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JPE 政府应该鼓励供应链多元化吗?

文摘   教育   2024-04-07 22:21   美国  

本期专题

特别专题:供应链韧性

专题编辑:马梅琳

导读

全球供给链中的企业要承受来自全球各地的风险。当供给链中某环节受到冲击,整个系统都会动荡。某个环节中企业的货源(sourcing)越集中在某地,该地区的风险就越可能形成严重的系统性风险。该货源地区如果在海外,则这种风险就倾向于被进一步放大。为了降低风险,不少政府和学者认为应该用政策引导供给链做供货多元化和在地化(bringing parts of the chain closer to home)。今天介绍的文章用理论模型讨论了相关政策的设计和效率。


本专题的其他推文:

前沿|ARE 有关全球供应链风险的研究综述

前沿|AER 复杂商品供应网络的形成与脆弱性

经典|QJE 系统的韧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前沿|NBER 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结果

原文信息:

Grossman, Gene M., Elhanan Helpman, and Hugo Lhuillier. 2023.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Should Policy Promote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or Reshor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31(12): 3462-3496.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构建了一个简洁的理论模型来描述全球产业链的组织形态。本地的企业选择是否在当地生产投入品。如果不在当地生产,该企业需要从海外购入该投入品。这里的关键权衡(trade off)如下:在海外购买较为便宜,但是风险较高。此外,企业还可以选择通过建立多个货源关系链(supply relationships)来缓冲潜在的风险。不过,维护冗余的货源会造成额外的成本。


作者用了一种比常替代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偏好更灵活的形式,homothetic with a single aggregator(HSA),来刻画消费者需求。HAS允许需求弹性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升高。


为了讨论政策选择,模型的重点是比较企业和政府选择货源的区别。基于企业和政府不同的收益和成本方程,模型推导出三类企业造成的、相对于社会最优解的选择扭曲(distortions)。


第一,企业在选择货源时,不会将保障产品供给造成的经济盈余完全考虑到。这种消费者盈余外部性(consumer surplus externality)意味着,企业会选择一个高于社会最优解的风险程度,过于依赖海外货源。


第二,对于某个企业而言,它自己维持其货源的韧性可以使它比对手更具竞争力,吃下对手的市场份额。这种抢夺业务外部性(business stealing externality)会引导企业通过加大货源多元化和本地化,将自己的供给网络维持得比社会最优解更加稳健(resilient,即更小的产出波动)。


第三,对于生产异质性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的企业而言,当供给因为冲击出现下降,异质性产品的溢价(markup)会随之升高。而生产同质性产品的企业却会继续充分竞争,其产品的溢价为零。政府会倾向于干预生产异质性产品的企业,造成一种消费的扭曲(consumption distortion)。


作者通过拟合分析发现,要达到社会最优解,政府需要对产业进行干预。政府既需要给消费者发补贴,又需要调整企业的货源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抢夺业务外部性往往比消费者盈余外部性更大。这意味着政府需要通过征税来打击企业将货源多元化或本地化的动力。当然,不同的风险场景需要不同的政府干预来争取到达社会最优解。

专题责编/推文作者

版权由“农经好文章”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我们关注农业与食品、环境与资源、发展与政经领域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成果,分专题系统性地介绍发表在高水平国际刊物上的前沿研究与经典文献。

农经好文章

READ Economics


农经好文章
介绍环境与资源、农业与食品、发展与政经领域应用经济学论文精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