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 Boligan【古巴】| 图
老周 | 文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708天!
一位江西的朋友与我闲聊,聊到“衙门欠薪”时,他问——那,怎么不辞职?实话说,从古至今,无论是在清水衙门,还是在流油衙门,弃官不做的,真不多见。你看,民国从袁世凯翘了辫子开始,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就开始闹穷。因为,各省都不往北京交钱了,大小军阀开始割据。割据是割据,可谁也不说脱离中央,割据的名头从督军到镇守使,还得中央任命。如果中央的一纸任命下不来,军阀头子都会吵着跟中央闹分家,吵吵完了,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所以,基本上,分家不会太久,经人一说和,关系缓和了,依旧讨个任命,但,还是不给中央交钱。
那会儿,中央政府的各个衙门,只有财政部、交通部和外交部,稍好一些,人称——红衙门。财政部,当然不用多说,可以发行公债,每年扣除的庚子赔款的余额、关余(关税余额)、盐余(盐税余额),都要从该部的手上过,自然穷不了;交通部,管着几条铁路,京汉线、津浦线、京张线、京奉线……晚清到民国,铁路都挣钱,有铁路管,交通部自然也有钱花;外交部,虽然比不了财政和交通,但,也有各国退还的庚款过手,所以也还凑合。至于,其他部门,可就没辙了。只有少数部门的下属机构,由于能在北京管点有油水的事儿,日子好过一点,比如内政部下属的庙坛管理处(相当于现在的城市公园管理部门),下属北海、颐和园几处的公园,可以有票款进账,也就成了内政部最肥的部门。当然,段祺瑞(详见《这样的领导,难伺候》)的皖系把持中央政府时,情况要相对好一些。因为,段祺瑞出面能接到外债,只是借来的钱,都用来打内战了,所以,当时的陆军部是最肥的,海军部就差多了,舰队甚至连煤都买不起,至于总参谋部,更是经常欠薪。后来,曹锟(详见《碰上福将,就是草包也得用》)的直系上台当家,由于吴佩孚不让借外债,以至那会儿的中央政府穷得一塌糊涂,连一向还不错的外交部,也揭不开锅了,各个驻外使节,连面包都吃不上了,只能下旗回国。所以,欠薪——是北洋政府的常态。没钱的衙门,经常十几、二十几个月不发工资。你看,鲁迅是当年教育部的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据他自己统计,欠他的工资是成年累月,账面上他已经是“大富翁”了。所以,那时候的公务员,经常集体讨薪,一起到财政部或者总理府和总统府静坐示威,警察也不管。当然,讨薪的声势过大了,各部门的首长也会出来想点办法,东挪西凑出一点钱,打发一下。这就需要各显神通了。你看,总参谋部,藏有各地的军事地图,哪个军阀要买,拿钱就是,而且钱出得越多,给的地图越精确。军阀们仗打得越多,他们的生意也就越好。这样当然有利有弊,仗打多了,交通部就有麻烦。各地军阀拆铁路,抢车皮,把原本不错的铁路生意,搞得鸡飞狗跳,弄得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后来交通部的铁路局,也开始欠薪。实在没办法了,一急眼,京汉路局甚至把月台上的铁棚子都抵押了,应付一阵是一阵。总是遇上欠薪,大概祖上没积德。像鲁迅这种有本事的,就干脆跑到大学去兼职,挣讲师、教授的薪水。但,没有这个本事的,就只好忍着,经常性地参加讨薪运动,每年讨到一成两成的薪水,凑合着过。好在那个时候,北京的物价不高(极低),有点钱,就能过日子。最痛苦的是,那会儿北京政府的主子,经常换,你当一阵,我当一阵。只要大头换了,各个衙门的头,也都跟着换,头一换,下面的官员也得跟着换。要紧的部门,肯定换上自己人,其他的人,自己看着办,如果不会拍马屁、意思跟不上,职位也就丢了。北洋时代,文官制度还没建立,所以,各部门的文官,不像现在这么稳定。有祖上没积德的,自然就有祖坟冒青烟的。那会儿,但凡好一点的部门都超编,一个股可以塞进去百十人,大部分人都是吃干薪的。但凡下面有比较好的部门的单位首长,一上任手里就有一大把条子,各方面有实力的大佬都会把自己的亲戚、学生等往你这里塞。来头小的可以不理,来头大的根本惹不起,只能照办。所以,凡是能准时足额发工资的部门,吃干薪的,就非常多。吃着吃着,这些部门也完蛋了,再继续吃下一个。但是,那会儿,衙门无论怎么欠薪,大伙儿都不辞职。你看,鲁迅,因为女师大的学潮,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了职,他还跟总长在平政院打官司,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仲裁”,打赢了官司才走人。清朝也好,民国也罢,离我们不算太远,在我们的习惯里,做官——还是读书人一个最好的去处。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