后面坐着的父母们也必须站起来,否则他们根本就看不到“歌手”。为了适应当下的“潮流氛围”,其他父母也只能改变育儿方式,加入“鸡娃”大军。


社会

鸡娃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阶级固化的现实。教育是建筑社会金字塔中尤为重要的工具。它可以是帮助人们向上进步,但同时也能够固化社会的阶级结构。


少数人掌握着大部分的社会资源,而大多数人不得不不断加强竞争,以争夺那些有限的资源。在工作中体现为“内卷”现象;在教育上则展现为“鸡娃”。


Credit to pinterest.com


不得不承认的是,一部分人拥有更充足的教育资源,他们能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从而在社会中获得更广阔的机会和更多的优势。然而,也有另一部分人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挑战,由于这种不平等,他们无法获得同样优质的教育,因此在社会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在社会资源稀缺的环境下,家长们竭力参与鸡娃式的教育竞赛,渴望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一条跨越社会阶层的通行证。


是可以理解的。



科学 “鸡娃”


教育的本意,应是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重智轻德的功利之心不可有,拔苗助长急不可耐的心态亦不能有。


“鸡娃”现象背后的父母出发点的确可以理解,都是出于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望。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方法去做。


举个例子来说:

让孩子在四五岁时学习编程就是目前很典型的案例。尽管孩子可能能够死记硬背一些编程的概念,但大部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大脑仍在发育,并不具备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充分理解编程的概念,更不用说去主动思考,应用到实际例子中了。因此,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让如此年幼的孩子学习编程,除了在亲戚朋友面前展示孩子的“才华”,拥有的证书外,好像没有太多的实际好处。

Credit to pinterest.com


过早地引入高级的学科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正在快速发育,主要是在感知和感情方面。孩子们更适合通过探索和互动的方式来学习,举些例子:

  • 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种植小型花园、制作简易电路等科学相关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亲身体验科学原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并学习科学知识。

  • 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地方,孩子们亲眼目睹各种展品和生物,了解历史、科学和自然常识。这种实地考察能够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演奏等艺术活动来帮助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艺术技能,还可以引导孩子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最后


孩子是自然的产物,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发展规律,如果以我们成人的要求和速度而强行为之的结果,便是拔苗助长。


我们不知道孩子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孩子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如果想在长大成人之前发展出他们的最佳能力,那么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切自然法则。

                          ----- 玛丽亚·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

* 意大利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育儿没有标准答案。

提供足够的爱和尊重和谐的氛围是育儿的基石。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

Reference

Huang, W., Chen, X., & Wu, Y. (2023). Education Fever and Adolescent Deviance in China. Crime & Delinquency.

Maria Montessori, The 1946 London Lectures, p. 136

-话题-

欢迎读者们私信留言感兴趣的话题。

-合作-

如果感兴趣与‘佑崽YouZai’合作,

欢迎联系我们团队的工作邮箱或添加微信号:

youzai.team@gmail.com

关注我们,期待和大家思想碰撞的每一天。

关注

佑崽YouZai

微信号|YouZai.Team

人类幼崽说明书。

作者:  Annana.

编辑: Annana.


佑崽YouZai
由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的学生团队创立,致力于分享儿童语言学习、特殊教育、国际比较教育、心理教育及儿童成长的相关知识及科研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