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与实践】母体自身抗体介导的儿童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9例临床分析

学术   健康   2024-09-27 18:03   北京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本文刊于:中华儿科杂志, 2024, 62(9): 872-876

DOI: 10.3760/cma.j.cn112140-20240718-00492

作者:王晓莉 杨芳 韩玲 丁文虹 郭馨馨 林欣雨 陈圣威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福建省立医院儿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内科
通信作者:杨芳Email:yangfang731023@sina.com

封面图:《不要气候灾难》 作者:李梓凡  女,8岁,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趵突泉校区

摘要

目的分析母体自身抗体介导的儿童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3年8月北京安贞医院和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9例母体自身抗体介导的CLBBB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母亲阳性自身抗体中抗核抗体6例、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5例、抗Ro-52抗体 3例。9例患儿女1例、男8例,诊断CLBBB时年龄为1(2,13)月龄;有3例患儿出生3个月内测的阳性自身抗体和母亲一致。治疗上予以抗心力衰竭、营养心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肌钙蛋白I、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均有增高,分别为0.175(0.060,10.270)μg/L、420(327,12 865)ng/L,治疗后大多数降至正常。治疗后心电图QRS时限较治疗前明显缩短[(137±15)比(169±25)ms, t=3.76, P<0.001],QTc间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433±41)比(514±27)ms, t=4.95, P=0.001]。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存在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室间隔运动明显不协调,治疗后瓣膜反流及室间隔运动协调性明显改善,且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1±13)% 比(27±6)%, t=-6.66, P<0.001]。

结论母体自身抗体介导的儿童CLBBB可在婴幼儿期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及早予以抗心力衰竭、IVIG、GC治疗可改善临床表现。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是一种电传导障碍性心律失常,由于电激动在希氏束、左束支主干、左束支分支或左心室蒲肯野纤维接点处发生传导中断或延迟,进而导致心肌机械运动不同步,引起室壁心肌运动不同步,造成心室腔内压力分布不均匀,导致心肌灌注异常,最终出现心室心肌重构和心腔增大,心功能下降,甚至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 [ 1 ] 。母体自身抗体相关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maternal autoantibody-related congenital heart block,MCHB)是引起儿童CLBBB的病因之一。MCHB常导致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引起CLBBB相对少见 [ 2 ] 。母体自身抗体介导的CLBBB发病年龄小,诊断时常常已经合并了心功能不全,病情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对9例母体自身抗体介导的儿童CLBBB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回顾性病例总结。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23年8月分别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和福建省立医院,诊断为母体自身抗体介导的CLBBB的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母亲存在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anti-Sjogren syndrome antigen A,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anti-Sjogren syndrome antigen B,抗SS-B)抗体;心电图确认患儿存在CLBBB。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遗传性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药物或疫苗过敏、中毒、创伤等原因所致的CLBBB。本研究经北京安贞医院伦理委员会和福建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4132、202406051334000271924),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通过医院病历系统收集患儿以下信息:(1)患儿母亲的自身抗体。(2)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出生体重、临床表现、诊断CLBBB时年龄、存在的自身抗体、是否合并心脏其他疾病。(3)治疗情况。(4)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包括肌钙蛋白I、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以及血尿筛查、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前后心电图情况包括心率、QRS时限、QTc间期;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情况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室壁运动情况。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用 M( Q 1, Q 3)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以双侧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患儿母亲自身情况和阳性自身抗体


9例患儿母亲中ANA 6例、抗SS-A 抗体5例、抗Ro-52 抗体3例、抗心磷脂抗体2例、抗β2糖蛋白I抗体2例、抗SS-B抗体1例。有的母亲同时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其中ANA+抗SS-A 抗体5例、ANA+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 3例、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 1例。例1母亲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干燥综合征”,例3母亲诊断为“结缔组织病 干燥综合征”,其余病例的母亲未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患儿临床资料


9例患儿均为足月儿,男8例、女1例(例7),出生体重均正常,诊断CLBBB时年龄为1(2,13)月龄。大多数因气促或肺炎发现心脏大进一步检查后诊断CLBBB。例1、8、9未测自身抗体;例2、5、6自身抗体阴性,但这3例患儿年龄均>1岁;例3、4、7存在和其母亲一致的自身抗体,年龄均<6月龄。9例患儿均合并心脏其他疾病,见 表1 。



三、患儿治疗情况


9例患儿均予抗心力衰竭、营养心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及激素治疗。IVIG 1个疗程总剂量1~2 g/kg,分3~5 d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开始剂量为1~2 mg/(kg·d),后逐渐减量至0.25~0.50 mg/(kg·d)维持,见 表2 。



四、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


9例患儿第1次就诊时肌钙蛋白I均有增高[0.175(0.060,10.270)μg/L](正常值<0.100 μg/L),治疗后除例9稍高外,其余病例均降至正常。9例患儿第1次就诊时NT-ProBNP均有增高[420(327,12 865)ng/L](正常值<300 ng/L),治疗后除例8、9稍高外,其余病例均降至正常。例1、4、5、6、7、9血尿质谱均阴性,余病例未查。9例患儿基因检测均阴性。


五、患儿治疗前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情况


9例患儿治疗前后心电图表现见 表3 ,其中例1、2、3、8、9均存在一度AVB,例3、4、6、7、8均存在ST-T改变。治疗后QRS时限较治疗前缩短[(137±15)比(169±25)ms, t=3.76, P<0.001],QTc间期较治疗前缩短[(433±41)比(514±27)ms, t=4.95,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9例患儿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情况见 表3 ,治疗前存在不同程度MR、TR,室间隔运动明显不协调,治疗后瓣膜反流及室间隔运动协调性明显改善,且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升高[(51±13)% 比(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6, P<0.001),见 表3 。


例7患儿在治疗前动态心电图提示CLBBB,超声心动图示LVEF 26%;治疗18个月时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CLBBB,超声心动图示LVEF 32%;治疗24个月时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间歇性CLBBB(CLBBB占心搏总数26.6%),超声心动图示LVEF 50%~53%;治疗37个月时复查动态心电图仍提示间歇性CLBBB(CLBBB占心搏总数12.8%)( 图1 ),超声心动图示LVEF 65%。


注:CLBBB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CLBBB合并扩张型心肌病患儿(例7)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可见间歇性CLBBB


讨论


MCHB是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congenital heart block,CHB)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占56%~86%,母亲妊娠时自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损伤心脏传导系统,造成传导异常 [ 3 ] 。引起MCHB的自身抗体中,报道比较多的为抗SS-A抗体、抗Ro抗体、抗SS-B抗体、ANA等IgG类自身抗体,可存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无临床症状的健康人群。这类抗体可于母妊娠11周左右通过胎盘转移至胎儿,与18~24周胎龄胎儿的心脏细胞尤其是传导系统细胞以及皮肤、肝、肾等组织细胞有共同抗原表位,可引起多系统的免疫炎症反应,其中心脏受累是严重的损伤之一,多数为不可逆病变 [ 4 ] 。本研究中除例3在母孕期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时发现胎儿室间隔运动不协调,考虑到CLBBB可能外,其他病例在病初均诊断为心肌炎或心肌病引起CLBBB。这9例患儿诊断CLBBB时年龄也都比较小,所以临床上遇到心力衰竭的婴幼儿,心电图表现为CLBBB时一定要考虑到MCHB,母亲和患儿要同时查自身抗体,可以为诊断提供帮助。母体自身抗体引起患儿传导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引起AVB,引起房室结以外的传导系统受累报道很少,儿科医生对此认识不够,易造成漏诊。本组母亲均在患儿考虑是否MCHB时才去检测自身抗体,ANA、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也是引起母体自身抗体介导的CLBBB常见的自身抗体。


母体自身抗体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受累的机制包括钙通道学说、细胞凋亡学说、母体年龄、维生素D水平以及自然杀伤细胞与人类白细胞抗原调控基因表达等 [ 5 ] 。研究表明自身抗体由母体转运入胎儿,发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及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为房室结区域的慢性炎症、钙化及纤维化,最终使心脏传导功能受阻 [ 6 ] 


发生CLBBB时,心室激动顺序发生了改变,心室不同步运动,致使心室整体激动时间延长,进而引发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引起心脏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 [ 1 ] 。QRS时限作为心室活动的电学反应,可以反映心室电激动及机械收缩的同步性,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使QRS时限延长,QRS时限越宽,CLBBB患者心室功能损伤越重 [ 7 ] 。QTc间期是经典的心肌复极指标,可以反映心肌复极时间的长短,CLBBB因除极的异常可导致复极时间的延长,合并有左心室收缩下降的患者QTc间期延长更显著 [ 8 ] 。本组9例患儿均存在QRS时限及QTc间期延长,经GC、IVIG等治疗后QRS时限和QTc间期均明显缩短。


MCHB患儿就诊时存在CLBBB和心力衰竭,治疗主要针对这两方面。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目前比较统一,包括地高辛口服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营养心肌等治疗。对于CLBBB的治疗,主要是IVIG、GC、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MCHB是免疫介导性疾病,IVIG和GC可能通过几种潜在机制针对被动获得性自身免疫性CHB [ 9 , 10 ] 。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常规予以抗心力衰竭及营养心肌治疗,例2未使用GC,例3因IVIG过敏使用了2个疗程IVIG,其余病例均使用了IVIG和GC。9例患儿均未使用CRT,这与儿童患者心腔小、血管细,现有的经心内膜CRT植入技术存在一定困难有关 [ 11 ] ,也存在心脏起搏器安置后的不良后果 [ 12 ] 。本组9例患儿经治疗后,心脏大小、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例7患儿持续性CLBBB转为间歇性CLBBB后LVEF恢复至正常,这表明IVIG及GC可改善CLBBB患儿的心脏大小、心功能,也可能具有逆转传导阻滞的能力,为母体自身抗体介导的CLBBB的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但因病例数少,仍需在临床上收集相关病例进一步总结诊治经验。


综上所述,遇到心力衰竭婴幼儿心电图存在CLBBB时,建议母亲和患儿同时进行自身抗体检测,一旦考虑为MCHB,可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予以IVIG和GC治疗。


参考文献(略)


中华儿科杂志
关注中华儿科杂志,随时获取本杂志的相关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