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
环境与资源:环境规制与生态系统价值
专题编辑(特邀):邹咏辰
导读
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往往以复杂且并不显而易见的方式紧密相连。一个多样化程度较高的生态系统通常能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较强的弹性。然而,一旦系统中的基石物种(keystone species)被移除,则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并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本专题的其他推文:
原文信息:
Frank, Eyal, and Anant Sudarshan. The social costs of keystone species collapse: Evidence from the decline of vultures in Indi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物种灭绝正在不断加速。尽管许多政策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但由于缺少具体物种灭绝对人类福利影响的估计,政策实施者很难将保护资源进行最优分配。这项研究通过估计秃鹫“功能性灭绝”(functional extinction)对人类死亡率的影响,为物种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相关的证据。
秃鹫是一种以腐肉为食的动物。它们可以快速且干净地吃掉腐肉,防止病菌传播。在印度,秃鹫数量曾经高达5000万只,但自20世纪90年代起,秃鹫数量莫名其妙地迅速缩减至濒危。直到2004年研究人员才发现这是由于“双氯芬酸”这种药物导致的。
20世纪90年代,由于双氯芬酸专利的过期,农民开始广泛使用廉价的仿制药来治疗家畜疾病。但是双氯芬酸会在畜类尸体残留,秃鹫食用含有这种药物的尸体会快速死亡,导致秃鹫数量锐减。秃鹫数量下降后,大量腐肉带来的病菌暴露在空气中传播。腐肉的增加当然也会吸引其他以腐肉为食的动物(比如野狗和老鼠)。但它们非常低效,经常会残留腐肉,同时自身也会传染狂犬病。另外,许多农民倾向于把死去的牲畜和腐肉直接丢弃在河流中,又进一步加剧了水污染。这些机制最终导致了人类死亡率的增加。
原文图1
在实证部分,作者使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以及县级面板数据去估计秃鹫灭绝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作者根据BirdLife International (BLI) 提供的秃鹫的分布图,将适宜秃鹫生存的地区作为处理组,不适宜地区作为对照组,并选择双氯芬酸大规模使用的1994年作为秃鹫数量骤减的起始年份。同时回归中控制了县-城乡固定效应、区域-年固定效应、气温和降水变量。
主要被解释变量是县级的人类死亡率,数据源为Vital Statistics of India (VSI) 。由于秃鹫中毒是由于双氯芬酸药物专利失效决定的,而非地区特征决定的,同时两者的联系直至10年之后才被人提及,因此保证了冲击的外生性。
实证结果发现,秃鹫数量突然下降后,处理组的死亡率相对于控制组显著上升,并在2000年后达到均衡。之后,作者将发生冲击后的年份分为了1994-1999和2000-2005两个时间段,去估计各时间段的平均效果。为得到更精确的估计结果,作者进一步控制了邦(state)的时间趋势,系数显示在2000-2005年达到均衡后,死亡率增加0.48,相较于平均死亡率增加了4.7%。最后,作者利用印度的统计生命价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计算出平均每年因秃鹫数量减少带来的死亡率损失为694亿美元。
为了验证背景介绍中关于秃鹫灭绝与人类死亡的影响机制,作者首先运用了三重差分的方法发现那些既适宜秃鹫生存又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死亡率显著高于那些畜牧业不发达的地区。其次,作者进一步收集了全国的狂犬病疫苗销售额数据和2012年以后的野狗数量。由于这些数据较为粗糙并且无冲击发生前的野狗数量数据,作者仅简单分析了数据趋势,发现各地秃鹫适宜度与冲击后的野狗数量呈现正相关,同时秃鹫数量下降后,全国狂犬病疫苗销售额开始增加。最后,由于腐肉的增加可能会污染水源,减少溶解氧并增加大肠杆菌浓度,作者收集了相关水污染的相关变量,验证了该猜想并发现这种水污染主要发生在城市地区。
这项研究通过秃鹫灭绝这一生态系统上的局部事件,验证了其对人类死亡率的巨大危害。尽管秃鹫本身并不像狮子和熊猫那样一直引人关注,但是它却会对人类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结果也在提示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不同物种对于社会效益的准确评估后,再进行相应的保护政策制定。
本期推文作者
本专题特邀编辑
版权由“农经好文章”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