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文化   文学   2024-08-06 06:30   河北  

说到“温柔”,人们容易想到脾气好的女性。误读。这个词,人往往是说男性,比如说君子“温柔敦厚”、“温润如玉”。

温柔的“温”,是“望之然,即之温”温柔的“柔”,是“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坊间流传着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性情温柔,脾气好、又有趣的人,真是万里挑一。

在我的作家朋友中,章以“好脾气”著称。跟他在一块,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闻章有的东西,好像没有什么是舍不得的。像他的画,有人见了,喜欢得不得了,赞不绝口。说:“喜欢就拿走吧。

他的爽快,让人家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不知到底该不该拿。他给装到信封里,递过去,“看到比我更喜欢它的人,这画也高兴。

瞧,就这么个人,简直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当然,也偶有例外。

有一次,在花开堂,喝会儿茶,我起身到书架前,赏他收藏的石头,说这一块那一块妙在何处。有块石头,一半黑一半白,白色部分里,立着一个穿长衫的僧人。

我说:“这块石头可以叫‘二祖立雪’。

他说:“我觉得应该叫‘无门关’。

你一言我一语,说到快意处,他说:“你既然这么喜欢,好了,这块石头就送给你吧。

然后,回到茶桌前,接着喝茶。那天告辞之前,我又走向“立雪石”,心里想,这块石头大,怕是抱不动!还是摆在他这里好。

我看了他一眼,话还没出口呢,他腼腆地说:“这块石头铁定送给你了!不过呢,我还想再替你保存些日子。你说怎么样?

呵呵,没想到!这一回,他舍不得了。当然,也不能说人家后悔了。我顺水推舟,“好!就这么办。

听我这么说,他笑了。这是成年人之间的童趣。一切随缘,怎么都好。即便是好事,也不能勉强来啊!

说到童趣,我想起另一则公案。

有位小朋友跟随父母去柏林寺拜访明海法师。父母与法师交谈时,小朋友一直玩着手中的玩具。

为转移一下小朋友的注意力,法师说:“你这个玩具真好,能送给我吗?

小朋友看了看法师,又看了看父母。父母没说话,眼神里充满了鼓励。

小朋友虽然舍不得,也还是点了点头。

法师笑着说:“那好。我从十数到一,这个玩具就留在我这儿吧。

小朋友有些紧张了,把玩具紧紧地抓在手里。“十、九……三、二——”,小朋友低头看了看心爱的玩具,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没想到,法师停下来了,笑着对小朋友说:“那个一,我今天不数了,明年再数。

于是,皆大欢喜。那情境,跟站在这块石头前面的章与我差不多吧。

脾气好的人,往往给自己惹的事多。谁让他脾气好呢!如果事情一多就有脾气了,那不是真的脾气好。虽然事情多,还是“有求必应”,这才真是脾气好。

有朋友听说闻章研究《周易》,就请他到家里去看风水。闻章直言相告,不会看。对方说,懂《周易》的,哪有不懂风水的?这就跟下象棋“将”军一样,如果闻章不去,在人家眼里,反倒成了“拿一把”。

好吧,那就去看看吧。

闻章到了那人家里,每个屋子上上下下瞅一瞅,回到客厅喝茶,他说:“整体不错。尤其卧室最好,宽大敞亮。

人家问:“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需要调一下的?

他说:“俗话说,一俊遮百丑啊,居家也一样。再说,居家求安稳,这动动那动动,万一动出不好来呢?

人家听了心服口服,更认准他是真懂风水。

说到研究《周易》,据说他曾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我认识他比较晚,没赶上他最神的那一阵。不过,见到了不少人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来找他事。他给人拆字,根据人家的难处,出主意、想办法。

他现在指点迷津,用的全是佛家的办法,教人不要抱怨,多与人为善。得到他的指点,大都愁苦着来,欢喜着去。

说了半天,忘了说他是作家这事。他研究《周易》《老子》,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解读,出版过《老子趣读》《周易趣读》等著作,还被宝岛台湾买走版权,出了繁体字版。接触佛学后,他又写出《身边禅》《步步踩着莲花:佛陀故乡印度朝圣之旅》《走到莲花开》等书,部部独出心

脾气好的人,人缘也好。好多老先生都喜欢找闻章聊天。像画家韩羽,有事没事和他聊天,聊着聊着,他写出了一部《韩羽》。像作家徐光耀,也喜欢和他聊天,聊着聊着,他写出了《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心灵档案》。像画家贾又福,跟他聊天,聊着聊着,他写出了《画乃圣事:读贾又福》。

跟画家接触多了,他也开始画。自己没学过画,画得怎么样呢?心里没底。起先画的几张,拿给韩羽老先生看。没想到,韩老直夸他画得好,还明确地告诉他好在哪里。这么一夸,他画得更起劲了。

闻章的画,以人物为主,大多是想到谁画谁。也可以说,起笔的时候不知道画的是谁,画着画着有模样了,就知道画的是谁啦。他画的人物,我看过一些,有钟馗、铁拐李、张果老、禅师、鲁智深、小和尚等。韩老都说他画得好,那肯定好啊!但我更欣赏他题在画上的字,看似平常的语句,却奇峰突起。

试举二例:

像《铁拐李》。铁拐李是“八仙”之一,他腿脚不方便,拄着拐杖,拐杖上挂着个药葫芦。

看闻章题字:“葫芦里装的什么药?灵丹妙药。治什么病?包治百病。既然包治百病,为何不先治腿?此药只治病,不治命。”

——三问三答,尤其最后一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像《史进》。史进是《水浒》中的人物,武术练的可以,没想到在闻章笔下,竟然成为读书种子。

题字更是个冷笑话,“使劲读书者,史进也。”

——我问:施耐庵有没有写过这一段?

他说:“我哪里知道啊?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好,让他读书不更好吗?”

闻章是他的笔名,他本名叫靳文章。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本来姓靳,喜欢喊他闻老师。他不以为忤,说“怎么称呼都行”。这种心境,就像莎士比亚概括的那样,“无论叫什么名字,玫瑰依然芬芳”。

脾气好的人,凡事都希望别人也好。闻章参加了几次佛门断食养生之后,深受其益,向很多朋友推荐。有一两年,我血压不稳定,他推荐我去断食。我去体验一下,果然他说的真不虚!

随后,他为提倡断食养生的人写了本书,我帮着校对了一下。书出版一年后,提倡者还俗了。有人批评我,“这都是你和闻章造的业。本来一个特别朴实的法师,一出书一鼓吹,还俗了。

我和闻章说起这件事,他不怒不恼,慢悠悠地说:“我写书的时候,是想帮助人多了解断食养生这个事,没想让法师还俗。你校对的时候呢?

我说“我也没那么想”。

他说:“这就行了。咱俩都没心,就问心无愧了!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近年来,闻章开始吃全素。有一年春节,我们到鹿泉老院子吃山野饭,有人点了一盘野猪肉。据说,前些年收了猎枪,现在山里又有野猪了。推荐人说野猪肉如何好吃。盛意难拂,他说:“既然这样,那我也尝尝。”说着,拿筷子夹起一块放到嘴里。

席间有人惊呼:“闻老师,那是肉!”他自自然然地说:“噢,是啊!那更得惜福,放到嘴里可不能再吐出来。

我知道,闻章并不是贪这肉的滋味,而是他有人间情怀。按世间的说法,是他有人情味;按出世间的说法,是他不著相。

关于章,有趣的事太多了,一时半时说不完,可文章总得有个结尾啊。先别急,容我再说一

一年夏天,我和闻章跑到邢台沙河的河滩上捡石头。漫河滩的石头,有模有样的真多。我很兴奋,捡了一箱子,他只捡了一块。

我说:“这么多好看的石头,你不多捡几块?

他说:“有一块中意的,就知足啦。

往回走,在曝晒的太阳底下,抱着一箱子石头,真沉啊,走不动!没办法,放下箱子,从中挑一块现在看不怎么中意的,扔在河滩上。

就这样,边走边扔,走到河堤上,看看他手里,再看看我箱子里,我傻眼了。

我和他,一人手里一块石头。

我有些懊恼。早知这样,当初我也只抱一块回来啊!可是,事非经过,哪知有当初啊!

【附:闻章来函】

明博兄,读了您写闻章先生的文字,很好。您笔下的闻章先生,肯定是我的目标,我好好努力吧。

两件事订正一下。

使劲读书事,是这样的——我画的是钟馗读书,与史进无关,韩羽先生看了,夸赞说,读书好画,使劲读书不好画,你看这钟馗读书是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

再是吃野猪肉,好像不是野猪,只是在山上养的家猪,不喂添加剂的,比较本味。说是多年吃不到这样的本味猪肉了,所以尝了一片,以印证当年的本味。

石头还是你的,我把他称为“大和尚”,即我心中的明海师父。不是舍不得送您,是必须送您,而只是舍不得大和尚。

如是,如是。

以文弘法,写作不易,读若受益,请赞1.0元。

行愿者之歌
分享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喜。——马明博(作家、文人画家、禅文化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