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正宗的腊八粥,必须要放上小米、红豆、花生……众多种子类的食物。学了中医后我才明白:腊八粥吃种子,是为了补益肾气。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当天气越冷,越需要身体调动更多的阳气来抵御,而阳气根源于肾。肾好,才能收藏更多的阳气,帮助身体去抵御寒冬腊月的寒邪侵扰。古人喝腊八粥,正是为了补肾扶阳。腊八粥里的谷物,可以健脾祛湿养胃,为补肾提供保障;种子类食物又蕴含着生命初始的精华,就像人体的肾精一样,食之可固肾气,帮助阳气收藏。若肾不好,不仅阳气藏不住,还会引发一连串的健康问题。冬天的寒邪最易伤肾阳。《黄帝内经》载:“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很多人一到天冷就容易关节疼痛、手脚冰凉,其实都和肾有关。而一旦伤到肾,就像伤到了大树的树根,即使枝叶尚且完好,生命也可能面临顷刻的崩溃。古时候很多人熬不过腊月,就有这个原因。
所以,腊八到春节前的这一个月,是最后一个补肾的关键时机。肾的好坏,关系着当下的生命质量,和来年阳气生发、身体各项机能的运转。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在体为骨,齿为骨之余。我们观察一个人的耳朵、头发、牙齿,就可以大概看出肾的健康状态。·耳朵红润有光泽,听觉正常,表明肾精充足,功能尚佳;·耳朵干枯没有光泽,耳鸣、听力过早下降等,提示肾气不足。·牙齿容易松动、敏感、颜色灰暗、易生龋齿(蛀牙),大概率是肾气亏虚。此外,经常腰部不适、尿频、尿急等,也都可能暗示肾脏有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旦肾气不足,其它脏腑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我前段时间去拔了颗智齿,极其伤肾气,不光记忆力下降、牙齿变得敏感,脾胃消化功能也明显变弱,更容易积食了,阴虚火旺的症状也都跑了出来。我记得历代名医都记载过一个补肾方法。这个方法不仅能补肾,还能健齿养颜、健脾益胃,滋养五脏,深受乾隆皇帝推崇。酷爱养生的乾隆皇帝,总共活了88岁,是历史上难得的长寿皇帝。到了晚年,他将自己的养生方法总结为一套口诀:十常四勿。叩齿:就是通过上下牙齿轻轻叩击,来刺激经络气血运行,促使肾脏精气源源不断地输布至牙齿,进而反馈滋养肾脏,强化肾脏功能。民间有“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的说法。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记载:“叩齿三百下,日一夜二,即终身不发,至老不病齿。”咽津:是将叩齿过程中产生的口腔唾液咽下。养生学家将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强免疫机能。南北朝•《养性延命录》:“每旦初起,……漱玉泉三咽,缩鼻闭气……令人延年不聋。”
隋•《诸病源候论》:“鸡鸣时,叩齿三十六通讫,舐唇漱口,舌聊上齿表,咽之三过。杀虫,补虚劳,令人强壮。”
明•《红炉点雪》:“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齿健则肾健,肾“在液为唾”,将叩齿催生的唾液咽下,可反馈滋养肾中精气。另一方面,脾“在液为涎”,咽之有助于胃“腐熟食物”和脾的“运化、升清”。平时吃饭的时候,也应当细嚼慢咽,用唾液送下,这样才能汲取食物中的精华,使之散布内脏,营养肌肤。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得以滋养,孩子可以长得更加强壮、结实和聪明。
叩齿可以活动面部肌肉,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五脏得以滋养,也会在外貌上表现出来。肾气充沛,能推动津液生成与输布,濡养脏腑、润泽肌肤,缓解燥热所伤的阴虚之症。
1、每日早晚漱口后进行,需思想集中、心静神凝;
2、口唇微闭,先轻轻叩击后齿36下;
3、再轻轻叩击前齿36下;
4、然后错开上下牙齿,叩击犬齿36下;
5、用舌头舔齿周3~5圈,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
倪海厦老师在授课时,分享过一个帮助肾阳恢复的方法:寅时(3:00~5:00)起来,面朝南方,精神集中,消除杂念,闭气不呼吸,伸长脖子,用力咽气,咽7次。随后能感受到舌下津液生出,肾阳恢复。
《素问•刺法论》也记载过这个方法:“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寅时补肾法,其实是利用了人体和自然的规律,来增强机体功能。寅时肺经最旺,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南方是火方,有助于激发肾阳;闭气让肺气下降,肾气上升,形成气的循环;津液能够滋养肾阴,使阴阳平衡。方法很土,但“止夜咳”很快,元旦后抓紧用,晚上不咳了新一年的阳气守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