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砖10版内科学2:绪论里的医学史错误

健康   2024-08-23 13:02   湖北  

10版绪论和9版的基本一样,医学史的一大段里有很多错误,都原封不动地沿袭下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拍砖内科学1/绪论)予以指正,现在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错误。

其引用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一段文字曰:【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六气、六腑、五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极夭枉焉。”】伏羲氏是上古神话中三皇五帝之首,他那时候怎么会有六气、九针、五脏、六腑的概念呢?这和我的医学史记忆有严重偏差,便认真去找《帝王世纪》的原文来核对,发现竟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原文是这样说的,“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并无一字提及中医理论和概念。

那引文究竟来自何处?感谢万能的网络,原来出自宋人张杲的《医说》(如截图),张杲注明这大段话源自《帝王世纪》,其实是他对原文进行了大胆“创造”,杜撰了与中医相关的内容。绪论引文抄《医说》居然还抄错了三处:“得以有类”应为“得以类推”,用八卦对“百病之理”进行“类推”才说得通,而不是分类(“有类”);漏了“炎黄因斯”四字,少了尝百药的主语;“以拯夭枉”是拯救危重症,“以极夭枉”完全不通。可见,作者在引用这段话时既没有认真核对原文,也不懂它的意思,实在太不严谨了。

说朱熹的《纲鉴》记载了神农“尝百草”,也是低级错误。因为《纲鉴》根本就不是朱熹写的,而是明代袁黄仿朱熹《通鉴纲目》的体例而编的史书,取其中二字,名为《纲鉴》。其实,要讲尝百草的故事,引用古籍越早越有意义,《史记》就够了,非要加一个的话,也要加《淮南子》之类的嘛,何必到明代史书里去找呢?

有了上面的教训,我不免对《通鉴外纪(错作“记”)》的引文也产生了怀疑,去搜原文,果然没有这段话啊!《通鉴外纪》是宋代刘恕所作,而引文其实来自清代吴乘权的《纲鉴易知录》,这完全是乱点鸳鸯谱嘛。

以上是史实错误。更严重的是史识错误。如我以前文章所指出者,把《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文集》说成是“经验型医学理论”完全是错误的。内经里的理论以思辨推理为主,与经验基本无关。希氏的四体液学说也不是经验的结果。

说古代大型传染病是经过“严格隔离”才停止蔓延也完全不是事实,事实是大量死亡后传播途径的自然中断以及被动群体免疫。

威廉哈维1628年出版的划时代巨著一般翻译为《心血运动论》,这早已约定俗成,作者非要按原文翻译,那也是Anatomical Exercise on the Motion of the Heart and Blood in Animals,需翻为《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实验(或研究)》 ,而绪论作者竟然译Exercise作“实习”,实在令人惊讶,是百度翻译的吗?把哈维当“实习生”,真的妥吗?我特地核对了一下,9版“《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是对的,10版反而搞错了,殊为不解。

维萨里和马尔皮基都是约定俗成的译名,译作维萨和马尔基,也没有必要。

“血液大循环理论”的“大”字画蛇添足,反而错误,我以前文章已经指出。

讲“人类医学发展历程”,举这几个人物和实例,实在是过于简单且代表性不足。作者对医学史的了解不足以支撑其写作这样高度概括的绪论,严谨性的不足则是雪上加霜,最终令人惨不忍睹。

写绪论是很难的,不仅要有整体把握能力,还要有高度、深度、广度和锐度,不仅要有专业背景,还要有逻辑能力和文字功夫。难矣哉,难矣哉!

磁湖布医
医学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