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此地此事,让我突然想到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写到的小林宗作校长为了让学生们对吃饭这件事更感兴趣,看见学生饭盒里的菜时,总会说这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教育家,因为他做到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同时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人应该干什么?
作为一名在乡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整整十年的教育人,见证并经历了乡村教育的酸甜苦辣,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除了有物产富饶的资源,景色秀美的山川,还有一群可爱的人,那便是师生。曾几何时,身边人都在感叹,随着城市化进程,乡村的师生越来越少了,乡村的教育越来越难办了。大多数声音,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困难比办法多。直到今天参观了山东即墨的移风中学后,恍然大悟,教育路上不是困难比办法多,而是我们的思考太少、作为太少、坚守太少。
移风初印象。
移风中学位于即墨区一个偏远的村庄,几年前,公交车就在校门外,拉着本地学生去其他地方上学,学校成绩从未离开过倒数三名的位置;现如今,生源回流,质量攀升。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所学校成为了强镇筑基的典范?进入校园后,逐渐发现了奥秘。
移风中学所有的墙面全都是涂料粉刷到底,不像其他校园的下半截墙面贴着瓷砖。即便如此,我们也很难发现墙面上有学生随意涂画、乱刻的痕迹,这个细节足以说明了学生们很爱惜校园,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成功。
在今天的参观学习中,学校的前校长李校长,带着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室,并介绍了他朴素的办学治校理念。学习完后,对于如何办好农村教育,我明白了其中的道——朴素。一位具有朴素思想的班长,带着一群朴素的教师,开展朴素的教育教学活动,办出乡村教育最本真的一面。乡村教育有其资源、条件的短板,因此乡村教育的出路绝不在于复制城里的办学模式与办法,应当向内求突破。正如那句:“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只有从内打破才是生命。”
移风再思考。
今天走访的移风中学和以往学习的学校,不太一样,它没有高大上的教学设施,也不位于繁华的都市。但它的内在充实多彩,或许因自己身在农村学校,因此,学完之后,有许多共鸣,有一些感悟,更有一些思考。我想,办好一所乡村学校,离不开“三有”。
一是有情怀。
教育人特别是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有教育情怀。要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既然选择了教育,就一定要躬身入局,痴迷其中。前天有位专家讲到,他这一生也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若要说自己的爱好,那便是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学校的教育事业中,最终才成就了一所全国知名校。
教育者一定要想着为学校留下点儿什么,留下的不一定得是肉眼可见的物质文化,它也可以是内在的精神食粮。教育管理者需要真情怀、真干事、真坚守,不能做指手画脚的批评家。少些官僚味儿,多些文化味儿;少些指责味儿,多些关心味儿;少些自我味儿,多些人情味儿。
二是有思想。
治学办校,搞教育,不像炒菜,只要无毒,能下咽,便能维持生命。而搞教育事关千秋万代,影响家家户户。特别是乡村教育人,更要激励和教育自己,认真办学,不负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望。老子《道德经》曾讲:“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治校办学也如烹饪小鲜一样,各种调料要使用多大比例,火候该掌握多大,才能让烹饪出来的菜品色香味俱全,很考手艺。即便是将同样的食材,交给不同的师傅,做出来的菜,口感一定不同,问题就在于制作人投入的精力,是否用心用情做事。
同一所学校交给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而领航人的教育思想则很关键。譬如移风中学的领航人,就确立了自己的办学标准——办好朴素的高质量乡村教育,因此,其所有的办学行为,都围绕着这一思想展开,遵循分析情况、找准问题、思考办法的路径,逐步破解了学校的办学难题。朴素二字,渗透了这名管理者的智慧,彰显了其独到的育人水平。对于乡村教育而言,朴素二字既妙又绝!妙在精准定位,绝在符合实际。
三是有办法。
教育是农业,既要扛住风吹雨打,也不能揠苗助长。学校发展的真正出路在于学校这一群人,是否真的有办法。而这所学校,做到了既有思想又有方法,既有思考又有行动。
首先是向内求。当看到学校里的葫芦画、泥塑之时,我被这位校长的思想深深折服。对于农村学校而言,要办好劳动教育或许没有城里学校的现代设施设备,但却有很多城里学校不具备的条件,移风中学可以说将这点做到了极致。它将学校周边的可利用资源全都搬进了教室和课堂,通过深度挖掘农村的资源,转化成教学活动,打造农村教育特色,让农村学生在学校也能找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学习兴趣。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的童年,经常和小伙伴们玩儿的游戏,这些游戏活动不就是最好的教学活动吗!游戏所用到的物质载体不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吗!如果有了这样的思考,还会再说我们没有什么设备之类的话吗?没有先进现代的设备但却有本真朴素的乐趣。
其次是向外求,也就是校长要善于协调外部资源,这也是校长专业标准中调适外部环境的要求。如:借用优质校的教研资源、家庭教育资源,通过借助优质资源,引进优质资源,创造展示机会,给予展示平台,这都是校长要积极主动作为的方面。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一定不是只盯着分数的教育,真正的教育一定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状况和学校现状情况,着眼于师生长远而又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总之教育需要安静和氛围,绝对不是人云亦云,相互模仿。最佳的办学方法就在于,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能够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办学不是一场模仿和大比拼,而是向内生长、向下扎根,成为最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