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专家交流纪要

财富   2024-11-17 22:36   广东  
球收录10W+上市公司闭门会议纪要、
产业专家调研纪要、行业及公司数据库
卖方观点、精选研报。
日均更新200+投研资料。

概要(文末有彩蛋)
1、AI眼镜市场趋势
近期AI眼镜市场热度上升,百度发布了小度AR眼镜,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终端品牌推出类似产品。手机厂商如三星和小米也计划在明年推出相关产品,AI与AIOT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AR眼镜市场的发展。
AI眼镜通过去除高成本和技术不成熟的显示光学部分,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市场接受度。Ray-Ban Meta等产品在北美和欧洲市场获得认可,各厂商正在有限功能下推进智能眼镜的升级。
2、终端厂商布局
AR4小龙等品牌在AI眼镜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凭借品牌和技术积累,在传统AI眼镜和拍摄眼镜领域进行产品修改和裁剪。然而,品牌认知度不足可能限制其在大众市场的扩展。
手机厂商如华为、小米、OV等在AI眼镜市场具备技术和供应链优势,尤其在拍摄和音频能力上有积累。然而,面对新市场的不确定性,厂商多处于有限投入和观望状态。
3、技术与市场挑战
光学显示技术的成熟度是AI眼镜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当前的micro LED技术发展缓慢,分辨率低,难以与手机和平板竞争。波导显示技术成本高,难以量产,限制了用户体验。
AI眼镜的算力和续航能力是另一个挑战。小型化设备难以支持高算力,现阶段多依赖外部设备补充算力,影响用户接受度。
4、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几年,AI不带显示的智能眼镜预计将成为市场主流,伴随显示技术和电池技术的发展,逐步过渡到带显示的产品。单绿显示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仍需观察。
传统眼镜品牌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合理路径。传统品牌在设计和渠道上具有优势,而科技公司提供电子技术支持,双方合作有望推动市场发展。
5、芯片与供应链
AI眼镜的芯片方案主要有高通AR one、W517和蓝牙芯片外挂ISP。高通AR one在功耗和算力上表现较好,但价格较高。国内厂商如恒玄和蓝讯有机会通过提供更低成本的芯片方案参与市场竞争。
Q&A
Q:AI眼镜是否加速了AR眼镜在C端消费者中的认知?带光学的AR眼镜和小型AR眼镜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促进关系如何?
A:过去市场上主要有两种AR眼镜,一种是带光波导的眼镜,另一种是以BB bird bus光学方案为主的眼镜。这两种产品在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度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用户体验不佳。此外,从市场定价的角度来看,这些产品距离大众消费者还有一定距离。因此,AI眼镜的出现确实加速了AR眼镜在C端消费者中的认知,但要实现大规模普及,还需要在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定价上进一步优化。```
Q:AI眼镜的厂商如何在有限功能下实现智能化,并获得市场认可?
A:AI眼镜通过去掉成本高且技术不成熟的光学显示部分,仅保留拍摄和语音交互等功能,获得了市场认可。相比AR眼镜,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种从传统眼镜到智能眼镜的升级。
Q:不同类型的厂商在AI眼镜市场的布局和优势劣势是什么?
A:AR4小龙等品牌有技术积累和品牌资产,但大众认知度较低。手机厂商如华为、小米等在技术、供应链和生态协同上有优势,但对新市场的投入有限。互联网公司如Meta和小度在软件服务上有优势,但缺乏硬件基因。传统眼镜品牌则可能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探索新市场。
Q:AI眼镜的渗透核心矛盾是什么,明年生态与AR眼镜的交互对销量有何影响?
A:AI眼镜目前主要通过语音和听觉交互,AI agent的复杂功能不适合在轻量化产品上落地。轻量化的应用如图像识别更适合智能眼镜。核心在于提升基础功能如拍摄、音频质量和续航。行业仍处于前期阶段,硬件发展将推动市场增长。
Q:AI眼镜与手机是互补还是替代关系?
A:短期内AI眼镜与手机是协作关系,因技术限制无法替代手机。未来5到10年可能有机会替代,但目前在续航和算力上存在挑战,无法满足长时间使用需求。因此,中短期内两者将继续协同发展。```
Q:当前智能眼镜产品的主要技术限制在哪里?
A:限制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光学方面,目前行业普遍认为波导加micro LED是未来的方向,因为它实现了低功耗和小型化。然而,micro LED的发展相对缓慢,目前市面上量产的分辨率仅为640x480,远低于手机和高端显示设备的标准。此外,波导显示技术本身也面临高成本和复杂材料的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量产。当前能够量产的波导产品FOV仅为30到50度,远低于VR设备的100度以上,这限制了用户体验和使用场景。算力方面,如何在小体积内提供高算力也是一大挑战,目前的一些解决方案如外接运算盒子并不理想。
Q:国内厂商在智能眼镜技术上的进展如何?是否在跟进Meta的步伐?
A:国内大部分终端厂商在光波导产品上的动作比Meta更快。例如,国内厂商如影目、雷鸟等已经发布了单绿单目、单绿双目甚至全彩双目的产品。这并非简单的跟进,而是国内厂商更积极地尝试和推进新技术的量产化。Meta和其他海外巨头可能因为体验等多方面原因尚未大规模推出相关产品。未来,国内厂商可能会在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上领先。
Q:未来几年智能眼镜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A:未来几年,AI不带显示的智能眼镜可能会成为市场主流,并取得一定市场份额。随着显示技术、算力和电池技术的发展,市场将逐步过渡到带显示的产品。目前行业共识是不带显示的AI眼镜将是主旋律,但也有公司认为单绿显示产品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然而,单绿显示的产品能否被大规模接受仍是未知数,当前市场对单绿显示的接受度较低。
Q:Meta的AI眼镜在全球的出货量预测是多少?国内市场的出货量预期如何?
A:Meta的AI眼镜全球出货量预测约为60万台,而非外界传闻的百万级别。对于国内市场,预计明年市场规模在10到20万台之间,因为有多家公司计划推出类似产品。
Q:AI眼镜是否更像消费硬件产品,而非消费电子产品?传统眼镜厂是否在这一领域更具竞争优势?
A:AI眼镜确实更像消费硬件产品。传统眼镜厂在设计和渠道方面具有优势,因此与科技公司合作是更为可行的策略。虽然AI眼镜的技术门槛不算高,但实现高质量产品仍需时间和资源投入。目前来看,传统眼镜厂和科技公司合作的模式可能更为成功。
Q:AI眼镜在技术实现上有哪些难点?
A:AI眼镜的技术难点包括功耗续航控制、AI响应时间、拍摄画质等。这些在小型化、轻量化且对功耗敏感的设备上实现并不容易。虽然对消费电子公司而言难度不如手机那么大,但对传统眼镜厂来说仍然具有挑战性。```
Q:AI眼镜的发展方向是否会与传统眼镜品牌合作,由传统品牌负责时尚和渠道,而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A:这种合作模式是有可能的,甚至可能会出现专门为传统眼镜厂商提供智能眼镜解决方案的公司。AI技术在眼镜上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入口,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可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因为它有潜力为AI的商业化变现带来巨大可能性。
Q:相比AI眼镜,传统IoT设备是否更有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
A:从现实的落地可行性和短期商业化变现来看,其他类型的IoT产品可能更有机会。然而,眼镜作为一个生态位极佳的产品,其潜力和想象空间更大,因为它能够高频率地接触和使用。
Q:AI眼镜的SKU设计如何应对多样化需求?
A:眼镜的SKU设计确实面临挑战,因为需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解决方案之一是将镜腿和镜框分开设计,镜腿部分标准化,而镜框部分则提供多样化选择,以适应不同用户群体。
Q:AI眼镜的光学配镜环节如何处理,是否需要与传统配镜渠道合作?
A:大多数科技公司,包括苹果等,不会涉足光学配镜环节,而是与传统光学公司合作,如蔡司。用户可能需要在线下眼镜店完成验光和配镜,因为大多数用户对自己的验光数据并不明确。
Q:如果用户在眼镜店之外购买镜腿,是否会面临渠道限制?
A:通常情况下,用户可以在眼镜店之外购买镜腿,然后到眼镜店配镜。虽然可能存在一些渠道限制,但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配镜方式。```
Q:AI眼镜的渗透率提升是否与AI技术的应用有关?
A:AI眼镜的渗透率提升与AI技术的应用有一定关系,但目前的挑战在于用户有很多替代方案。例如,翻译功能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翻译机实现,而眼镜的定价较高,用户可能不愿为此多花钱。因此,虽然AI眼镜在某些场景下有优势,但其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仍不确定。
Q:AI眼镜在翻译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如何?
A:在翻译场景中,AI眼镜的体验增益有限。虽然翻译机可以提供较好的降噪和收音效果,但眼镜在这方面表现不佳,甚至不如手机APP或专业翻译机。因此,眼镜在翻译场景中的应用并不具备明显优势,用户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替代产品。
Q:AI眼镜的成本是否会因AI应用而增加?
A:AI应用本身不会显著增加眼镜的成本,但如果眼镜带有显示功能,成本就难以下降。目前,带显示功能的眼镜成本较高,而不带显示功能的眼镜成本较低。
Q:AR眼镜的芯片方案有哪些?
A:AR眼镜主要有三种芯片方案:高通的AR one、展锐的W517和蓝牙芯片外挂ISP。它们的核心差异在于制程、NPU算力和拍摄质量。高通的AR one在NPU算力和拍摄质量方面表现较好,但成本较高;外挂ISP方案成本最低,但难以调教到高质量画面。
Q:国内厂商在AI眼镜领域是否有机会?
A:国内厂商如恒玄和蓝讯在AI眼镜领域有机会。虽然高通的芯片价格较高,但国内厂商可以通过提供廉价方案来降低产品定价,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即使性能表现稍逊,但如果价格能降到高通芯片的三分之一或一半,仍然有市场机会。``

加微信免费看调研纪要

股市调研
投资必备利器,每日更新上市公司、产业专家调研纪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