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
如果要给创新下个定义,我听到的最准确的一句话就是,“创新是不同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
但这句话听的懂但具体怎么做,还是有些模糊。这篇文章我们就一块儿来解决这一个问题。
首先创新的目标,是寻找有价值解决方案的过程,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就是要满足细分目标客群的需求及场景。
以此为目标的要素排列组合才算是有价值的创新。
《逻辑创新思维法》这本书是在23年的6月份出版,读完后我觉得很受启发,也算是解答了我很多的关于创新实操的困惑。
这本书的作者丁敏 ,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斯米尔商学院的教授,也是该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客座教授。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一个独到的观点:创新是一个搜索的过程,而不是完全的创造。
他把创新者比作勘探者而不是发明家,并提出了逻辑创新思维法。
01.
采用“内生法”进行创新?增多或者减少某个要素实现目标客群场景的满足
通过调整或增加某个要素的数量,来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
在巴菲特心中曾与可口可乐比肩:“传奇剃刀”吉列关于剃须刀的创新。
吉列在1971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双刃剃须刀,第一片刀片可以把胡须竖起来,第二片刀片再来修剪。
在那之前剃须刀都只有一片刀片。
1998年,吉列又推出了第一款三刃剃须刀,每一片刀片都有它的用处,让剃须更顺滑。
到了2020年,消费者已经能买到装有五片减摩刀片的剃须刀。
这正是通过增加要素的数量来提高产品性能的例子。
除了增加要素的数量,还可以对要素作修改和调整,这也是增强法里的另一个工具,叫做“变体”。
这能满足一些特定情境的需要,或者让产品对用户更友好。
比如,咱们在汽车或飞机上系安全带时,经常会和旁边座位的安全带搞混。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其实很简单。
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上 ,邻座的安全带采用了不同的颜色。
中间座位的安全带是红色的,过道和靠窗的座位安全带是蓝色的。
这种鲜明的颜色区别,能让乘客快速找到自己的安全带,避免不必要的混乱。
好产品都有X因素。
小米汽车一场汽车发布会,卖车24小时大定了8万多辆,之前我分享过一个话题,“你觉得小米汽车这个产品的X要素是什么?”
我又重复读了万维钢老师在《佛畏系统》一本书中提到的X要素。我的答案是这样:“用户的持续同频感知体验”,
几个小的场景:
👉🏽一个是针对女孩子的,防晒,除了我自己感受,我经常看到女生开车带个防晒的保护,深圳开车太热了,我自己有时也受不了;
👉🏽过高速路口,到处找手机,打开支付码,这事儿真的很烦,特别是人多的时候,手忙脚乱;
👉🏽开车的时候,经常比如路过一座大桥,风景很好,但不知道这是什么河……
你看增加要素实现场景的扩大用在这里也是合适的,给我最大的启发。
我们经常可能碰到那些厉害的成功人士,如果这个人毛病一大堆,但是做出来的产品就是存在某些人会一直跟随,
这个人一定有X因素,所以一定要关注到好产品背后的X因素。
02.
怎么用替代法进行创新?替换某个关键要素或者引入新的要素实现新的方案
基本思路是对现有方案进行拆解,然后把某些要素换成新的要素,产生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更换当前解决方案的某个要素来提高产品性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性需求。
举个例子。咱们平时用的闹钟,主要有两个功能:记录时间和叫人起床。
通常叫人起床的是闹钟的铃声。
但是别忘了,除了声音,其实光亮、触感,甚至气味、动作都能成为唤醒人的方式。
所以有人发明了环形闹钟,用戴在手上的指环的触觉来替代普通的铃声。
闹钟有几个指环,可以设定不同的起床时间。
这对那些起床时间不同的伴侣或是听力有障碍的人来说特别实用。
说到“更高功效”,它的目标就是用新的要素替换原来的要素,提高整个方案的性能。
这些性能的提升可以是速度、效率、成本、收益等等,咱们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考虑创新。
再举个例子。现在人们登录互联网经常需要输入验证码,是用来区分用户是真人还是机器的。
这些验证码大多是一串没有意义的扭曲字母,美国一家公司就在这件事上做了个聪明的改进。
这家公司的创意是,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字母换成品牌信息,用户在输入验证码的时候,就得认认真真地读这些品牌信息,这正是营销经理们梦寐以求的效果。
这一改,原本没有意义的验证码就变成了能赚钱的盈利点。
再比如一些通过“逆向思维”方式的创新。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在产品上标注商标,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推广品牌,而且露出的商标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某些价值。
但日本无印良品公司的做法正好相反,它的产品没有商标,品牌叫做无印良品,意思就是没有品牌的优质商品。
因为有些消费者不喜欢用带有商标的产品,想要保持低调,无印良品就吸引了这部分消费者。
再举个例子。袜子通常应该配对来穿,但是也有人想要不配对的袜子,以免在一只袜子丢失或有破洞时,不得不扔掉另一只袜子。
注意到这种情况后,丹麦一家公司开始销售不配对的袜子。
它的产品包里有七只不同的袜子,每只袜子都可以与其余六只袜子搭配着穿,这样就打开了一个独特的市场。
03.
怎么使用组合法进行创新?从两个或多个解决方案中抽取要素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解决方案。
固体胶棒,就是那种推一推就能用的管状黏合剂,其实是从口红得到的灵感。
1969年,它的发明人看到有位女士在飞机上涂口红,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这个点子。
其实就是把涂口红的方式搬到胶水上,这样用起来既方便又不会弄脏手,解决了困扰人们很长时间的问题。
当然,这样的借鉴除了从实践中其他类似的场景找灵感,还可以从生物模仿、科研成果等方面找创新的思路。
“组合法”里的一个工具箱,叫“抵消法”。
这个方法主要是用来消除产品的弱点或副作用。基
本思路是分析现在方案的短板,然后从别的领域借鉴一些元素来弥补这些短板。
举个例子。非洲某些地区虽然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缺乏稳定的电力,所以人们需要手动抽水,这活儿又累又无聊。
于是有人发明了游戏抽水机,就是在手动水泵上加个旋转木马,放在学校操场边上。
孩子们玩旋转木马的时候,就能顺便把水抽上来,既解决了抽水问题,又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自行车防盗的。
大家知道,再结实的锁也挡不住专业的贼。
于是有人发明了“臭锁”,里面装着一种一旦锁被破坏就会释放出来的恶心气体,能让小偷当场呕吐,暂时失去作案能力。
这种锁利用了人的生理反应来防盗,相当于给自行车加了个特殊的保护罩。
这两个例子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把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结合起来,以弥补原方案的不足。
无论是通过增添乐趣还是制造厌恶,它们都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体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
这种情况在“逻辑创新思维”的方法体系中多次出现。
总之,创新不一定是从0到1的完全创造,也可以是对现有要素的拆分、替代和组合。
以后如果再提到创新的话题,你不妨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进行科学严谨的拆分组合,这样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巧妙的方案,再也不用对“创新”这个词充满疑虑。
最后让我们思考一句罗素的名言 ——“这个世界的麻烦就是傻瓜非常自信,而智者总是充满疑虑。”
以上。
有启发就“一键三连”,人工码字,原创不易,谢谢你的转发。
个人微信:扫一扫,一起加入方案经理圈。
加我后台回复“GPT”领取售前Prompt工具包;
别急着走,有启发就“一键三连”,交个朋友,由于改版,劳烦大家动动大拇指点击一下“看一看”、“精选”,最好“⭐ 星标”一下公号,这样推文发出,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栏,辛苦大家了。
更多干货推荐阅读:
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