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素养:你对人工智能祛魅了吗?

文摘   2024-11-08 08:00   美国  

大家好,这里社会与教育栏目。


《三体》作者刘慈欣曾说,“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伞时就扑面而来。” 临渴掘井还是未雨绸缪?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似乎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Credit to 搜狐

2022年末,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 AI) [7] 突然席卷全球,我们似乎没有做好任何准备,但也莫名地卷入了其中。


对于小编而言,使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追随潮流文化的优越感和一份与时俱进的潜在态度。殊不知也慢慢成了乌合之众,随波逐流罢了。


当然,可能有人觉得,我们作为科技产品最终端的使用者无需太过计较自身的处境,体验感的优劣才是用户应该追求的。毕竟,我们也难以掌握研发者的底层逻辑和创新。然而事实又是什么呢?

生成式人工智能早已不同于传统的人工智能。


生成式AI能够创造新内容,如文本、图像和音乐,依赖于深度学习技术和生成模型;而传统AI则更多用于数据分类、预测和决策,通常基于规则或监督学习。所以,生成式AI重在创造与创新,而传统AI则侧重于分析和处理已有数据 [1]


AI 学习

“学习” 似乎是个很微妙的词。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似乎只有人脑和某些动物,通过一些反复地刺激或者引导而习得能力和知识的过程才能叫做“学习”,很难想象有一天这个词也用在了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上。同时,它在“学习”之余还能“创造”,甚至有时候比人做得更好。如果你尝试过让ChatGPT 为你写一个故事或者完成你日常的某项工作,你会发现它的速度、既定范围内的全面性、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可能比大部分人都要强。这可不是调侃,这是事实。


最近读到几篇哈佛大学关于人工智能 (AI) 的文章,标题充实着颠覆性的用词,“is changing” (正在改变),“is revolving” (正在进化), “is killing” (正在杀死),“is replacing” (正在取代),而这些主语往往都是人工智能。这听上去毛骨悚然,作为人的危机感也不经悄然而生。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一点是,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人工智能,都是人类发明创造的产物,所以理性和批判性地看待人工智能是必要的;对其过度的炒作或是魔幻化,只会是趋于百害而无一利的。


因此,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避免人工智能被滥用的方法:培养人工智能素养



什么是人工智能素养(AI Literacy)?


素养”(Literacy)是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素养”定义为是一种使人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识别、理解、解读、创造、交流和运用印刷与书面材料的能力。它是一种持续学习的过程,帮助个人实现自身目标,提升知识和潜力,充分融入社区并积极参与更广泛的社会 [2]


可能你暂时没听说过人工智能素养 (AI Literacy), 但也许你听过全球素养 (Global Literacy)。简单来说,全球素养也是一种能力,但是它更多强调的是在跨文化或者跨国界的环境中能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并以批判性的视角和思维来看待社会和全球性问题。当然还有最常见的:计算机素养 (Computer Literacy), 但你可千万别把这一素养理解为会用电脑这么简单。这里面的学问不仅仅是使用的技能,还有对安全意识,底层逻辑,人机交互等一系列问题的批判性理解。


Credit to 人民网


简单来说,当那些我们前所未见(有)但无比新颖有趣的事物突然闯入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好奇欣然接受;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段时间过后还是逃不过 “三分钟热度” 的定律。然而,往往能维持这些事物并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力量,还是和培育素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篇来自德国波恩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的文章对人工智能素养 (AI Literacy) 进行了定义,即 “一组能力,使个人能够批判性地评估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工智能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并在线上、家中和工作场所使用人工智能作为工具[3]。其中,作者强调了人工智能素养涵盖了普通人群应具备的人工智能能力,因此主要针对没有计算机科学背景的学习者 (“非专家”)[3]


所以,作为人工智能终端的使用者,也许你不是一位人工智能专家,但是你必须要具备人工智能素养。这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素养与教育密不可分的原因,因为教育是实现素养培育和相关知识普及最基本的途径。在人工智能广泛普及的当下,有意识地培养人工智能素养可以为处于成长 (价值体系形成) 阶段的年轻一代人提供缓冲和过渡;因此,当他们在毫无准备或者未接受过前期培训的情况下,进而避免人工智能的不恰当使用对日常工作、学习以及生活造成误导与干扰。



培养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性


之所以要讨论培养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性,那是因为我们早就该对这些最新的人工智能祛魅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艺术与科学教授辛西娅·布雷齐尔 (Cynthia Breazeal)  指出,“我们需要以适合学生的方式解释这些系统的运作原理和构建方法,因为目前有太多的炒作和误解。人们常常把这些技术视为一种有意识的‘以太[8] 环绕着我们,但学生们需要认识到,我们讨论的实际上是由人类创造、控制和设计的事物[4]

Credit to IBM


同样,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软件和信息系统教授玛丽·卢·马 (Mary Lou Maher) 认为,类似 ChatGPT 这种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 往往给人以 “Hallucination” (幻觉)。即使 ChatGPT 背后的数据库和分析模型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智能更加复杂、缜密以及深层化,但它依然会给用户提供错误或者不准确的信息 [5]


所有人都应该清楚,人工智能做出的决定 ------ 无论是向雇主标记求职者为有前途的候选人,还是在线上购物中向客户推销一件物品 ------ 还是难以达到人类那样由细致入微和创造性的推理驱动。非营利组织 Code.org 首席执行官哈迪·帕托维 (Hadi Partovi) 认为,目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根据用户需求所提供的内容,只是一种基于概率和统计的“非常高级猜测[4],自然会产生错误,不准确,有偏见等一系列的问题 [4, 5]


除此以外,玛丽教授还指出,类似 ChatGPT 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存在很多潜在风险,例如隐私泄露和使用问题等。对于隐私泄露的问题,当我们在 ChatGPT 公开版本中输入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时,ChatGPT 将把这些内容作为它训练和完善自身数据的基础;所以毋庸置疑的是,ChatGPT 会将其已掌握的数据内容用于下一轮他人的回复生成中,没有隐私可言 [5]。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大学生都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助他们完成作业或者论文,那数据泄露和学术原创性等问题将泛滥成灾。其次,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人工智能也不例外。简单来说,互联网普及也许21世纪最伟大的举措,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便可知晓天下事;但也成了不少不法分子犯罪的工具。人工智能也是同理。和谐的社会环境所期待的是所有人能够合理、合规、合法地使用人工智能,并激发其最大价值,更高效地推进社会发展。

Credit to Eastgate Software


因此,当我们仔细思考一下,这些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和质疑似乎没有什么轻重缓急之分,对当下的情况来说可能都成为了当务之急。所以积极在教育领域内推进人工智能素养的培养也变得无比急迫,这是前所未有且极具挑战性的。



育与人工智能素养


实际上,世界范围内已经初现了人工智能素相关培养的雏形。


最近,许多国家政府认识到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中人工智能素养计划的必要性。例如,美国(国家人工智能计划办公室 (NAIIO),2021 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2019 年)和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 (BMBF),2021 年)都发布并发布了人工智能战略; 还有像芬兰的“人工智能元素”试点项目,旨在加强非专业人士的人工智能素养 [3]

与此同时,德国波恩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的劳皮希勒 (Laupichler, M. C.) 教授等其他联合作者还指出,近年来,一些项目开始向高校学生介绍人工智能,特别是面向非 IT 专业的学生,如医学、工商管理和师范教育等领域。提升这些 “非专家” 群体的人工智能技能被认为与培养人工智能专家同样重要,因为他们未来可能会使用或与人工智能共事 [3] 。因此,基础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主要关注理解 AI 技术及其结果的批判性反思,而不要求具备编程技能或计算机科学知识。


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系教授洛雷娜·卡萨尔-奥特罗 (Lorena Casal-Otero) 等人也同样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领域的需求增加,研究人员认为人工智能素养应与读写能力同等重要,尤其在非IT背景的学生群体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变得越来越关键 [6]


并且,洛雷娜教授等人从K-12 [9] 教育阶段对人工智能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指出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核心的三个重点,包含了学习基本概念、理解工作原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6]。这些技能有助于学生识别AI技术,学会与AI互动,并能够批判性地反思其社会影响。尽管人工智能教育多在大学层面开展,但其在K-12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一些国家已经着手在K-12阶段引入人工智能课程,强调学生不仅了解AI基础知识,还能够识别其潜在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6]


所以,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普及与培养已不再局限于高等或者成人教育中,更必要的是从娃娃抓起。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还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性,从跨学科、以及多学科联合的角度对非人工智能、非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培训。


Credit to Swiss School of Business Research



关于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倡导(家庭教育层面)


家庭是孩子接触科技的第一课堂,父母在引导孩子理解和探索人工智能方面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与孩子互动,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认识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智能语音助手、推荐算法和智能家居系统等。借助这些生活实例,家长可以简单地向孩子解释AI的基本原理,让他们理解这些技术并非“神秘的力量”,而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这种早期的引导不仅增加了孩子对AI的好奇心,还鼓励他们探索这些技术的潜在价值。


Credit to Education Week


与此同时,家长在AI 素养培养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帮助孩子建立批判性思维。在日常使用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AI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其在隐私、安全和伦理方面可能带来的问题。比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何智能推荐会出现个性化内容?”或者“AI 是如何做出决策的?”,从而帮助孩子了解AI 的运作逻辑与局限性。通过开放式的对话,孩子们可以逐渐形成对AI 技术的全面认识,学会理性看待与使用AI,避免盲目追随科技潮流。


此外,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带领他们参加一些与AI 相关的课程或社区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AI 项目的趣味和挑战。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家庭教育不仅能提升孩子的AI知识,还能培养其对未来科技的责任感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为将来AI驱动的社会做好准备。



写在最后。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人工智能宛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无尽的可能性,也让我们面对诸多挑战。培养人工智能素养不仅是我们迎接未来的准备,更是引导我们理性与科技相处的必经之路。设想一下,若我们能与AI和谐共存,既能利用其智能拓展视野,又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那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未来!


因此,让我们从小开始,培养对AI的理解与批判思维,既做科技的智慧使用者,也做未来的引领者,共同迈向一个充满创造与责任的新世界!


今天的社会与教育栏目就到这里。


-话题-

欢迎读者们私信留言感兴趣的话题。

-合作-

如果感兴趣与‘佑崽YouZai’合作,

欢迎联系我们团队的工作邮箱:

youzai.team@gmail.com

References

[1]Marr, B. (2023, August 2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nerative AI and traditional AI: an easy explanation for anyone. Forbes. https://www.forbes.com/sites/bernardmarr/2023/07/24/the-difference-between-generative-ai-and-traditional-ai-an-easy-explanation-for-anyone/ 

[2] UNESCO. The Definition of Literacy. https://uis.unesco.org/node/3079547 

[3] Laupichler, M. C., Aster, A., Schirch, J., & Raupach, T. (202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in higher and adult education: A scoping literature review.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 100101. https://doi.org/10.1016/j.caeai.2022.100101 

[4] Klein, A. (2023, May). AI literacy, explained. Education Week. https://www.edweek.org/technology/ai-literacy-explained/2023/05

[5] Maher, M. L. (2024, March). AI literacy: The key to responsible use of AI in education [Video].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emM1r-zaY 

[6] Casal-Otero, L., Catala, A., Fernández-Morante, C., Taboada, M., Cebreiro, B., & Barro, S. (2023). AI literacy in K-12: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 10(1). https://doi.org/10.1186/s40594-023-00418-7 

[7] 生成式人工智能(英语: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或称Generative AI、生成式AI、产生式AI)是一种人工智能系统,能够产生文字、图像或其他媒体以回应提示工程,比如ChatGPT。

[8] 以太: 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 是物理学史上一种假想的物质观念,其内涵随物理学发展而演变。 “以太”一词是英文Ether或Aether的音译。 古希腊人以其泛指青天或上层大气。

[9] K-12 指的是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基础教育阶段,涵盖了大部分国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范围。这个术语最初来源于美国教育体系,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用于描述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和政策等内容。K 代表幼儿园(Kindergarten),1-12 代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各个年级。


关注我们,期待和大家思想碰撞的每一天。

扫码添加微信

佑崽YouZai

微信号YouZai_2023

人类幼崽说明书。

作者: Heimer.

编辑: Annana.



佑崽YouZai
由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的学生团队创立,致力于分享儿童语言学习、特殊教育、国际比较教育、心理教育及儿童成长的相关知识及科研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