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说书|2024年的第49本书:《袁世凯评传》

情感   2024-12-11 10:58   江苏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730天





荐言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试着用一篇短文,写尽一位枭雄的一生,有点难。

但,我想试试。

自古枭雄都是应势而起,势消而亡,民国的枭雄多半也是如此。

在我看来,袁世凯最大的功绩——是对封建体制的和平演变,在尽量避免流血的情况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国,这是北洋、革命党与清政府三方博弈的最优结果,否则,后果很难想象。而,他的悲剧在于——学日本的“明治维新”,推崇君主立宪制,自己当了皇帝,遭到各方讨伐,要知道,那时他的大势已消。

袁世凯很喜欢德国,就连胡须都模仿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修成八字牛角须。他的手下将领也纷纷有样学样,看上去煞是威风。那时候,有一张北洋将领的合影,身高不足1米6的袁世凯,站在C位,渊渟岳立,压住了其他的“龙、虎、豹、狗”。谁也不敢否认——他,才是民国第一枭雄

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的一个官宦家族,他的叔祖辈不是一品漕运总督,就是江南盐巡道一类的大官。

他6岁启蒙,跟着家人游济南、扬州、南京等地。由于老袁家以武起家,他更喜欢武艺,学习了“万人敌”的兵书战策,13岁便豪迈道——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16岁到20岁,他正儿八经地在北京读了四年书。家族里的一位堂叔——袁保恒,时任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司法部的副部长),曾带他到开封帮办赈务,夸赞他办事机敏。可惜,他读书不行,即使读吐了血,两次乡试也未考中。没办法,最后一次考试,他写了两句苍凉话——重门惊蟋蟀,万瓦冷鸳鸯。

后来,袁世凯偶遇落魄书生——徐世昌(详见《挡不住的,官运》),两人义结金兰,发誓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袁世凯跳出科举,放眼世界。

从官场派系来说,老袁家从属李鸿章的淮军系统,但,李鸿章身边的智囊们学历太高,袁世凯有自知之明,也不愿意投靠,所以,再三思量后,带着数十人,投奔了山东登州的——吴长庆

吴长庆和袁保庆(袁世凯的叔叔)是生死之交,出于对朋友的真心,吴长庆还是希望袁世凯考取功名,于是就让他的助手——张謇(我们南通人的骄傲)督学。时间久了,张謇发现袁世凯的办事能力很强,便力荐他任了武职。起初,袁世凯对张謇恭顺有加,书信往来一概称“夫子大人函丈”;后来,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称谓就改为“季直先生阁下”;袁世凯官居直隶总督时,直接就称“季直我兄”。张謇很不高兴,回道——夫子尊称不敢,先生之称不必,我兄之称不像(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不配)。袁世凯马上解释是秘书不懂事,这才拉倒。

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1894年甲午战争前,袁世凯在朝鲜前后待了12年。吴长庆死后,袁世凯接管了他的军队,代表清政府监管藩属国的军政事务,得到了一致好评,他也顺手娶了朝鲜望族的金氏。1894年,袁世凯看到朝鲜局势已不可收拾,日本人又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于是乔装平民,逃回国内。

回国后,袁世凯捞了一个温处道(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级别)的实缺,本来都准备上任了,但,《马关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不少人都想追究他的责任(毕竟他是李鸿章派系的人)。幸好,都被李鸿章挡了下来。而且,淮系几位大佬觉得人才难得,帮他递了一封练兵强国的万言书,安排他见了一次光绪,于是从1895年开始,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因为归北洋大臣李鸿章管,所以叫——北洋新军

对袁世凯来说,带兵比做文章,容易多了。一次,张之洞特地来取经,袁世凯说——练兵看起来复杂,其实简单,主要是练成“绝对服从”。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和钱,不从就吃刀。这话一语道破天机,袁世凯一辈子靠的就是深谙人性——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他是怎么镇压义和团的)。

甲午战争失败后,热血青年救国,无非文武,相较而言,当兵更容易一些,尤其是那些有文化底子的士兵,进军校培养几年,很快就能茁壮成才。于是,完全模仿德军的小站,成了未来“北洋军阀”的摇篮。

由于袁世凯在戊戌变法的关键时刻,倒向了西太后那一边,光绪恨不得扒他的皮抽他的筋,据说变法失败后,光绪差人画了袁世凯的头像,天天用箭射,射烂一张换一张……

那,袁世凯为什么会临阵倒戈(或者告密)呢?

我看完《晚清最后十八年》和今天这本书,认为:

1、他在思想上肯定是倾向维新派的,不然,他后来主政之后,不会把当年戊戌变法时光绪想做而没做成的事,一一落到实处;

2、康有为和梁启超自己也没想明白,所以弄出的那些措施不靠谱,根本实现不了;

3、尤其是在没有预案的情况下,仓促政变是不现实的(这是有历史教训的);

4、作为枭雄,必须当机立断,装聋作哑可以躲得了一时,但一定会被秋后算账,索性采取主动。更何况,他不说,西太后难道就不知道吗?

对于这些,某些历史学家还不如老百姓,你看,后来传出来的民谣——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

庚子之乱(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岑春煊因护驾有功,深得西太后倚重,成了袁世凯仕途上的障碍。为了搬掉这颗绊脚石,袁世凯的亲信——蔡乃煌,弄了一张岑春煊与康有为在密谋的合影(你看,那时候就有P图技术),献给了西太后。西太后不糊涂,但“铁证”如山,没办法,只能将岑春煊外放为两广总督,远离权力中枢。

1901年,被人当枪使了一辈子的李鸿章(详见《他,坏吗?)病危,临死之前,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于是,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

此后的某一天,袁世凯向马相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请教——如何与朝廷搞好关系。马先生说——要做大官的人,一定须懂得贿赂宦官,进而结纳亲贵,便可越级而生,官至宰相亦不难。注意,马先生这话是玩笑,更是调侃,袁世凯却信以为真了,他后来攀上了李莲英,果然“越级”“不难”。

遗憾的是,袁世凯是个汉官,眼看他尾大不掉,那些满大爷看不惯了,没费什么力气,就把他排斥出局。估计袁世凯也早料到了这一步,他没有回老家,而是隐居到了彰德洹上村,一边天天联络故旧,一边难得清闲、尽享温柔——他总共娶了10房妻妾,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

命运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1911年10月10日,一声枪响,武昌起义。11月1日,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重组内阁,与南方革命党边打边谈。次年的1月,孙中山正式答复——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这就简单了,“刀枪不入”的义和团他都能对付,更何况深宫里的孤儿寡母。不出所料,1912年的2月,大清王室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逊位。袁世凯兴奋得不行,当晚就剪了自己的辫子。

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改总统制为内阁制,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袁世凯,五短身材,脖粗腿短,走正八字步,颇似传说的鳌龙。他足不出户,也不锻炼身体,进进出出都要坐轿子,后来胖得连脚都看不见了。据传,他的食量惊人,一顿饭吃了20个鸡蛋后,还能大快朵颐、风卷残云。

一般来说,社会流氓比不过文化流氓,文化流氓比不过政治流氓,尤其是掌握枪杆子的政治流氓。袁世凯最初对革命党是很客气的,等根基一稳,马上就变脸。一方面,暗杀宋教仁等死对头;另一方面,与内阁争权,只不过还算留了三分情面。1913年5月,他让梁士诒给革命党传话——我已经看透你们了,除了捣乱再无本事,尔等如敢再组织政府,当举兵荡平之。

南北没了和气,又是兵戎相见,最大的恶果就是地方军阀拥兵自重——自己说了算。封建是打倒了,那,到底是——共和好,还是立宪好?当时各有说辞,而前提一定是国家的统一与发展。立宪,有英国和日本的例子,共和,有美国和法国的前辙,在一个农业大国搞立宪未必不好,问题是袁世凯有私心,他想当皇帝而根基又太浅,一下子变成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阎老西(阎锡山)认为袁世凯称帝,有5种人在推波助澜:
1.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他想承继大统;
2.旧官僚,意在封公;
3.满大爷,意在复辟;
4.某些军阀下属,想陷袁世凯于不义;
5.日英俄三国,想让中国早日分崩离析,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阎锡山对拥帝一派的朋友说——你们这是要把大总统往炉火里推啊!

你看,从1915年起,袁世凯为恢复帝制,想当婊子又立牌坊,弄出了太多太多的故事。1916年3月22日,过了83天皇帝的瘾,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5月下旬,忧惧成疾。面对众叛亲离,他说——吾不为帝位惜,为天下人心惜也。最后,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病逝,时年仅57岁,那一天,正好是1916年的6月6日(双击666)。

袁世凯,也被叫作——袁大头,指的是发行的银圆;也被叫作——冤大头,指的就是所谓卖国的“二十一条”,其实,这“二十一条”压根就没签,陆徵祥、曹汝霖在谈判桌上一个劲儿喝茶,气得日本人哇哇叫——八嘎!你们是来喝茶的还是来谈判的?!

袁世凯死前,自挽——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写在最后: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身居高位,佳人成贼。

每周三
老周和你一起
寻书、选书、读书、聊书

电子书

可添加微信:Ares0929
留言:袁世凯评传

19.8元/(上下两册)


纸质书

可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戳此入手
- End -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文章版权所有,媒体转载前请联系

Ares0929

82年的老周
别活得太明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