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对“课堂评价”的一些认识

文摘   2024-08-03 17:28   湖北  

提及“课堂评价”,相信大多数教育者对它既熟悉又陌生。

为何熟悉?因为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在作业批改中,教师会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在交流对话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可以说“评价”一事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教师更是时时刻刻在运用评价。

为何陌生?随着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已提出很久,但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及课堂中时,教师却缺乏有效的手段和策略,教师的“教学评价”和“课堂评价”的素养并不高,在平常的研修培训中,开展的这方面的学习相对较少。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却容易忽视评这一关键教学环节。具体表现为:

在教的环节,教师基本上都会提前备课,熟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制定教学任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学的层面,大部分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测试和练习的结果,并能给出适时有效的干预和督促。然而在评的环节时,教师或许并不太在意,譬如,学生上交的作业不会及时批改讲评,课堂提问的质量无效低下,作业布置随意,测试做完后不会评改反馈情况等。

正因如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教师是否重视并有效实施“课堂评价”的影响。可以这样说,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打通学习目标和课堂目标壁垒的最后一公里。

既然“课堂评价”对教学影响较大,那何为“课堂评价?”对于这个概念,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解释,笔者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层面通过观察、交流、作业、测验等手段,收集学生学习信息,为教和学的改进提供决策基础的活动。”

在“课堂评价”的定义中,可以归纳出进行“课堂评价”的方式,以及实施“课堂评价”的目的。从这一定义中,也不难发现,“课堂评价”具有诊断问题、收集信息、调整教学的功能。从这一层面上看,“课堂评价”犹如火车轨道,确保教和学这两个轮子,能够始终朝着课程目标的方向正确行驶。

从这个分析也不难看出,教师盲目赶教学进度或者肆意扩大教学容量的做法都不科学。在教学中应当为开展“课堂评价”留一些时间,让它发挥矫正教和学的行为,进而让教学少走弯路,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宏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将其拆分、细化,并一步步实现。其具体路径为:将课程目标转化为课程板块目标,然后拆分成单元目标,最后进一步细化为课时目标。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没有了以往的考试大纲、教学大纲等,取而代之的就是课程标准,因此,实施“课堂评价”就应当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设定目标,制定评价细则和标准。

“课堂评价”的落实需要依赖于一堂又一堂具体的课时实现,因而制定“课堂评价”标准的依据就在于准确确立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前面提到的具体路径,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的方法,就在于要在课程目标中找到学科大概念,然后围绕学科大概念发散其下位概念,建立概念系统,然后将每一概念对应到学科教材的具体内容中。

其可操作性办法就是,在课程目标中分析行为动词、核心名词、规定情境获条件等;然后再分解行为动词和核心名词,并将二者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具体的目标要求。当教师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标准后,便能制定课堂学习标准,然后依据这两个标准,确立“课堂评价”标准,只有当教师教的标准、学生学的标准和“课堂评价”的标准,真正实现三位一体之时,才能为教学的有效性保驾护航。

优秀度决定自由度
德育为先 教学并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