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眼镜专家交流纪要

财富   2024-12-15 21:55   广东  
星球收录10W+上市公司闭门会议纪要、
产业专家调研纪要、行业及公司数据库
卖方观点、精选研报。
日均更新200+机构投研资料。

要点(文末有彩蛋)
1、AI智能眼镜行业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2008年开始从事相关行业,当时有FPV视觉传输系统,类似现在的大疆穿越机,也有类似VR眼镜的产品。2010年前后,华强北出现蓝牙眼镜,可与手机连接实现智能通话及视频拍摄功能,还有可放置电话卡进行通话的眼镜。
国外发展:OTG作为美国军方供应商,在10年前后已开始推出样机,但产品未面向to C端广大消费者,但其对研究性技术突破有推动作用。2012年谷歌推出谷歌眼镜,具有视觉交互功能;2016年微软推出HoloLens头盔,产品虽轰动,但HoloLens一和二相继停产或在今年完全停产。此外,Magic Leap融资高,但产品推出后遇挫。
近期发展:去年Meta与雷朋联合发布Ray-Ban Stories,是一款与AI大模型结合的音频眼镜,可通过语音与大数据模型交互,是智能手机交互的强周边产品。ChatGPT登场后,智能眼镜与AI结合,呈现未来科技产品雏形,如Nreal产品无视觉交互功能,而有些产品已达到语音语言交互与视觉呈现同步能力,但仍处于阶段化。今年年初苹果发布Vision Pro的XR头盔,交互被定义为阶段性,销售数据不理想。
2、AI智能眼镜产品端探讨
短期内语音音频眼镜的发展:从市场销售数据看,目前产品发展处于起始状态,音频眼镜通过语音与后台大数据交互调用,是一种较舒服的交互方式,其销售数量已超过100万台。国内一些底层硬件供应商推出单色或彩色高亮度LED投影设备,通过光波导可实现单色提词器功能的眼镜,如OPPO、魅族、Xreal等厂商都有推出,虽销量一般,但为AI交互功能提供了重要连接手段。短阶段来看,语音音频眼镜会有一个不错的上升期,因为语音交互与AI交互是重点需求,是强需求。
VR方向的发展问题:VR在XR领域中,重度交互产品与VR的大部分场景重合,发展方向为中间态,较疲软。对于非垂直类场景,走出C端后很难有主打空间。
长远发展对硬件的需求:从长远方向看,VR方向并不理想,但与AI交互的需求中,一定会有视觉交互需求出现,这需要光学领域和供电等材料学领域齐头并进。目前AI软件交互已达到较高水平,但硬件支撑不足,需在材料学和光学发展下,才能看到更好的AIAR加AI产品。
3、AI智能眼镜佩戴舒适性问题
重量问题:日常佩戴眼镜重量基本在20克以内,屈光不正人员佩戴的眼镜一般不超过30克。目前AR眼镜行业最轻量级的提示器眼镜,虽数据显示在50克以内,但未解决近视人群的日常佩戴问题,且需架在日常眼镜上,实际重量会增加。
瞳距调节与出瞳问题:VR眼镜可解决瞳距调节问题,但AR眼镜大部分不能自由调节瞳距,且出瞳问题(眼镜片离瞳孔的位置)直接决定了eye box(眼睛的移动空间),这会影响佩戴的舒适度,导致人员佩戴后出现头晕、眼睛难受等问题。
Birdbath方案的局限性:Birdbath方案成本相对较低,大规模生产后成本已下降,但眼视光的舒适度不够,只能解决虚像的屈光不正问题,最高能到800度远视200度,且需要牺牲视场角,也不能解决瞳距问题,出瞳离眼球近,时间长会热。因此,采用该方案的产品如Xreal等,销售数据虽不错,但年销售数量上不了百万,广泛普适性问题解决不了。
4、国内AI智能眼镜玩家及出货量
国内玩家情况:近些年国内涌现出很多大厂及创新品牌聚焦AR/VR领域。如李维可从骑行领域进入,光粒从游泳领域进入,魅族、雷鸟创新等是手机大厂,具有资产雄厚、行业理解定位清晰、品牌知名度高等优势。而AR行业出身的X6、Rokid、影目等,对行业理解深刻,Rokid在工业用途和展览馆用途方面表现出色,但研发成本高,需要强融资输血。
出货量情况:国内AI智能眼镜产品在与大模型结合方面较为短板,出货量少,未出现与Meta相匹配的产品。X6、联想创新、魅族等推出的产品刚发布不久,与音频大模型相结合,接入多模态及各自大模型AIGC等深层次AI后台,目前国内主流网络销售数据在10万级以内,单平台不超过万级,其中XREAL和雷鸟在单平台的表现相对较好,总量不超过10万台。
5、AI智能眼镜产品分析
李维可音频产品:李维可产品能把握年轻人群调性,早期产品体验尚可,但销售趋势一般。国内音频类眼镜消费需求并非第一梯队,欧美尤其是北美是需求第一梯队,国内做的最好的音频眼镜是华为。
Meta产品:Meta的Ray-Ban Stories能够成功,一是其为AI大模型下的产品,AI出现后大家期待好的交互场景,Meta对行业理解靠前,推动领域发展;二是产品价格精准,使用场景取舍大胆,满足了客户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尤其在北美市场,消费力能够承载。该产品有望实现200万台的销量预测,且AI的强势发展会带动产品利好。但该产品未在中国大陆提供服务,给国内玩家留下市场空间。Meta在继续开发推动VR和AR产品,努力推进视频AR眼镜量产化,但目前产品成本高,难以市场化,期待新型材料提升推动可穿戴式轻量级交互眼镜的发展。
6、产业链利润分成
成本构成:国内主流市场以BirdBath方案为主,光学部分中Waveguide通过树脂和玻璃打磨,成像源多为Micro LED小显示屏,其成本根据数量在50到100美金不等,京东方的OLED屏幕价格在国产中较稳定。BirdBath方案的镜片成本在三百多元左右,整个光学方案成本在500到700元之间。算力部分一般用RK芯片,价格在100来块钱,整个产品的BOM成本在800块钱到1100块钱之间,具体取决于品牌商的供应链体系和采购量。此外,智能AI眼镜的供应链较简单,其成本因产品而异,如蓝牙语音引擎的音频眼镜成本在几十到一百多元,但未导入国内C端消费者,价格较乱。
7、未来一两个季度的产业关注重点
关注行业大佬动态:关注Meta、苹果、Google等行业大佬的状态。期待苹果在轻量级眼镜上的尝试,Meta在音频上的产品Revue已非常成功。同时期待行业级展览会如CES,以及解决屈光不正技术核心和焦距可调节的光学方案。
期待国内大品牌表现:期待OPPO、雷鸟、魅族等手机端行业大佬在AR领域的表现,华为在AR领域创新性不足,小米在AR眼镜上做的早,但品牌定位口碑使其在创新上缺少强有力的站台。
8、其他相关问题
视涯科技:视涯科技在合肥投资显示屏工厂,推动micro LED显示屏技术,21年左右推出用其光学方案的P Glass眼镜。视涯科技是行业元器件供应商,主要做micro LED屏,其屏幕价格一对在50美金到70美金。
生产方式:目前多数AR眼镜品牌找外部代工,因为在组装生产领域,产品组装部分的溢价相对处于弱势,不如品牌强。
芯片情况:芯片端的WiFi芯片和显示端芯片是分开的,未集成。
Q&A
Q:您对AI智能眼镜行业有何理解?目前该行业的需求是否为真实需求?能否复盘一下这个品类在海外和国内的发展历程?
A:我从2008年开始从事智能眼镜相关产品工作。08年做的是FPV视觉传输系统类似VR眼镜的产品;14年从事AR方面应用于手机类的智能眼镜和智能AR交互产品。AI智能眼镜是机器视觉和智能算法相结合、软硬件结合的阶段性产品。行业起步较早,2010年前后华强北就有蓝牙连接手机、有智能通话和视频拍摄功能的眼镜,也有能放电话卡打电话的眼镜;国外OTG(美国军方供应商)10年前后推出样机,虽产品未面向C端消费者,但推动了技术突破。12年谷歌推出有视觉交互功能的谷歌眼镜,16年微软推出HoloLens头盔(虽后来停产,但推动了市场),Magic Leap融资高但产品失败。Meta与雷朋去年发布Ray - Ban Stories音频眼镜,能语音交互但视觉功能有限,是智能手机强周边产品。ChatGPT登场后,智能眼镜有了未来科技产品雏形,目前有产品能实现语音和视觉同步交互,但仍处于阶段化,如雷鸟创新、Xreal、Meta的相关产品。今年苹果发布Vision Pro的XR头盔,销售数量约50万台,未达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销售规模,仍处于发展初期。
Q:如果AI智能眼镜赛道要放量,您更看好轻量级的AI语音交互产品,还是像Vision Pro这类更符合想象的产品?
A:短期内市场销售数据都不乐观,产品处于起始状态。音频眼镜销售数量已超100万台,通过语音与大数据交互,是比较舒服的交互方式,但看不到很多内容。国内一些底层硬件供应商做出了单色或彩色高亮度LED投影设备用于光波导方式的眼镜,如OPPO、影目、Xreal、魅族等厂商推出了有单色提词功能的眼镜,销量一般但这是与AI交互功能连接的重要手段。不管是VR方向还是云交互,重点是使用场景,目前语音交互与AI交互是重点需求,所以短期内语音音频眼镜会有不错的上升期。但VR方向的重度交互在XR领域发展不理想,去年年底VR宣发时我就预见AR批量销售数量第一年很难达到50万台,因为其重度需求与VR大部分场景重合,VR发展是中间态,除非是垂直类场景,否则很难有主打空间。长远来看,VR方向不理想,与AI交互的需求必然会出现视觉交互需求,但这需要光学和供电等材料学领域共同发展,目前硬件还不足以支撑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AI + AR产品。
Q:对于AR这类产品,是否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让消费者有持续佩戴的舒适体验(相较于纯语音交互类产品)?
A:您说得非常对。这里存在佩戴舒适性的核心问题,日常佩戴的眼镜重量基本在20克以内,屈光不正较严重(800度、600度以上、一千度)的眼镜在20克以上,但绝大多数屈光不正人员配备的眼镜不会超过30克。目前AR眼镜行业最轻量级的如提示器眼镜(OPPO有22克那款单目眼镜,但需架在日常眼镜上),这些产品数据虽在50克以内,但未解决近视等屈光不正人群的日常佩戴问题(至少要再加20克),也未解决瞳距调节、出瞳(眼镜片离瞳孔的位置,影响eye box即眼睛移动空间)问题,导致佩戴会晕、难受、头痛。Birdbath方案虽能解决虚像屈光不正问题(最高到800度近视、200度远视),但要牺牲视场角,且不能解决瞳距问题、出瞳近且时间长了会热,成本虽低但光舒适度不够,所以采用这种方案的产品如Xreal、雷鸟、Oppo、魅族等年销售数量在万级到10万级,上不了百万级,广泛普适性问题解决不了。
Q:国内像联想、魅族等玩家在AI智能眼镜方面的出货量处于什么水平?
A:国内近些年有很多厂商涉足AI智能眼镜领域。目前AR眼镜是移动智能终端的边缘性产品,to C消费场景刚需不明显,与手机和平板电脑相比差距较大,出货量并不理想。不同背景的厂商各有特点,像光粒从游泳领域、李维可从骑行领域进入,而魅族、雷鸟创新等手机大厂凭借雄厚资产、对行业清晰的定位、与手机的强结合、良好的渠道和品牌先发优势等因素,在数据和市场反馈上表现较好,例如雷鸟创新与AI模型结合得很好。像Rokid、X6、影目等AR行业出身的企业对行业理解深刻,Rokid在工业和展览馆用途方面表现出色,但Rokid团队人数多、研发成本高,这类公司需要强融资输血,目前行业内基本没有达到营收平衡的公司。不过在AI发展趋势下,雷鸟创新、魅族X6等都是值得期待的品牌。
Q:您如何看待李维可那款定价699元的音频产品以及其整体效果?
A:李维可的产品比较能把握年轻人群的调性,虽然刚推出时销售趋势曲线比较一般,但产品体验还可以。在商业环境中,除了AI应用和科技应用,能否准确定位目标客户也很关键。
Q:您认为Ray - Ban这款产品能够成功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A:这款产品成功的核心原因在于发布产品要有自己的土壤,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并且一定要聚焦好用户。
Q:Ray - Ban在中国大陆未提供服务、产品未上架且APP无法下载,这是否给国内玩家留下了迭代和打磨产品的机会?同时,AI结合图像多模态能力或接入大模型的能力所带来的AI体验是否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A:是的,Ray - Ban在中国大陆的这种情况给国内玩家留下了很大的市场去迭代和打磨产品。关于AI体验方面,在北美市场,AI氛围好,产品借助AI相关能力能有很好的市场体验,像产品对新技术的好奇驱使下的消费力有承载空间,所以AI体验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Q:在现阶段音频驱动产品中,轻量级产品(技术端可能不是特别牛,但有用户思维,成本和使用门槛低)是否会比重度产品(如Apple Vision Pro)更能推动渗透率快速提升,从而体现出赛道潜力或产业趋势?另外,是否需要关注AR眼镜后续动态?还有Meta目前是在推进类似日本产品的研发还是重点放在AR的Quest产品上?
A:在现阶段音频驱动产品中,轻量级产品确实更能推动渗透率快速提升,像Ray - Ban Stories预计销量超过200万台,而Apple Vision Pro预计销量50万台左右,这体现出赛道潜力或产业趋势。关于AR眼镜后续动态是需要关注的。Meta在VR和AR产品上都在持续投入和研发,目前在努力推进视频AR眼镜的量产化,虽然现在还是实验室或公司内部体验产品,成本很高难以市场化,但也在不断发展,所以Meta的重点不只是在AR的Quest产品上,也在其他方面推进研发。
Q:Meta在音频交互产品(不限于眼镜,还包括TWS、OWS等)上除了在摄像头和供电方面有突破需求外,还面临哪些挑战?
A:Meta在音频交互产品上,除了摄像头和供电方面的突破需求外,整个周边的配套上下游产业链还需要继续发展,并且在供电方式解决和重量、工体学配比方面存在瓶颈,即便有AI加成,接受度也会受限。
Q:钙钛矿成像技术对可穿戴式轻量级交互眼镜的发展有何意义?
A:钙钛矿成像技术对传统的LED RGB三色成像技术是强大的补充,它能在各个颜色下提供90%以上的色彩饱和度,亮度也很好,在这种新型材料不断提升和推动下,可穿戴式的比较好的轻量级交互眼镜有望很快出现。
Q:目前国内出货量排名第一的AI智能眼镜产品是哪一款,以及它的出货量数据?
A:国内AI智能眼镜产品出货量较少,还没有像Meta那样能与之匹配的产品。像X6、联想创新、魅族等品牌刚发布不久的产品,基本都是与音频大模型结合,接入多模态或各自的大模型AIGC等后台。从国内销售数据来看,主要是网络销售,出货量都在10万级以内,单平台不超过万级,做得比较好的XREAL的X6和雷鸟品牌,单平台也在万台以内,即便算上出口和多平台数量累积,发售几个月来总量也不超过10万台。
Q:目前整个AI智能眼镜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利润分成,例如BOM大概是多少,渠道端以及其他环节的情况?
A:目前国内主流市场以BirdBath方案为主。在光学部分,像会牛、水晶光电、奈特加等公司参与其中,Waveguide通过树脂和玻璃打磨,成像源基本是Micro LED小显示屏,国产的亚太光电和国际的索尼等大厂可供应OLED显示屏。光学部分成本占产品比重较大,一对屏幕价格在50 - 70美金不等(大量出货时),小量时可能达100美金,其中京东方在国产中价格较稳定且适合大批量出货;BirdBath方案的镜片出货价一对大概300多元,整个光学方案下来大概500 - 700元(取决于数量)。算力部分,这类投屏式眼镜一般用RK芯片连接手机(通过Type - C或WiFi),其成本大概100来元。这类眼镜产品的BOM成本在800 - 1100元之间(取决于品牌商供应链体系和采购量)。另外,AI智能眼镜作为较新的品类,有拾音器、降噪等需求,算力驱动芯片因产品而异,用普通芯片如RK3688等驱动,与手机或加上4G、物联网卡与云端AI数据库连接成本区别较大;耳机方案成本极低,几十元可实现所谓智能玩具级交互,蓝牙音频眼镜最便宜的在深圳出货价30 - 40元左右,带有算法的100多元,但这类产品未导入国内C端消费者,因为AI兴奋点还未起来。
Q:华为在音频产品方面大概是什么量级的出货?
A:华为做这一块比较久,据了解,虽然销售量级不是很理想,但每年也有几十万台的销售量,他们从19年就有推出相关产品。
Q:从未来一两个季度的维度来看,产业端有哪些重要的大事件或者重点产品的发布和进展值得重点关注,并且可能会带来行业端预期方面的突破?
A: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有几个重点。首先要关注行业大佬的动态,如Meta、苹果、Google等。Google最近发布的产品科技先进性和距离落地方面不太理想,像是在刷存在感。苹果在AI方面之前发力不足,但现在也在做相关事情,其音频眼镜(GWS)很值得期待,它可能会对轻量级眼镜进行重新定义或者成为强案例型产品。Meta在音频方面的Revue产品很成功。对于视觉眼镜,由于交付价格降低和交互内容提升挑战较大,不太期待。另外很期待像CES这样的行业展览会,也期待管理层能够解决屈光不正技术核心以及焦距可调节光学方案相关的事情,微软也在做这方面研究。国内方面,比较期待OPPO、雷鸟、魅族等有强力平台支撑和自我严格方向的手机品牌,华为在AR领域创新性不是很好,常规产品和渠道类产品做得不错,小米虽然在AR眼镜方面做得早且产品形态有特色,但品牌定位口碑不太好,主要做低价值产品,总体还是更期待国外品牌的创新。
Q:视涯科技主要供应哪些AI眼镜相关产品?
A:视涯科技是位于合肥的一家企业,他们投资数十亿搭建产线生产micro LED显示屏,在21年左右推出了采用其光学方案且使用该LED显示屏的P Glass眼镜。视涯科技是行业里的元器件供应商,主要做micro LED屏,属于光学方案供应链,类似于京东方供应屏幕,不过视涯主要做小尺寸的小型LED屏。
Q:目前多数AR眼镜品牌是自己生产还是找外部代工?
A:目前来看,找外部代工的AR眼镜品牌居多数,因为在整个组装生产领域,供应链在产品溢价方面相对弱势。
Q:视涯科技产品在一个眼镜里的BOM成本大概是300元左右吗?
A:不是,视涯科技做Micro OLED显示屏,做得最多的是0.39英寸的,在AR眼镜里其出的屏幕一对的价格大概在50美金到70美金。
Q:芯片端主控和连接这两大类芯片(SOC加WiFi)是集成到一颗芯片上,还是分别做的?
A:是分别做的,WiFi芯片和显示端芯片是分开的,目前成像部分和WiFi传输部分还是分开的。

加微信领取星球优惠券

股市调研
投资必备利器,每日更新上市公司、产业专家调研纪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