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日佛欢喜,当报父母恩

文化   2024-08-18 06:30   河北  

佛门夏日安居的制度,起源于佛陀时代。

夏日草木生长旺盛,虫蚁繁殖,为了呵护大地上的生命,僧众在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期间,不再托钵外出化缘,在寺院内精进用功、打坐经行。这一管理制度,名为“坐夏”,或“夏安居”。

夏日安居的首日,农历四月十五,称为“结夏”;安居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寺院会挂出“解夏”牌,宣告安居结束。

农历四月十五那天,我们介绍过了“结夏”;今天8月18日,农历七月十五,顺便说说“解夏”。

简单地说,“解夏”,就是“解除结夏”的省略语。

在夏日安居的这三个月里,僧人们除了日常的上殿诵经、过堂用斋、参禅打坐外,还会集中温习佛教礼仪、戒律以及拜忏等,每日十分忙碌。

到农历七月十五,即夏安居圆满的日子,寺院的僧众会集于一堂,在自我反思的同时,任由同住大众检举自己行为的过失,若有犯戒则要在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戒体清净,进而维护僧团的清净。

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既是佛门的“僧自恣日”,也是“佛欢喜日”。

有人说农历七月是鬼月。这一说法,与农历七月十五也是佛门的“盂兰盆节”有关。

“盂兰”二字是梵语的音译,对应的汉语是“倒悬”,就是被倒挂着,佛教以此形容三恶道的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厄之状。

“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泛指一切盘、碗、桶等清净容器。

“盂兰盆”,就是解救倒悬之苦、供养恶道众生的意思。在这一天,僧众用种种清净的容器装盛百味美食,恭敬地奉献佛僧,同时,仰仗三宝不思议的加持力,来解除三恶道众生的倒悬之苦。

佛门的“盂兰盆节”,记载于《佛说盂兰盆经》。

经中说,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始得神通,想报答父母的养育深恩,就用天眼观察世界,他看到生养他的母亲因前世造作的恶业以致逝后堕入饿鬼道中,承受着无尽的痛苦,倍受煎熬。

目犍连尊者悲痛万分,不忍母亲再受饥渴之苦,急忙用自己的钵盛满白米饭,运用神通来到饿鬼道中,让母亲吃顿饱饭。

他的母亲转生到饿鬼后,从来没有吃饱过,她一见白米饭,就迫不及待地伸手接了过去。然而,她刚要张口吃,突然从她口中喷出火焰,把整钵的白米饭烧成了焦炭,无法食用。

目犍连尊者虽然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但他用尽办法,始终无法救度罪根深结的母亲。

目犍连尊者赶紧回到祇园,向佛陀祈请:“世尊!有什么妙法能使弟子的母亲脱离饿鬼道的苦楚呢?”

佛陀说:“目犍连!你的母亲在生之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贪瞋邪恶,戏弄众生,所以受此苦报。你虽有神通,也无法解除她在饿鬼道中的饥渴之苦。你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仰仗十方僧众的威德福力及慈愿力,才能够帮助她脱离苦报。”

目犍连尊者依佛陀的教导,在七月十五这天预备了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奉佛献僧。以此功德,将母亲救度出饿鬼道。

因为这个因缘,佛陀讲出《盂兰盆经》。从此,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就成为了佛门的“盂兰盆节”。

佛陀在《佛说盂兰盆经》中指出,“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因此,农历七月十五,也是佛门提倡的“报父母恩日”。这一天供僧,其福德不可思议,不仅能为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也能将此功德回向累世父母,帮助七世的父母脱离恶道。

以文弘法,写作不易,读后受益,请赞1.0元。

行愿者之歌
分享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喜。——马明博(作家、文人画家、禅文化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