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
农业与食品:农业供应链转型
专题编辑:宋玉晶
导读
在发展中国家,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往往存在质量低的问题。普遍观点认为,低质量是阻碍农民提升售价、增加收入的关键因素。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将农产品市场转型的重点放在供给侧干预上,如通过技术培训来提升小农户的生产能力。然而,提升农产品品质真的能带来更高的销售价格吗?本期推文结合在乌干达玉米小农户中开展的四项田野实验,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
本专题的其他推文:
原文信息:
Tessa Bold, Selene Ghisolfi, Frances Nsonzi, and Jakob Svensson. 2022. Market Access and Quality Upgrading: Evidence from Four Field Experim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2(8), 2518-2552.
许多专家和政策制定者认为,提升农产品质量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率(farm productivity)的关键。但现实中,很少有农民愿意为提升他们农产品的质量做出努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质量升级和提高收入之间的联系并不像研究者所假设的那么强,也有可能是同时存在于需求侧与供给侧的限制因素使农民被困于低质量—低生产率的均衡(low quality—low productivity equilibrium)。
为了探究农民不愿意提升农产品质量的真正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作者在乌干达的玉米小农户中进行了一系列田野实验(field experiments)。通过前两项实验,作者首先确认了当地小农户所生产的玉米质量较低。通过给农户提供服务提高其产品质量并不能带来销售价格的增加。作者据此猜想,农户不愿意投入成本以提升品质可能是因为这样做无利可图。
作者设计了第三项实验。他们与当地一家农业贸易公司合作,承诺在实验村的主要销售季节以市场溢价(market premium)购买优质玉米,溢价由玉米的实际质量情况决定。同时,实验组农户得到了通过实践学习的技术推广服务(learning-by-doing extension service),以确保其能够掌握生产高质玉米所需的最新技术。另外,作者还通过第四项实验单独检验了技术培训服务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善小农户的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对优质农产品有需求的买家能够将小农户与价值链连接起来,从而为优质农产品提供市场溢价,最终提升农民的收入和生产率。市场准入还带来了正向的溢出效应(positive externality),这体现在实验组农户向其他贸易商的销售价格高于对照组。这一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高质量贸易商进入当地市场,削弱了现有贸易商的市场份额,改善了当地农民的外部选择,从而提高了农民的议价地位。尽管供给侧干预措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计划的核心,但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缺少需求侧的市场准入干预政策,仅依靠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率的提升是微小的。
与以往探究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端)驱动型质量升级的文献相比,该文的研究设计更加精细,且关注到了几乎没有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的贫穷小农。他们的实验周期也更长,能够观察到较为长期的影响。此外,作者比较了市场准入干预(需求侧因素)和培训推广服务干预(供给侧因素)的不同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解需求侧、供给侧因素的影响,从而揭示了需求侧因素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业生产率方面的重要性。
尽管市场准入干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福利,作者也指出了该政策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建立农产品的高质声誉需要一定的时间,国内可能缺少愿意为优质农产品支付溢价的消费者,且大部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价格弹性较低。另外,农产品贸易公司需要承担大量固定成本(即与国际买家建立联系,并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才能进入出口市场等。因此作者建议,如果从小农户采购高质量农产品的回报不足以吸引私营企业进入市场,则可以考虑通过补贴来提高提升品质的回报率。
本期推文作者
本专题责任编辑
版权由“农经好文章”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