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特靠谱! 这十句话,解题思路,让你醍醐灌顶

文摘   科技   2024-11-06 23:01   广东  

点击蓝字关注


1、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引自第3页)


评:这句话很燃,不过最让我燃的词是“首要”,首要是什么,不是重要,是最最最重要的问题。


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中,有个对“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什么?

所谓“价值观”,最通俗、最有效的定义无非是:知道什么好,什么更好,什么最好。


或者,知道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区别起来好难,好和不好,我们最容易区分,但什么是最好,什么是最重要,却很难。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我们领导之前提过一个工作习惯,列出日常工作重要的三件事,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很难。


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多少的好答案,都在等一个好问题,尤其一个首要的问题。


2、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引自第104页)(《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225页)


评:《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中提到:“毛泽东思想里面有很多我觉得是很宝贵的财富。


比如有一点,我觉得跟孙子是很相近的:你2倍于敌人的时候,你不要围对方,你一定要5倍于敌人的时候才去进攻他,10倍的时候才围城。


毛泽东有很多东西,有可能是古人的。但是他通过总结,把那里面古人最精华的,总结到他这里面。


所以毛泽东思想里面,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


战争年代的毛泽东,我觉得应该当之无愧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伟人。我没事的时候还在看他的书。”


3、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引自第110页)


评:回到身边,回到现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如潮水般涌入。


4、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181页)


评:我再补一条,“学习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一条。”


5、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187页)


评:聪明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永远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引自第221页)


评:《毛选》: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你怎么判断在那一刻该不该呼唤炮火?见这篇文章吧,全文只讲了这一件事情。



7、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1937年7月,引自第296页)


评:美国的威廉·戴蒙《目标感》,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对目标感,下了一个定义,为了完成对自我意义,同时对自我以外的世界也有意义的事情时,产生的稳定且概括的意图。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对自我的意义,找到不断向前的方向,达到人生平衡。


对世界有意义:树立崇高目标,把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龙一,获得召唤感。


8、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


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之一例。


“声东击西”,是造成敌人错觉之一法。在优越的民众条件具备,足以封锁消息时,采用各种欺骗敌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敌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


“兵不厌诈”,就是指的这件事情。什么是不意?就是无准备。


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

(《论持久战》,1938年5月,引自第492页)


评: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孙子兵法》的原话:“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势篇》,原文是这样说的:“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是不是异曲同工之妙。


9、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16日,引自第590页)


评:这句话太熟悉了,从小学开始就听到了这句。


长大后换成了另一个词“边界感”。


10、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他又说:“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引自第664页)


评:再把智能加进去,万维钢:“「意识」和「智能」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智能是精巧的计算,意识是主观的体验。


我渴了想喝水,这是我的意识;


我知道怎么拿起水杯喝到水,这是我的智能。”


11、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


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


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引自第707页)


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这样来的。


12、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


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对于问题即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质是什么,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


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


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


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的所在。


这里所讲的分析过程,是指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


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还不能做综合工作,也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问题。


(《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引自第839页)


评:问题和解决方案,难题和解题思路,都在这段话里了。


以上。


有启发就“一键三连”,人工码字,原创不易,谢谢你的转发。


个人微信:扫一扫,一起加入方案经理圈。

加我后台回复“GPT”领取售前Prompt工具包;

别急着走,有启发就“一键三连”,交个朋友,由于改版,劳烦大家动动大拇指点击一下“看一看”、“精选”,最好“⭐ 星标”一下公号,这样推文发出,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栏,辛苦大家了。





更多干货推荐阅读:

《毛选》:如何将商业问题转化为调研问题?

《毛选》: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你怎么判断在那一刻该不该呼唤炮火?


B端方案经理
关注,和从事解决方案一群人洞察科技金融本质。我是一名解决方案顾问,专职铲屎官,混沌及得到大学学员,金科创新特邀讲师;擅长B端商业模式,AI科技研究。从售前到咨询,成为GDP生产效率最高的人【关注回复获得GPT等效率工具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