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自己的教学习惯。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以教者的身份身处课堂时,很容易忽略或思考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因此,作为教师,要主动转变身份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进入课堂,学学其他教师的课,便能清楚学生心中所想。
古人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别人的课,就是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自己的教学镜像,而照别人课堂的这面镜子最重要的就是修正自己的教学衣冠。
教态管理很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显教师的教学气度。从教一段时间后,受倦怠感的影响,教师容易忽略自己的教态管理。随便的语言、随意的动作会让课堂教学氛围显得浑浊。老态龙钟的教学样态,容易让听众产生疲倦,甚至是分散注意力,从而游离在课堂之外。因此,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教态,让发生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即亲切自然又尤为必要。
教学语言很关键。
恰到好处和简明扼要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成功高效的关键。课堂上,学生是否愿意启动自己的思维,深度参与课堂,接收和发现的内容有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的教师能够在适切的时间,三言两语就点到教学的关键之处,而有的教师长篇大论却让人不知所云。
教学语言主要表现为课堂上的环节过渡语,教师的讲述,对学生的提问、点评等。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务必要最大限度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教师就必须精准组织教学语言,确保所讲的话逻辑清晰、目的清楚、让人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减少课堂上无效的教学语言,如口头禅、简单无效的提问(有没有、是不是、对不对等)。
认识学生是重点。
学生的认知元点应当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你的学生。教学实践中,之所以会出现教了不等于会了,会了不等于会用了的情况,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教师未能准确认识教学的对象。只有明确学生差什么,才能给予他们需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表现、课堂表现、基础状况,有深入全面的分析。如下图中考查学生识别实用类文本的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包括了: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而这段材料实际上需要学生区别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学生若只是将材料中画圈的两个例子孤立起来看,就很容易得出是对比论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不仔细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就无法准确疏通学生的堵点,从而降低教学的效果。
对于该题,学生之所以会犯错,问题或许不在于对“论证方法”这一知识的掌握上,而在于不能读懂材料。材料中所给的两个事例都是是为了验证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了说明这一类情况,因而是类比论证。
充分备课是前提。
一堂课是否讲的清楚、说的明白,让人听得愉快、学的高效,教师做到充分备课、深度备课是前提。教师是否充分备课,有经验的教师听几分钟就能识别判断。
经过充分备课的课堂,能够将时间花在关键处,减少无效的时间浪费。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每个知识,教师只有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才能全面贯通、上下联动各个知识,以及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进而看清知识背后的逻辑,教材编排者或者出题人的意图。如下图中的第五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是语文学科试题,但是教师将高中政治中的知识和方法,借用过来分析这个试题的材料背景和问题时,就能很好理解问题,从而解决和回答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只有在充分备课后,才能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了然于胸,在讲课时,才能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更不会让听者觉得课堂杂乱无章,没有轻重,不知所云。
总之,教师要学会成就自己的课堂。而成就课堂的方法有很多,善学习、勤反思、多听课、会备课是必然途径。当然,永远没有完美的课堂,每一堂课或多或少总会有遗憾,而正是这一个个遗憾,成全了教师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完善与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