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2024,另有计划!颠覆性的科技大事件?(技术篇)

文摘   科技   2024-12-18 20:57   广东  

点击蓝字关注



01.

AI-大模型


1、OpenAI o1模型发布“大道至简”秒杀博士


OpenAI正式启动了“12天12场直播”活动。


活动首日,OpenAI推出了备受瞩目的推理大模型o1完整版。


今年9月,OpenAI o1模型推出之初便引起了众多关注,在数学、编程、博士级别科学问题方面表现优秀。


红杉资本甚至还发布报告指出,推理时代已来。这次推出的o1完整版比预览版速度更快、性能更强、准确率更高,还新增了多模态输入功能。


评:这场发布会对比国内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线上会议。


真的可以用“大道至简”来形容。记忆很深通过一个手画的图片就能通过基础学科的基本原理推理出相应的结果,去年还在谈多模态的识别输入输出,今年就无缝的实现了。另一个模型不再是公司的,大模型有了明确的边界,转变为“世界模型”。


12月3日,人工智能科学家李飞飞的公司World Labs,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AI系统大型世界模型,Large World Model,简称LWM。李飞飞今年4月宣布创业,9月新公司公开,12月初发布产品,这个速度非常惊人。


紧接着,一天之后,12月4日,谷歌DeepMind发布了Genie2,他们对Genie2的定义是,大型基础世界模型。



2、“月至暗面”的黑历史?

最近,创投圈发生了一件引人关注的事件。


成功推出了热门大模型Kimi的初创公司“月之暗面”,其创始人杨植麟与张宇韬却被投资人提起仲裁,其中就包括了金沙江创投基金的主管合伙人朱啸虎。


评:站在用户的角度Kimi是个好用的产品,大家最关注是否会影响到这个产品的进一步迭代。


清晰的商业模式要求的不止是产品,背后的股权清晰也是核心。


3、Meta大模型开源之祖?


2024年,随着Meta坚持开源AI战略,其股价再度回归高点,也引发了一个争议:开源AI能够战胜闭源的各种产品吗?


开源与闭源的争议早已有之,从操作系统之战到浏览器之争,这场辩论从未停歇。如今在AI领域,这个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Meta官方分享的数据:2024年5—7月,Llama系列模型的使用量翻了一番,下载量超过4亿次,是去年的10倍。


评:以国内对标的“智谱”为例,12月17日有消息称,大模型创业六小强之一的智谱,已完成最新一轮30亿人民币融资!


其中有个关键数据,ChatGLM等20余款模型已获15万GitHub星标,开源模型全球下载量3000万。


C端产品智谱清言拥有超过2500万用户。对比Meta还是小太多,国内公司还是差一截。


4、胜过微软的AI编程软件出圈了!


10月20日,最近几个月,一款名为 Cursor 的 AI 编程工具在开发者社群热度不减,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所有程序员必选的AI工具。


Cursor 甚至让 8 岁的小孩都能轻松构建网站和应用程序,一个人人都能编程,人人都能开发软件服务的时代似乎正在到来!


Amjad Masad,程序平台Replit的CEO,他最近分享了一个AI编程的思考:学习编程的回报每 6 个月翻一番。


评:AI编程我觉得最核心的能力是工程落地和容错的设计,大模型诞生之初就一直提到AI编程,从目前反馈看这个编程工具在这个核心能力挑战上做的更好。



5、诺贝尔物理学奖居然搬给了AI教父?


10月8日和9日,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两天。


被称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 Hinton)以及谷歌Deepmind的创始人、“AlphaGo之父”戴密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相继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评:当天听到这个消息,发了一条朋友圈,朋友圈的从业人员高呼,“AI万岁”。


6、OpenAI官宣融资66亿,超级巨无霸诞生!


北京时间10月3日凌晨,OpenAI的新融资轮尘埃落定,官方宣布成功筹集了66亿美元,创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VC投资交易记录,


也让OpenAI跻身全球前三大初创公司之列,估值飙升到了1570亿美元,远高于年初的870亿美元。


本轮融资,老投资方Thrive Capital领投了高达12.5亿美元,微软投了7.5亿,软银和英伟达以及“木头姐”Cathie Wood也参与了投资。


评:去年还是“九集反转,年度宫廷最大的爽剧”,现在又贡献了金融融资的大剧,期待AGI的时代。


7、另一个“扣子”?


9月22日,在中外大模型企业激烈竞争的浪潮中,一家名为 Dify 的中国 AI 平台正悄然崛起。


Dify或许你都没有听说过名字,但它已经入选了海外知名科技媒体TechCrunch的「 2024最具颠覆潜力的200家创业项目」,在知名开发者平台GitHub上超过4.2万人点赞。


评:看完后,这不就是字节的“扣子”平台吗,有点儿兴奋,没用过的抓紧补作业。


8、可灵、Luma、Runway AI视频卷出新高度?


9月21日,最近一周AI视频领域硝烟弥漫,一场新的军备竞赛正在上演。


先有Runway和Luma两大玩家同时推出API服务,后有可灵1.5版本高调上线,同时带来服务专业人士的「笔刷」功能,一时间服务器被热情用户挤爆。


评:AI视频我了解到的最好的To B商业案例比如通过AI视频替代原来新车发布的高精度的长周期拍摄的广告视频,


在To C端笔刷功能让用户能指定AI控制特定区域生成动画,精准控制画面元素的运动轨迹。这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创作热情。



9、OpenAI「草莓」大模型,OpenAI 最强大的模型?


9 月 13 日凌晨,OpenAI 带着最新大模型「草莓」(o1 系列) 闪亮登场,瞬间点燃了整个科技圈的热情。


官方宣称,「草莓」在推理能力、多语言能力和数学等领域表现出色,甚至超越了人类专家水平。


Sam Altman 更是难掩兴奋之情,称其为「OpenAI 最强大的模型」。


消息一出,用户期待爆棚,仿佛 AI 即将迎来又一次革命。


评:对比现在12月的发布的新模型,3个月的时间能迭代出当下的推理水平,这个是让人惊艳的,国内的大模型厂商又开始加紧做作业了。


10、Meta最强开源AI模型Llama 3.1?


7月24日,Meta发布了迄今为止的最强开源AI模型Llama 3.1。Meta在其官方博客中放出话来:“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开源引领的新时代。”


Llama 3.1的技术参数,这是在超过1.6万个英伟达的H100 GPU和超过15万亿个tokens的数据集上训练出来的,整体的算力成本可能高达数亿美元。


Llama 3.1旗舰版拥有惊人的4050亿参数,在多项基准测试中,特别是在推理、数学任务中的表现与OpenAI的GPT-4o和Anthropic的Claude 3.5 Sonnet相当。


Llama 3.1模型集成了搜索引擎API,能够从互联网检索信息;


还可以调用多个工具完成任务,如执行Python代码进行计算和绘图,为开发者构建AI搜索工具等新应用铺平了道路。


评:我一直对开源看好,还专门写过开源模式的好处及商业模式,新技术离不开用户基础以及用户的再创造,


从真正实用的角度Llama 3.1旗舰版拥有惊人的4050亿参数,在多项基准测试中,特别是在推理、数学任务中的表现与OpenAI的GPT-4o和Anthropic的Claude 3.5 Sonnet相当。


特别期望不再有客户口中提到的AI为什么这么贵?这样的问题。AI平民化是我们应该向往以及努力实现达成的目标。


11、OpenAI加入AI价格战

7月18日,没想到OpenAI 也加入了卷价格的大军,正式推出 GPT-4o mini,主打高性价比,其推理成本相较于 GPT-3.5 Turbo 下降了 60% 以上,相较于 2022 年的 text-davinci-003 更是狂降 99%。


评:价格战的背后是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只能拼价格。不过对我们用户来说,是真香。


12、苹果微软两大巨头,扎堆儿发布小模型!真的终端智能快来了!


4月23日,微软开源了小参数的大语言模型Phi-3-mini。


参数只有38亿训练数据却高达3.3T tokens,比很多数百亿参数的模型训练数据都要多。


据悉,Phi-3-mini对内存的占用极少,可以在iPhone 14等同类手机中部署使用该模型。


4月24日,苹果开源了大语言模型OpenELM。与微软的Phi-3-mini类似,是一款专门针对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模型。


OpenELM有2.7亿、4.5亿、11亿和30亿4种参数,提供生成文本、代码、翻译、总结摘要等功能。


评:在12月15日,我自己小米的手机悄悄的更新了系统,更新的功能核心就是手机端的AI模型,消费电子,AI与硬件的结合会越来越深,用户也会第一时间享受到AI普惠的智能。


13、OpenAI发布Sora生成60s视频?


2月16日,OpenAI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Sora,这个词在日语中代表“天空”,开发团队选择这个名字是想激发人们的创造力。那如何激发创造力呢?


评:2月可以说是多模态大模型的开端,朋友圈被一条条的OpenAI生成的短视频刷屏。不过到现在也还没体验到。




AI+硬件


14、Meta抢先发布万元超强智能眼镜,AI+硬件值得关注!


9月25日,在Meta Connect大会上,扎克伯格正式推出了其首款混合现实(MR)眼镜Orion。


这款眼镜在交互方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不仅配备了眼动、头动、语音交互功能,还创新性地通过一款专为Orion设计的肌电腕带实现了对手指细微动作的精准捕捉。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体验后也对Orion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显示和追踪效果均属上乘。


据现场记者报道,Orion在游戏体验上近乎无延迟,即便在与扎克伯格的3D虚拟乒乓对决中,也保持了高度的流畅性。


评:围绕人以及宠物的穿戴设备,都值得用AI重新做一遍。





  02.

新能源汽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280万辆(23年全年是949.5万辆)。


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市场占有率达到40.3%。




15、比亚迪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强硬邮件引来巨大争议!

最近,据彭博社报道,比亚迪向旗下供应商发送邮件,明确要求他们在2025年1月1日之前将产品报价降低10%。这一举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甚至有业内人士透露,每年降价10%几乎已经成了业内常规。据称,这封曝光的邮件来自于美国传感器供应商森萨塔(Sensata),该公司传感器技术一直领先业界,利润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毛利率虽然已经逐年上升,但仍然低于20%。同时,龙头企业要引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就离不开供应商的协同研发,就有必要给供应商留够盈利空间以保证其研发投入。


甚至,龙头企业可以要求供应商有足够的研发投入。


苹果就会为供应商提供稳定持续的需求,并为创新组件提供溢价,从而带动了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评:比亚迪是典型的垂直一体化、规模最大化、成本最优化的龙头模式。


所以对于供应链的管控整合,成本的管控是格外看中的。


对比特斯拉来看,是以供应链的协同为核心,类似与苹果模式造成的果链生态。



16、“宁茅”电池一哥准备在美国建厂?


11月19日,根据路透社的消息,宁德时代的董事长兼CEO曾毓群最近表示,将考虑重启在美国建设工厂的计划。


在全球市场布局方面,尽管海外市场占据了它们27%的份额,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评:这家企业最开始听到名字是2014年听到别人提起,对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电池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位置,


宁德时代可谓是中国制造的骄傲,是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2023年其市场占有率高达36.8%,连续第七年保持全球第一。




17、马斯克用超大“筷子”回收全球最大火箭?


10月13日,SpaceX成功进行了星舰Starship的第五次试飞,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这次,超重助推器在74公里的高度与龙飞船分离之后,以超音速返回发射台,并被“机械手臂”稳稳捕获。


这一场景不仅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背后更凝聚了SpaceX团队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同时也算是商业航天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评:马斯克总是在走一条难而正确的路,或者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马上就会过渡到航空领域,比如现在常听到的“低空经济”。




18、宝马无限次的降价,说实话我有点儿怕了!


最近,国外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有些困难。宝马宣布重回价格战,宝马3系的优惠幅度高达8-11万元,而5系更是优惠了约12万元。


丰田、福特等国际品牌纷纷感受到销量下滑的压力,大众、本田、日产等品牌也在关闭部分中国工厂。


评:朋友群里@我好几次,最近又听到宝马降价的事情,搞的我都不敢买车了,听到某个邻居说,“在深圳,换车可能越换越穷。”


19、萝卜快跑会抢走司机工作吗?百度要垄断了吗?


7月25日,百度旗下的无人出行平台“萝卜快跑” 热度飙升,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公众的评价呈现明显分化,乘客群体普遍给予正面评价,他们摆脱了传统出行中挑客、绕路、拒载等烦恼,相同行程下享受到了更为经济的价格。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无人车满街接单,抢走了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市场,司机们的生计受到严重威胁。


评:出门路上经常看到,这一刻百度等了很久,期望这次没压错宝。


20、小米汽车果然杀进20万~30万元区间!但比价格更重要的却没说!


3月28日,小米公司召开小米汽车上市发布会,共发布小米SU7标准版、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三款车型,价格分别为21.59万元、24.59万元、29.99万元。


雷军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详细解释了小米SU7的各项性能和特点。比如,小米SU7 Max零百加速时间为2.78秒,最高时速可达265km/h等等。


评:当天发了条朋友圈,“昨晚看的有点儿激动,不甘于平庸,还在为梦想奋斗。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浑身都闪耀着乐观与自信的光芒。自信人生无限宽广,不断向前的成就就是对人生最好的奖励!”





  03.

智能机器人



21、机器人的未来形态什么样?

11月23日,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造访了香港科技大学,被授予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并发表了演讲。


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科技企业家,黄仁勋对于AI的看法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黄仁勋还专门指出,人形机器人的产量会非常大,影响力将难以估量,在人型机器人热的背景下,这一点可能正好说到了很多人的心里面。


评:人形机器人炒作了很久,当人形机器人成为一个消费品后这个潜力是无限大的,这也是大家持续看好的原因。


不过是否真的必须是“人形”,我倒觉得大可不必。



22、世界机器人大会?

8月21日~25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当前社会舆论对人形的机器人接受度较高,人形机器人更容易获得融资,也便于营销,马斯克更是点燃了人形机器人的热度。


在此背景下,“伪人形” 机器人应运而生。它们往往上半身是人形,通过机器手满足了真实需求,下半身是滚轮或平台,降低了成本。


既蹭了“人形”的流量,又更具性价比与实用性,也就更易普及。


评:这一届的大会,从看到的信息来看,大家不再关注那些花里胡哨的动作了,而是转变为到底怎么用,用在哪,真需求越来越多。



  04.

芯片


23、谷歌的超强量子芯片推出,到底有啥突破?


12月10日,谷歌推出了全新的量子芯片Willow,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款芯片拥有105个量子比特,实现了误差率的显著下降,这意味着长期困扰量子计算领域的纠错问题,终于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不仅特斯拉CEO马斯克和OpenAI的CEO奥特曼对此予以了肯定,连谷歌的股票都随之跳涨了5%以上。


评:纠错问题一直是制约量子计算发展的重大障碍。这次主要解决的是可用问题,也就意味着这项技术离我们实际应用更进了一步。


对比微软谷歌在大模型方面赶上了晚班车,所以或许一直也在寻求其他的技术增长点来保持核心的竞争力。



24、芯片巨头高通宣布,其下一代Oryon芯片将进入智能手机市场


10月31日报道,芯片巨头高通宣布,其下一代Oryon芯片将进入智能手机市场。这款芯片采用了3nm工艺制造,在性能和能效方面都实现了显著提升。


高通拥有两大产品线:骁龙(Snapdragon)系列处理器和Oryon芯片。


骁龙采用ARM架构,致力于在高性能与高效能之间找到最佳平衡,主要面向移动设备市场,尤其是智能手机。目前,大部分的安卓手机厂商,如小米、三星、Vivo等等,其高端机型往往都会搭载高通最新的骁龙系列芯片。


高通CEO也指出,on-device AI将从根本上重塑技术的竞争格局,但关键点在于AI Agent。也就是说,未来操作系统或应用商店将不再重要,用户将能够自由选择他们所需的AI Agent,那也就意味着,苹果的统治地位有可能遭到动摇。



评:ARM架构卖毛坯房的商业模式,开始转变到手机端。


未来的几年里,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将逐渐从单纯的内容生成转向为用户完成具体任务,即从“内容智能”转变为“行动智能”。


25、终于IPO了,融资54亿,年亏损超10亿,地平线凭啥这么重要?


10月24日,中国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此次募资总额54亿港元,成为今年港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科技IPO项目。


地平线上市开盘后,股价一度上涨超过37%,市值最高达700亿港元。


评:地平线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趟出来一条新路,那就是通过产业内的深度协作、数据共享、共同研发来提升自身产品的整体表现,从而具备了与领头羊相抗衡的市场竞争力。  



 05.

其他

26、《黑神话:悟空》两天狂赚15亿?


8月20日,国产游戏巨制《黑神话:悟空》一经上线便火爆全网。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依赖于手机游戏和低成本的快速盈利游戏,


但《黑神话:悟空》却采用了比较少见、风险较高的买断制,依据游戏效果的不同配置来定价,从200多元起步,最高可达1000多元。


评:冯骥,在《扬声》访谈中,提到这么一句话,“最后让你痛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底的沙子;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2024年,你用坚持和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上一层,看一层的风光。

----未来的你

别忘了记得点关注,人工码字,原创不易,谢谢你的转发。

个人微信:扫一扫,一起加入售前解决方案圈。

加我后台回复“GPT”领取售前Prompt工具包;

别急着走,有启发就“一键三连”,交个朋友,由于改版,劳烦大家动动大拇指点击一下“看一看”、“精选”,最好“⭐ 星标”一下公号,这样推文发出,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栏,辛苦大家了。




更多干货推荐阅读:

年度盘点|2023,无法撤回,史诗级的科技大事件?(技术篇)

年终盘点|再见2022,点亮黑暗的不是阳光是什么?(技术篇)


B端方案经理
关注,和从事解决方案一群人洞察科技金融本质。我是一名解决方案顾问,专职铲屎官,混沌及得到大学学员,金科创新特邀讲师;擅长B端商业模式,AI科技研究。从售前到咨询,成为GDP生产效率最高的人【关注回复获得GPT等效率工具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