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大消费】生鲜电商“战国时代”,叮咚买菜如何率先盈利--零售变革研究系列(二)

民生   财经   2024-12-15 23:33   上海  
入库报告名称:《零售变革研究系列(二):生鲜电商“战国时代”,叮咚买菜如何率先盈利》
入库时间:2024年12月15日
分析师:
马莉,执业证书号:S1230520070002
陈钊执业证书号:S1230524090008


报告要点

随着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门店调改引发市场较高关注,零售业态正在发生变革。本篇文章是我们研究零售变革系列报告,旨在研究目前前置仓赛道的布局、探究叮咚买菜连续8个季度盈利的季报背后。

前置仓赛道复盘:从规模优先转向盈利优先

1)规模优先阶段(2021年之前):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分别成立于2014年和2017年,在资本助力和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迅速跑马圈地,2021年上市。

2)盈利优先阶段(2021年-至今):资本投入退坡,面临巨额亏损,每日优鲜2022年7月爆发经营危机。叮咚买菜2021Q3提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战略转型,上海地区于2021年12月份实现盈利,目前整体已连续8个季度盈利。

叮咚买菜如何实现盈利?

叮咚买菜自2022年第四季度-2024年第三季度Non-GAAP净利润连续8个季度盈利,2024年第三季度对应利润率增长至2.5%。

报表来看:毛利率从19-21年的20%提升至目前30%、销售费用率从19-21年的5%-7%降低至2%左右、履约费用率从2019-2021年的30%-50%降低至20%+。

经营策略:1)叮咚买菜开始聚焦江浙沪核心市场,前置仓是规模化生意模式,订单密度决定盈利能力,仓均单量提升带动履约成本优化, 2024年Q1-Q3仓均订单数分别增长16%、29.4%、27.9%,测算平均每单履约成本分别同比-7%、-8%、-12%。2)改变盈利路线,向供应链要利润,通过85%生鲜商品直采、打造自有品牌产品(占比超过20%)、重视技术提升端到端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损耗率1.5%远优于行业平均)。

单个前置仓模型:我们测算,当单仓每日单量超过1000单时,预计考虑总部费用摊销下的利润有望实现扭亏。预计叮咚买菜上海利润率超过5%,江苏浙江目前利润率约1%-2%。远期整体有望做到中高单位数利润率。

即时零售生鲜赛道竞争格局

1) 新势力:区域为王,跑通模型。我们认为,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等新势力短期依然以盈利为导向,在核心区域跑通模型下,聚焦于核心区域而非全国化扩张。其初期优势在于较强的履约能力,随着规模增加,逐渐往上游供应链探索是其发展之路。

2) 互联网平台:复用能力,剑指全国。我们认为,区别于上一轮社区团购中大部分互联网龙头下场参与、大额补贴,目前互联网公司更多是回归和聚焦主业,业务协同较高的如美团或重点发展。美团买菜2023年12月改名为“小象超市”,开启全品类扩张,到2024年二季度开设超过 680 个前置仓。

3) 商超:线上逐渐发力,核心是商品力。永辉超市线上占比20%,山姆借助云仓体系线上占比一半。我们认为伴随美团/顺丰/京东等平台在即时零售赛道的布局和加码,履约能力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可以接入第三方到家平台),对于商超而言,商品丰富度和性价比或为竞争差异所在。

风险提示

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食品安全问题;测算偏差风险。


正文目录


报告正文

1 前置仓赛道复盘:从规模优先转向盈利优先

规模优先阶段(2021年之前):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叮咚买菜成立于2017年,每日优鲜靠着先发优势,在规模上领先于叮咚买菜(2019年每日优鲜收入60亿元vs叮咚买菜39亿元),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叮咚买菜凭借在“买菜”领域的优势实现反超(2020年每日优鲜收入61亿元vs叮咚买菜113亿元)。2021年6月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上市。

盈利优先阶段(2021年-至今):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在2021年上市后融资进一步补充了现金,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依然面临较大流出(2021年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分别为-56.7亿元、-25.9亿元),同时面临巨额利润亏损(2021年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分别为-64.3亿元、-38.5亿元),在此背景下,叮咚买菜21Q3提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战略转型,转为盈利优先导向,2022年叮咚买菜净利润亏损8.1亿元,大幅收窄;每日优鲜尚未完成转型,在2022年7月爆发经营危机(关闭30分钟极速达、全国门店),2022年收入下滑60%,净利润亏损15亿元,经营现金流和筹资现金流大幅流出。


2 叮咚买菜如何实现盈利?

叮咚买菜Non-GAAP净利润连续8个季度盈利。2020-2021年三季度叮咚买菜季度利润亏损额不断扩大,因此在2021年8月,叮咚买菜将运营方向转向“效率优先,兼顾规模”。上海地区于2021年12月份实现整体盈利,自2022年第四季度-2024年第三季度 Non-GAAP净利润连续8个季度盈利,2024年第三季度对应利润率增长至2.5%。

拆分来看:1)毛利率从不到20%,通过降低损耗提升效率、打造自有品牌、优化选品,整体毛利率提升至30%左右;2)伴随仓均订单增长,履约费用率优化明显,从2019-2021年的30%-50%降低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21.4%;3)从规模优先转向盈利优先,销售费用率从2019-2021年的5%-7%降低至2%左右;4)管理费用率也有所优化。综上,主要是毛利率提升、履约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的优化,带动报表利润率改善。

聚焦核心市场,发挥规模效应。自2022年5月,叮咚买菜在滁州、宣城、中山、珠海、天津、唐山、厦门等城市的业务相继关闭,转而开始聚焦于江浙沪等地区。前置仓是规模化生意模式,订单密度决定盈利能力。伴随叮咚买菜收缩市场范围,单个仓盈利能力逐渐体现,带动履约费用率的优化。例如,2024年Q1-Q3仓均订单数分别增长16%、29.4%、27.9%,对应季度履约费用率分别变动-1.1pct、-1.3pct、-2.0pct,测算平均每单履约成本分别同比-7%、-8%、-12%,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

与此同时,在核心市场进一步加密门店,2024年上半年新开40个前置仓,单仓日均单量迅速爬坡至800单(整体平均是1000+单),2024年三季度新开40+前置仓,全年新开仓目标提升至110家,单量迅速爬坡。

改变盈利路线,向供应链要利润。叮咚买菜管理层认为,传统的零售行业盈利路线是“低价—规模—降低采购成本—保持低价”形成竞争力和商业模式,但是生鲜商品是初级农产品,受限于供需关系和生长周期限制,不太具有规模效应。因此,叮咚买菜更改了盈利路线,认为“生鲜行业的第一性原理,是不断提高端到端的效率,即生鲜的供应链能力。必须向供应链要利润和竞争力,通过提高供应链能力来服务好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实现规模增长。”

1)深入上游产地直采。叮咚买菜通过产地直采,提高采购品质、效率和稳定性,实现了85%生鲜商品直采。

2)打造自有品牌产品。为了强化品控和打造消费者认知,叮咚买菜先后推出了蔡长青、叮咚好食汇、叮咚王牌菜、拳击虾、叮咚大满冠等多个自有品牌,自有品牌GMV占比也提升至超过20%。深入供应链采购打造自有品牌,改善整体的毛利率水平,叮咚买菜整体毛利率水平约30%。

3)注重信息技术系统搭建,提升端到端的精细化运营能力。叮咚买菜近年自主开发了品控标准、各种中台管理系统、智能预测和运营系统、仓储自动化系统等。生鲜电商生意时效性强、折损率高,智能预测和调度系统,实现缺货率和损耗率间的平衡。叮咚买菜当前生鲜产品周转周期约为5天,端到端损耗率为1.5%。(fudi生鲜商品损耗率在1.5%-3%,生鲜行业平均8%-12%的水平。)


叮咚买菜前置仓盈利敏感性分析单个前置仓的核心变量为每日单量,我们测算,当单仓每日单量超过1000单时,预计考虑总部费用摊销下的利润有望实现扭亏。根据公司财报,2024年第三季度上海仓均每日单量接近1700单,江苏浙江仓均每日单量超过1000单,新仓每日单量866单。根据敏感性分析,预计叮咚买菜上海利润率超过5%,江苏浙江目前利润率约1%-2%,新仓快速爬坡中但预计仍有拖累。因此,后续叮咚买菜盈利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单仓单量持续爬坡来摊销履约成本,远期有望做到中高单位数利润率。


3 即时零售生鲜赛道竞争格局

前置仓赛道曾在2021年之前受到资本助力,以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为主新势力依靠融资驱动,迅速跑马圈地,但并未跑通模型面临巨额亏损,每日优鲜经营受困,叮咚买菜努力转型实现盈利。经过洗牌,目前呈现互联网平台(如美团小象超市发展自营)+商超拓展线上(如永辉超市、大润发、盒马、山姆)+新势力聚焦核心区域(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三足鼎立的格局。


3.1 以叮咚买菜、朴朴超市为代表的新势力:区域为王,跑通模型

我们认为,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等新势力短期依然以盈利为导向,在核心区域跑通模型下,聚焦于核心区域而非全国化扩张。其初期优势在于较强的履约能力,随着规模增加,逐渐往上游供应链探索是其发展之路。

①聚焦核心区域:叮咚买菜主要是在浙江沪地区,朴朴超市主要是在福州、厦门、广州、深圳、武汉和成都,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2023年GMV分别为220亿元和260亿元,前置仓数量估计分别为1000家和400家左右(注:朴朴超市为大仓模型);②扩张节奏上稳健发展:例如叮咚买菜今年拟开拓前置仓110个,主要是位于核心区域浙江沪地区;③核心区域跑通商业模型:叮咚买菜Non-GAAP净利润连续8个季度盈利,朴朴超市核心区域福州、厦门市场也已实现盈利。


3.2 以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复用能力,剑指全国

小象超市为美团在2019年开展的新业务,该业务起初叫“美团买菜”,2023年12月,改名为“小象超市”,从生鲜向全品类扩张,为此从小仓模型向大仓模型转变, SKU 从此前的 3000 - 4000 个拓展至 6000 - 8000 个。根据《晚点》数据,生鲜作为引流品,依然贡献了约 50% 的销售额。到2024年二季度,小象超市开设超过 680 个前置仓,其中约 550 个位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该业务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超 30% 的销售额增速。

小象超市发展可以借用美团流量倾斜和履约能力。1)美团流量倾斜:美团APP首页一级入口来看,第一个是“外卖”,第二个就是“小象超市”,可见美团对此的重视和扶持。2)复用履约能力:美团的核心业务外卖配送,履约能力是关键,美团拓展自营的小象超市可以复用履约能力。3)优化选品:美团也在学习竞争对手,尤其是借助美团对消费市场洞察数据,优化选品,加大对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力度。根据《晚点》和《中国企业家》数据,目前,小象超市在一线城市的前置仓日均订单量在 3000 单左右,2024年上半年处于盈利状态。

除了美团,2024年9月,京东旗下的生鲜业务“七鲜”在北京开出首个前置仓,并投入运营,这是继七鲜超市、七鲜生活社区店之后,京东在生鲜零售业务的新布局。我们认为,区别于上一轮社区团购中大部分互联网龙头下场参与、大额补贴,目前互联网公司更多是回归和聚焦主业,业务协同较高的如美团或重点发展。


3.3 商超:线上逐渐发力,核心是商品力

永辉超市较早布局和发展线上,自有+第三方渠道同步发展。2015年推出线上平台永辉生活,通过永辉生活APP和微信小程序,用户可以在线购买新鲜的生鲜、果蔬等商品,并享受“到家”配送服务。2024年上半年线上业务营收7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8%。通过提升商品竞争力和仓端履约效率,线上业务较去年同比减亏明显。

1)“永辉生活”自营平台:2024年上半年到家业务已覆盖883家门店,在线上收入占比54%,月平均复购率为47.3%。“永辉生活”APP注册会员数已突破2.004亿户,日均单量30.6万单。2)第三方到家业务:2024年上半年已覆盖878家门店,在线上收入占比46%,日均单量19.7万单。开拓抖音快手新渠道,连续多次在渠道商家排名TOP1。通过公告数据计算,单个门店日均单量约为571单(自营+第三方合计),客单价约为89元。

永辉超市可以借助生鲜品类优势和调改门店带来的“溢出效应”,加快即时零售赛道的发展。1)生鲜为商超重要品类(例如永辉超市2023年生鲜零售额达331亿元,占比为42 %),线上传统电商平台渗透率相对较低,即时零售满足消费者新鲜度和便利性的需求,且生鲜品类复购性更强(例如2024年上半年“永辉生活”自营平台月平均复购率为47.3%);2)线下超市调改门店带来的“溢出效应”,调改门店在商品端优化选品、强化熟食和烘焙,初期主要是服务到店客户,随着供给增加,调改店发展线上到家业务,形成“溢出效应”,类似山姆中国线上占比约一半。

高鑫零售此前为阿里新零售的试验场,亦重视线上渠道。2017年,阿里首次入股高鑫零售,大润发开始学习盒马,引入当悬挂链系统,这一系统使大润发的日订单处理能力从原来的300单提升至5000单。2020年,阿里以增持280亿港元实现控股高鑫零售,大润发门店得以广泛对接阿里内的线上流量入口和同城配送能力,包括聚合线上订单的饿了么、淘鲜达等,以及同城运力蜂鸟配送等。

2023财年高鑫零售线上销售占收入比为29%,其中B2C业务占比为22%(vs永辉线上占比超过20%)。在B2C业务中,集团自有APP销售额占比约36%(vs永辉自有渠道占比超过一半)。2024财年上半年(截止于2024.9.30)高鑫零售同店增长0.3%,B2C业务同店增长中单位数,成为重要的拉动力所在。量价拆分来看,根据此前公司披露,2022财年单店线上日均单量1300单,客单价约75元。


山姆前置仓销售可观,具备极强“溢出效应”。山姆会员店从2010年开始了电商业务,目标是服务距离实体店较远、无法经常光顾实体店的会员。根据《联商网》,2018年,山姆在全国的前置仓不足20个,2023年山姆会员店在中国拥有47家门店,近500个前置仓,实现了销售额800亿元左右,线上销售的占比约为47%;其中前置仓仓均订单1000单,客单价230元,年GMV或超400亿元。高客单价也使得山姆的履约费用率较低、销售和利润表现可观,其背后依然是较强的产品力,消费者粘性较强,前置仓使得“溢出效应”较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即时零售的核心竞争要素在于履约能力和商品力,在行业初期,履约能力为竞争关键(叮咚买菜等也是凭借其较强履约能力实现崛起),我们认为伴随美团/顺丰/京东等平台在即时零售赛道的布局和加码,履约能力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可以接入第三方到家平台,例如山姆和达达合作),对于商超而言,商品丰富度和性价比或为竞争差异所在。


4 风险提示

1)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当期消费意愿仍待释放,消费复苏可能不及预期;

2)行业竞争加剧:综合电商、内容电商、即时零售均在大力发展,零售行业可能竞争加剧;

3)食品安全问题:超市行业主要销售品类为食品和生鲜,食品安全为重要影响因素;

4)测算偏差风险:报告中部分数据基于相关假设进行测算得到,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




团队介绍

 
马莉 浙商证券联席所长、大消费负责人 
南京大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浙商证券研究所,曾供职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东吴证券研究所。十五年消费品行业研究经验,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在市场打下深深烙印。
2023年新财富轻工及纺织服装第2名,水晶球第1名,金牛奖第1名,金麒麟第1名,wind纺织服装金牌分析师第1名;

2022年新财富轻工及纺织服装第2名,水晶球第1名,金牛奖第2名,wind纺织服装金牌分析师第1名;

2021年新财富轻工及纺织服装第2名,纺织服装行业金牛奖第1名,水晶球第1名;

2019年新财富轻工及纺织服装第3名,水晶球纺织服装行业第1名;

2018年新财富纺织服装行业第1名,水晶球第1名;

2017年新财富纺织服装行业第1名,水晶球第1名;

2016年新财富纺织服装行业第1名;

2015年新财富纺织服装行业第2名;

2014年新财富纺织服装行业第4名,水晶球第3名,金牛奖第3名;

2013年新财富纺织服装行业第2名,水晶球第2名,朝阳永续福布斯中国最佳分析师50强;

2012年新财富纺织服装行业第4名,水晶球第3名,金牛奖第3名。

分析师执业证书号:S1230520070002


段联 浙商证券教育首席 

教育首席,拥有十余年一二级市场的教育及消费行业经验,擅长一二级研究及资源联动,并对行业政策有一线的理解。曾获评22-23年II大陆地区互联网与传媒团队第2至3名。

析师执业证书号:S1230524030001


马远方 浙商证券消费行业分析师 

新加坡管理大学量化金融硕士,曾任职国盛证券研究所,2020年新财富轻工纺服第4名团队。2021年加入华安证券研究所,个人2022年水晶球轻工造纸行业 (公募榜)第五名,2022年新浪金麒麟纺织服装最佳分析师,2022年Choice轻工制造行业最佳分析师。以龙头白马确立研究框架,擅长挖掘成长型企业。

析师执业证书号:S1230524040004


钟烨晨 浙商证券消费行业研究助理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学士、金融学硕士,现供职于浙商证券研究所,主要覆盖餐饮、代糖等新消费领域。

陈钊 浙商证券消费行业研究助理 
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金融硕士,现供职于浙商证券研究所,主要覆盖新消费领域。

龚静 浙商证券消费行业研究助理 
四川大学经济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供职于浙商证券研究所,主要覆盖新消费领域

刘梓晔 浙商证券消费行业研究助理 
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金融硕士,现供职于浙商证券研究所,1年建材行业研究经验,主要覆盖地产后周期等偏周期类新消费领域。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新消费马莉团队)由浙商证券研究所新消费马莉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浙商证券研究所纺服新消费马莉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浙商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浙商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浙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浙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新消费马莉团队
新消费马莉团队最新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