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的“微言大义”

文化   文化   2024-08-02 06:30   河北  

羁旅禅林时,一天,听说寺中要整理图书室,我就过去帮忙。我从小就愿意亲近书,虽然生长在乡下,亦非书香门第。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是夙缘吧。
那时候年轻,做事快手快脚,却难免忙中出错。往书架上摆放书籍时,没留意书脊是否都摆正了。
师父检查书架,看到有几本书放倒了,温和地指出来,“书不能倒着放,要正过来,否则你以后会遇到让你头疼的事。”
后来,有缘到北京工作,一日,去拜访文化名家老髯。知道我爱书,老髯领我走进他的书房,欣赏书架上的藏书。
有人说,书架上的书,映射着一个人精神世界深处的秘密。文学、历史、经济、哲学、艺术、宗教、自然科学、人物传记……老髯的书架,真可谓包罗万象。
浏览间,我发现书架上的书,一排之中偶尔会有一两本,书脊倒插着。我想到当年师父对我说的话,就顺手把那倒放的书抽出来,摆正书脊放回去。
老髯在一旁看着,他笑呵呵地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其实,你这样做,倒给我添了麻烦。那几本书,我是故意放倒的,这样再看的时候找起来方便。”
听他这么说,我知道是自己莽撞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人能把自己的事管好就不错了,何必去打扰他人呢。
唉,想一想,那时我还是年轻啊,虽说不是为了替自己辩解,我还是把当年在禅林图书室里听师父说的那番话转述给了老髯。
老髯大不以为然,“和尚的话,岂能当真!我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她来我这儿,帮我收拾书架,经常把书放倒了,我从来没见她头疼过。”
老髯这一生,充满了坎坷。早年他在乡下务农,后来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参加工作后,他的人生却随着时代浪潮沉浮不定,可谓半生蹉跎。后来有幸逢遇贵人,调到北京工作,却又遭逢中年丧妻的打击,晚景稍见平稳,他的女儿又罹患癌症……
老髯遭遇的这些不幸,哪一件不让他母亲头疼?只是,为母则刚!慈爱的母亲永远是儿子生命中的太阳,不愿把愁苦写在脸上而已。
因对老髯的过往有所了解,此时此刻,我更加钦服师父的“微言大义”。
微言大义,又称“春秋笔法”。当年,孔子编定《春秋》时,从不直接对人物或事件下定论,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以及对材料的筛选,用笔委婉,义含褒贬。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敬惜字纸”,其中也暗含着这一意趣。比如家里长辈看到自家晚辈习惯于把衣裤放到书籍上,会提醒他要“敬惜字纸”;如果儿孙辈充耳不闻,老人往往会摇摇头,暗自慨叹:“这孩子,以后恐怕吃不了读书这碗饭。”
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其中因缘,繁复牵连,非肉眼所能尽见。有时,不是看到了才相信,而是相信了才看到。
当然,并非所有的行为都会在今生产生现世的果报,但是今生积聚而未结果的业报,会顺延到来生,甚至无穷的后世。
佛说“因果”(业的观念),并不是断言人生中的遭遇都是业力前定,也不是让人从现在的遭遇去推导前因,而是教导人依据行善止恶的法则,选择当下的行为模式,通过现在的所作所为去影响未来。
以当下的行为积极地影响未来,这一点,创建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就极为重视。
在培养太子李治时,他经常利用眼前的事物来教诲。比如吃饭时,唐太宗提醒李治:“你要懂得珍惜这些粮食,知道它们来之不易,以后就不会没有饭吃。”
没有大福报,怎能贵为天子、太子?有大福报的人尚且相信因果,注重细微,小处不随便,我们身为普通人,本来就缺乏福德资粮,怎么能不谨慎呢!
以文弘法,写作不易,读若受益,请赞1.0元。

行愿者之歌
分享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喜。——马明博(作家、文人画家、禅文化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