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教育工作,离不开热爱、激情和坚持。只有心怀热爱,才能有所追求;只有充满激情,才能感染他人;只有一直坚持,才能成就梦想。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需求,作为教师,只有超越低层次需求,主动追求高层次需求,才有可能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显于形,也才有可能成为大家、名家,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直以来,对于如何避免或防止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很多学校作了许多有益尝试,比如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将教研活动纳入教师个人继续教育成长,出勤考核之中,但是这种外在的督促力量无论怎样监督有力,都不如教师自己主动追求学习进步来得有效。
前几天观摩了跟岗学校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会后也和他们的备课组长聊了下学校推进教研活动落地落实的一些做法。听完备课组长的介绍后,发现他们的很多做法与其他学校的有相同之处。但是这位备课组长说的“自己愿意干,然后就拉着自己的徒弟干,一带二、二带三、三带多,慢慢就有氛围了。”这一句话揭示了学校教学教研活动落地见效的关键。
学校的教研活动除了有必要的制度考核、机制激励之外,还需要发动教师的作用,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选好核心人物:即能胜任组长职务。
所谓核心人物,就是能够担任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的人。要担此重任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素质或能力,即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管理能力;有热心和奉献精神;有相应的专业能力。这个核心人物愿意静下心来带领组上成员相互分摊任务,共同进步。
激发共同兴趣:即有实际研修行动。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教研活动,一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碰撞、思想的交换、智慧的启迪。当团队中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畅所欲言交流研讨,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思考。因此,在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过程中,要以核心人物带动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的同志,从而影响组内所有成员,充分形成点线面相互链接相互影响的联动机制。每一次活动都应该让组内的成员有话讲,可以通过读书分享、经验分享、微讲座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搭建平台,这样至少可以让每一位主讲的教师能月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
制定一个目标:即有相同愿景目标。
只有组际间的人员有相同的愿景目标时,才能朝着相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共同努力。教研组备课组是同一个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平台,组内的人员要相互分享、一起成长、彼此帮助。充分挖掘组内资源,每一位教师可以成为被研究的对象,每一堂课可以成为被研究的内容,每一个活动可以成为被研究的素材,总之要充分营造学科组内的研修研学氛围。
教师不仅仅要追求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目标,还要有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意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人一生的必修课,所谓未来淘汰的一定是不能持续学习的人,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只有把每次研讨当做一次学习收获之旅来对待,才能以专业精神感染和影响人。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教研组最好的样态。而学科教研组最好的状态就是组内的各位成员既能一枝独秀还可以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