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结局实在可怕。

情感   2024-11-19 10:58   江苏  

网络 | 图
老周 | 文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714天



上周,一位上海的朋友,让我聊一聊——那位金姓“女”明星的那点事
实话说,娱乐圈(多音字)的事——我一点也不想聊

我们都知道,过去唱戏的艺人,都属下九流。虽然,红的时候有达官贵人来捧,排场不小,收入不菲,但,身份地位依然逃不出“下贱”二字——娼优并称,子孙不能应科考。

你看,《红楼梦》里的红戏子——琪官,粗鄙的薛蟠和温柔的宝玉,都喜欢得不行了,但究根问底,终究逃不脱“玩赏”的潜意识。

你再看,清末,西太后提倡京戏,市面上的好角儿,都先后进宫供奉,只要被西太后一夸,身价百倍。最高领导带了头,王公大臣自然不会落后,一时间,军政民商各界,一起凑热闹,戏园子爆满,堂会连连。前三鼎甲、后三鼎甲,谭叫天、小叫天、盖叫天,南可以唱到上海、武汉、长沙,北可以出国,唱到平壤、汉城。就连八国联军占了北京,商家为了生计,花大钱请名角,邀联军司令——瓦德西赏光看戏(详见《这些商,那些官》),只是老瓦实在听不出美,反倒听得头痛欲裂,无福消受。

尽管如此,艺人的“贱”,并没有为此消减。大家的潜意识里,还是有个“玩”的意思。你看,清末“逛相公堂子”(详见《官场,风月》),跟逛胡同是差不多的意思。可是,玩归玩,人们对艺人的道德要求,却不低,解放后,艺人的立场问题,在思想改造时,曾经很让他们自己头疼。

虽然艺人的地位轻贱,但,如果让他们选择立场的话,却往往多会站在统治者的一边

你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艺人们最爱演的戏是——《铁公鸡》,歌颂的是清军将领——张国梁;京剧名角之一——孙菊仙,还从军参战,混到了三品顶戴。那时候,底层闹的乱子太多太多了,但,艺人,包括民间草台班子里的艺人,很少有站在闹事者一边的。

只有闹义和团时,才有人按时事编了《火烧望海楼》之类唱赞歌的,但,别忘了——义和团是得到西太后嘉许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尽管农民造反可以给底层的百姓出气,但,造反肯定会影响唱戏人的市场和票房,就算有山大王请去(或绑去)唱戏,给不给钱不好说,有时候连吃饭的行头都会赔进去,甚至连小命都不保。所以,国家能稳定,社会有秩序,才会有戏唱虽然那时候的艺人,多不识字,但,都无师自通地明白这个道理。

而,当某些事情牵扯到外国人,尤其是中国跟外国打仗的时候,艺人们的立场很坚决——选择站在中国人一边。虽然不见得去前线演戏劳军,但在后方,唱几出东征西战的戏文,鼓励士气的事,每场战事都是免不了的。

可,艺人唱是唱了,仗却总是打不赢,于是,艺人就有了牢骚——埋怨朝廷出了奸臣。

戏文里,很常见。你看,中国跟狄夷干仗,前方将士卖命,后方总有奸臣作怪,里勾外联。不仅艺人这样想,喜欢看戏的百姓,包括士大夫也这样想。所以,鸦片战争打不赢,是因为有穆彰阿、琦善后来则又李鸿章(详见《他,坏吗?》包圆,充当现代的潘仁美你看,甲午战争,我方的主事是李鸿章,战事不利,李中堂被褫夺了黄马褂。战败后,为了羞辱大清,日方逼李鸿章去马关签条约,这当然更坐实了李鸿章的汉奸罪名——为此,全国哗然。据说,京城一次演《白蛇传》,到了水漫金山的章节,当时著名的苏丑——刘赶三,唱嗨了,临时加哏,对穿黄衣的龟将大喊道——快上!再缩头缩脑,扒了你的黄马褂!听戏的大伙儿哄堂大笑,都知道他在讽刺谁。

立场归立场,如果洋人真的打进来了,而且占了地方不走,艺人还得吃饭,该唱戏还得唱戏,比如前文中提到的给瓦德西唱戏,不想唱也得唱。毕竟,像梅兰芳那样蓄须明志,不再唱戏的艺人,还是少数。多数的艺人没什么积蓄,还要吃饭,尤其是那些生活负担重的,比如像马连良,不仅要养活一大家子,整个戏班也指着他吃饭,所以,日本人逼他到“满洲国”给溥仪唱戏,他不得不去。只是,解放后,这也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艺人,靠身上的“活”吃饭,现在管“活”叫艺术,本质上跟手艺人靠手艺吃饭没什么两样。但,艺人活在聚光灯之下,众目所瞩,形象未免有所变异。一方面,是传统的亵玩心态作祟,大家都轻视他们;另一方面,大家对他们的要求过高,阶级大义、民族大义都要他们坚守,稍有差池,就众口一词,骂个没完。

写在最后:
郭德纲说,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没文化,结局实在可怕。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文章版权所有,媒体转载前请联系

Ares0929

82年的老周
别活得太明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