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金阁寺:春树阿弥陀,秋花观世音

文化   文化   2024-09-09 06:30   山西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金阁寺的大殿里供奉的却是观音菩萨!

这当中,有什么玄机?

据史料记载,普陀山最先供奉的观音像,是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过去的。

这又是一道什么样的禅门公案

慧锷法师携观音菩萨像数次渡海回日本,都因波涛所阻而未果,他省悟到这是菩萨不肯去,就在普陀山启建了不肯去观音院。

朝台路上,进金阁寺随喜,应该先了解一下“春树阿弥陀,秋花观世音”的故事。

穿过台怀镇,一路向南,按路牌指示的路线,绕路上山。绕行金阁岭时,远远地见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寺院,浮于半空。
朝礼南台,金阁寺是必经之所。既然经过,就随喜参观一下吧。
文涛将车停在砖雕的大照壁下。北侧,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牌楼,蓝色的匾额上,四个硕大的金字——“金阁浮空”。牌楼掩映着向上的长阶,长阶左右,是鹅黄初露的春树;长阶尽头,便是传说中的金阁寺。
据《广清凉传》记载,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24年)四月二十三日,江东衢州(今浙江省衢县)龙兴寺的道义禅师和杭州僧人普守结伴,渡江越岭,日夜兼程,前来五台山在清凉寺挂单,遍游山中,寻访文殊圣迹。
一日,二人行至南台西北岭时,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骑着白象由远而近。二人避至路畔,白象如风疾驰而过,转瞬之间不见踪影。
又一日,道义禅师在寺院附近的树林中散步,一位少年走过来,合掌说:“奉和尚之命,请您前去吃茶。”
道义禅师跟着少年走了百余步,见到一座金桥。走过金桥,眼前出现一座寺院,寺匾额为“金阁寺”。山门殿堂僧房围墙,金光闪耀,光彩眩目。
少年引领着道义禅师走进寺院东边的第一个小院。道义禅师见到了前日所见的乘象老僧,便请教道:“长老,您如何教导世人呢?”
老僧说:“春树阿弥陀,秋花观世音。”
又问:“这里是娑婆世界,还是西方净土?”
老僧说:“你认为呢?”
“我不知道。”
“你是不知道娑婆呢?还是不知道净土呢?”
在老僧反问下,道义禅师说:“朝山期间,我见到的是山地草树,今天见到的却是金玉楼台。因此分不清,这里是净土还是秽土,是凡界还是圣境?”
老僧说:“你难道没听说五台山是‘龙蛇混杂、凡圣同居’的地方吗?如果你的心不分别,也就没有凡境、圣境的区别了。”
此时,少年送上一盏茶。
道义禅师饮了一口,感觉茶味清奇,身心畅快。
与老僧告辞,少年又引领道义禅师参观整个寺院。在大禅堂,道义禅师看到许多僧人,有的谈论佛法,有的默然禅坐。
少年送他到山门,道义禅师想:“我要让普守来这里看看。”
走出寺门没多远,道义禅师一回首,身后的金阁寺不见了。
道义禅师猛然明白,金阁寺及老僧是文殊菩萨的示现。回到清凉寺,他把奇遇中所见的寺院绘成图画,奏请朝廷建寺。
长阶尽头,是方正严净的月台,月台北侧为山门殿。山门殿上的瓦素朴灰黑,与道义禅师所见的“皆作金色”,截然不同。那么,这即将走进的金阁寺,是在娑婆呢,还是在净土呢?
走进天王殿,即找到了答案。
答案是一副对联:“此去已穷千叠嶂,到来犹隔一重山”。的确,学禅者如果不能远离执著,处处分别娑婆与净土,那他与释迦佛的教导,真是隔着一重山呢。
偌大的金阁寺,少有人迹。整个寺院,干净、安静、寂静、清净,很适合隐居禅修。如果参考心理学的“场理论”,也可说,寺院的氛围,体现着寺中僧众的内心世界。
以文弘法,写作不易,读后受益,请赞1.0元。

行愿者之歌
分享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喜。——马明博(作家、文人画家、禅文化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