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
环境与资源:环境风险与供应链调整
专题编辑:崔潇濛
导读
延续上期关于供应链在外生冲击下调整与适应的话题,本期介绍的研究聚焦于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这一事件,进而探索跨国公司与跨国贸易在区域冲击的溢出效应中所起到的作用。这项研究同时结合使用了简约式和结构式的分析。
本专题的其他推文:
原文信息:
Christoph E. Boehm, Aaron Flaaen, Nitya Pandalai-Nayar. 2019. Input Linkages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Shocks: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the 2011 Tōhoku Earthquak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01 (1): 60–75.
双边贸易更密切的国家往往会有更同步的经济周期。由于发达经济体之间联系的复杂性,研究者通常很难找到外生因素来识别特定的溢出渠道(spillover channel)。这项研究利用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这一外生冲击,研究了外部冲击通过跨国供应链传导的机制。作者重点分析了投入品替代弹性(inpu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对冲击的跨国溢出效应(cross-country spillovers)的影响。
研究使用了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微观数据,结合了多项企业数据源,包括公司组织调查(COS)、纵向企业数据库(LBD)以及对外贸易交易数据库(LFTTD)。这些数据包含了企业在地震前后的就业、进口和生产等详细信息。作者关注那些高度依赖从日本进口中间投入品(imported intermediate inputs;下简称投入品)的美国企业,即日本跨国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这些企业因依赖日产投入品而成为此次外生冲击的主要受影响者。
首先,作者使用事件研究方法,分析了地震前后日本跨国公司在美国子公司的产出与进口变化。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控制企业固定效应和月份固定效应,作者比较了地震冲击对日本跨国公司和非日本公司投入品进口及产出短期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地震后的几个月内,日本在美子公司的投入品进口量显著下降。这种下降在2011年6月时达到最低点,平均每家公司减少了约400万美元的进口。作者用公司的北美出口额来衡量地震对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口额的下降在2011年5月时达到谷底,约200万美元。
从下图可以看出,日本在美子公司产出下降幅度与从日本进口投入品的减少幅度几乎呈现一对一的关系。这意味着当进口投入品减少时,产出也以相似幅度下降,反映了企业对这些进口投入品的高度依赖。
原文图5
为了分析价格因素的影响,作者也检验了以美元计价的相对单位价值。结果显示,价格调整在地震后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这说明进口和产出值的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数量的调整,而非价格的波动。这意味着供应链中断直接导致了产出下降,而价格变动并未显著缓解这种冲击。
其次,作者通过对公司层面的生产函数进行结构性估计来进一步佐证日本在美子公司高度依赖特定投入品的发现。作者假设企业的生产技术符合嵌套的恒替代弹性方程(nested CES),其中包含资本与劳动的总量,以及来自日本和非日本的材料投入品。这种嵌套的结构允许作者分别估计来自日本的材料与其他材料之间的替代弹性,以及材料投入与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
结果表明,日本跨国公司中,来自日本与非日本材料之间的替代弹性为0.20,远低于含所有公司样本的0.55;而其材料投入与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为0.03,与含所有公司的样本相似。这表明日本跨国公司在生产中对特定材料有高度依赖,在短期内难以调整生产结构来应对供应中断。这一发现凸显了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多元化供应来源的重要性。这对于企业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推文作者
本专题责任编辑
版权由“农经好文章”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