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幼崽指南。
作为父母,你是否还记得这些瞬间?
孩子在深夜哭闹不止,你哄、抱、喂奶、安抚奶嘴都试了孩子却依旧哭个不停。
好不容易做好了的饭菜,因为你回厨房拿了双筷子的瞬间,饭碗就被孩子打翻。
工作了一整天,下班后去学校接孩子回家,做饭洗碗。明明今天发生了许多不如意的事,哭着也还要哄孩子。
同一个问题,你说了十遍,二十遍,无数次了还是不改。
Credit to Pinterest
前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位带着全身湿透的孩子来上课的家长。他们课前去了附近的一个水池公园玩耍。孩子在水池边玩着玩具车,突然,一只脚踩上了水池边。这位家长立即用警告的眼神提醒孩子不要做危险动作。然而,孩子似乎因为这个眼神变得更加兴奋,竟然爬上了水池边,接着在爸爸的注视下,带着鬼脸一跃跳进了水池里。
没人说过,带孩子这么崩溃啊。
身心俱疲的崩溃
育儿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还需要高度的心理和情感投入。
为了安抚孩子,也许无法顺利吃上一顿饭;即使工作堆成了山,你也会在任何孩子需要你的时候关上你的电脑,因为孩子在你的生活中是最高的优先级。
宝宝的吃喝拉撒、哭闹哄睡、健康问题等等。每一件事情发生时,都需要妈妈先暂时抛弃所有自己正在做的事,全身心的专注在孩子身上。而每个崩溃的瞬间之间,似乎都是由持续的压力和长期的疲劳积累而引起的突发性情绪爆发。面对的是孩子不断的挑战和需求,逐渐消耗耐心和精力。
Credit to Pinterest
当压力和疲惫达到一定程度时,妈妈们便可能会因为某个小插曲或突发事件而突然情绪失控。这些“瞬间”不仅仅是那个特定时刻的崩溃,更是一次漫长疲惫和心理负担的集中释放。因此,理解这些崩溃的背后原因,并采取措施缓解日常压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崩溃的背后
作为父母,请不要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称职,什么都做不好。
在育儿过程中,崩溃的背后都有其深层的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妈妈/爸爸更好地应对挑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常见原因 [1]:
睡眠不足:新生儿的频繁喂奶打乱了妈妈的睡眠周期,导致她们夜间多次醒来,白天难以恢复精力。
喂养困难:母乳喂养可能遇到堵奶、乳头疼痛破裂或奶水不足的问题,而配方奶粉喂养也可能面对宝宝拒奶的情况。
孩子的持续哭闹:孩子长时间哭闹会让父母们感到极度压力,即使尝试了各种方法也无法安抚宝宝时,崩溃感会加剧。
缺乏个人时间:养育孩子后会发现,自己几乎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连基本的个人护理都难以保证,长期的自我牺牲导致心理崩溃。
亲友的过度干涉:亲友的育儿建议虽然好意,但可能大家对育儿理念会不一致,这种压力和困惑会使孩子父母感到更加无助。
Credit to Pinterest
心理和生理原因 [2]:
荷尔蒙变化:妈妈产后,荷尔蒙水平经历剧烈变化。主要表现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急剧下降、催产素水平的波动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功能异常,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问题。产后抑郁就是其中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严重时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缺乏支持系统:生产后,家庭成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成员,而不经意间忽略了对妈妈的支持。使得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感到孤立和压力加重。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包括配偶的理解和分担、父母的关心,以及朋友的关怀和鼓励,相互沟通后的有效支持可以缓解妈妈们的压力和提升心理健康。
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差距:很多新手父母对育儿有着美好的憧憬,但现实往往充满挑战。当现实与预期不符时,父母容易产生对自己的怀疑,育儿的失落感和挫败感。
作为父母,这些原因似乎已经超出了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那,我们还可以如何调整呢?
让强忍的委屈都决堤
我们虽然是孩子的父母,但人们很难做完美的父母。
不论是因为没有带娃知识遇到问题会极度慌张,还是因为死磕带娃书籍想要尽可能地学习程序化方式养娃。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保证百分百完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都会有不完美。但这些不完美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创建的情绪ABC理论(The ABC Model)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并不是直接由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人们对这些事件的信念和解释所决定的[3]。
Credit to The Decision Lab
A表示触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即负面情况的发生。
B代表信念(Beliefs): 我们对情况发生的原因所做出的解释。
C表示后果(Consequences):我们面对逆境时的所产生的感受和行为,即是由我们的信念引起的。
但同样的前因A却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C1和C2,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有一座桥梁B,这座桥梁就是我们的信念以及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
即对于同一件事/情境,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解释,从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因此,除了外界的帮助,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看法,改善和管理我们的情绪。试着学习接受和面对自己的情绪,然后对情绪进行识别,找出情绪背后的原因,再逐个击破调整状态。
拿文章第一个情景(A)来说,当孩子深夜哭闹,我反复用不同的方法安抚了但孩子依旧哭个不停。这个时候我会有哪些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观念(B)呢?
B1. 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和方法安抚孩子了,孩子应该平静下来才对。
B2. 大半夜的哄了很久了,为什么不能停一下。
不论是上面的哪个观念,都偏向对事情的控制和预期,体现了对孩子情绪反应的期待,以及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疲惫和困惑。当这些期待与现实不符时,就容易导致事件的结果(C):产生挫败感和情绪化。
了解和调整
当我们识别到了自己的情绪和观念后,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孩子“不配合”的真正原因。孩子哭闹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饥饿、肠绞痛、尿布湿了、不舒服、还是需要安抚等等。生理上的需求和反应让孩子无法进行配合,这是可以被理解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可以仔细查看是否有其他的生理原因。
同时,孩子的情绪会需要一定时间的流淌,这常常需要较长时间的耐心等待平静。又或者,孩子还无法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不舒服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动静大概只有哭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让步对孩子的预期,同时也可以减少我们的挫败感。
Credit to VOGUE
这个情景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同样适用。通过认识到自己崩溃的情绪,同时理解了孩子的行为动机,并调整了我们的观念后,我们对此事件的行动也可以做出相应的改变。
在孩子哭闹发脾气时,我们可以提醒孩子这样做会让我们也感到难过和伤心,同时通过肢体接触进行共情。等待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并平静后。根据孩子哭闹的原因进行相应的行动。最后事件结束时,肯定孩子做得好的部分进行鼓励。
写在最后
事情的刚开始,可能都会有些困难,也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和调整。不论如何请记住,偶尔的情绪崩溃是再正常不过了。我们可以做的,是关注孩子的同时,也多关注自己的情绪,思考我们崩溃的背后的原因,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同时,家人的帮助也会让父母感受到足够的支持和拥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是我们自己,然后才是父母。对自己好一些,多爱自己一点,也才能爱家人,爱孩子。
今天的栏目就到这里。
-话题-
欢迎读者们私信留言感兴趣的话题。
-合作-
如果感兴趣与’佑崽YouZai‘合作,
欢迎联系我们团队的工作邮箱:
youzai.team@gmail.com
Reference
[1] Dennis, C.-L. and Ross, L. (2005), Relationships Among Infant Sleep Patterns, Maternal Fatigue, and Develop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Birth. https://doi.org/10.1111/j.0730-7659.2005.00368.x
[2]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22, November 24). Postpartum depression. Mayo Clinic.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postpartum-depression/symptoms-causes/syc-20376617
[3] The ABC model. The Decision Lab. (n.d.). https://thedecisionlab.com/reference-guide/psychology/the-abc-model
关注我们,期待和大家思想碰撞的每一天。
微信号|YouZai.Team
人类幼崽说明书。
作者: Annana
编辑: Rosie
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