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小段历史,不得不说项羽可能是历史上最强势的领导人,谁不服打谁,出兵以来大小七十余仗每战必胜,只败了一次。
项羽不能说不强,结局不能说不惨,至今思项羽,除了不肯过江东,还有凄惨的结局。
项羽这个人在战场上无论单兵作战的能力,还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智力都没有缺点(即便在垓下之围的时候,也能凭借28位骑士杀他个汉军三进三出,十万汉军不敢向前),如果说有缺点,那么他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听起来像是绕弯子,其实逻辑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很厉害,六边形战士,那么这个人就会谁也看不上,如果这个人是个一把手,那就麻烦大了,因为治理千里疆土,百万将士,亿兆百姓,岂能一人独治?
项羽能够取得惊天动地的伟业就是因为他很厉害,五万楚军破釜沉舟一击歼灭秦国名将章邯和他的秦国精锐三十万,项羽的缺点也是太厉害了!
任人唯贤、因才适用是一把手最大的优点。而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能识人、信人、用人是一把手最大的缺点。
项羽东奔西走,击章邯,打彭越,征赵国,灭齐国。所到之处,每战必胜,每攻必克。
反观刘邦,打仗靠韩信,战略靠张良,后勤靠萧何,攻坚靠樊哙。除了逃跑时候的走位,一无是处。
就这么一个弱鸡流氓赢了天下无双的项羽,让人着实意难平。
意难平之余,不仅想问一下为什么弱势的一把手更容易创造出来强势的业绩?
这是因为弱势的领导只能依赖有能力的大臣,别无选择。如果同时拥有一双识人的慧眼,或者一个好的官员选拔机制,那么就会更加容易干出更加绚丽的业绩。
“弱鸡”皇帝宋仁宗
说说宋仁宗,这个的确没什么本事,打仗打不过契丹,读书读不过寇准,性格也优柔寡断,作为一把手他最大的优点是他知道自己的斤两,大事都交给宰执处理。死后在昭陵上还被人提了一首诗:
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
四十二年如梦觉,春风吹泪过昭陵。
在位42年,边将也不行,官吏也无能(边将无功吏不能)。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就是因为边将无功所以才没有兵役之苦,官吏无能才会有农桑不扰。
但就在这碌碌无为中,中国社会繁荣的时代却悄然来临。由于民间受到的干扰最少,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舒适,老百姓不用担心自己受穷,更不用担心来自官府的骚扰。而官员们也不用担心自己说错了话而掉头,即便当面和皇帝顶嘴,也不会受到惩罚。
仁宗朝由此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值得怀念的时代。仁宗死时,整个都城都陷入了巨大的悲伤,男女老幼哭成一片。
据当时七岁的邵伯温回忆,当死讯传到西京洛阳,城中军民妇孺,都向着东方嚎泣,烧纸的烟尘遮住了太阳的光辉。
有人从汴京带来消息,说整个京师自发罢市悼念乞丐小儿都在大内前,边哭数日不绝,边烧纸钱。有人在去往四川路过的深山里,竟然看到路边汲水的女人也拿着白纸哭泣。
这些人之所以痛哭,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人的死亡,而是在怀念一个时代。
中国皇帝在死后会被追赠一个谥号,表明后世对他的评价,之前“好”皇帝流行的谥号是“文”“武”“明”“章”等。
到了宋仁宗,对他心怀感激的大臣们却想上一个独一无二的谥号,以表明他的特殊性,于是提出了“仁”字,所谓“为人君,止于仁”,一个“仁”字,表明了一个时代的宽宏大度。
宋仁宗之后,各个朝代才出现了各自的“仁宗”,但更多只是照葫芦画瓢,谥号一致,却缺乏了他的实质:宽容和不干扰民间。
不仅宋仁宗,整个宋代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宽容时代。唐代的太宗纳谏带着很强的装模作样的痕迹,事实上,唐代宫廷和大臣之间内斗频繁,常常要置人于死地。宋代的皇帝却并不是装的,从宋太祖赵匡胤创立帝国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仁慈的基因。
宋太祖称帝三年后,就曾在太庙寝殿的夹层小间里立了一块碑,每年皇帝祭祀太庙,或者新皇帝登基,都由一个不识字的小宦官带领皇帝入内,对着石碑焚香、拜祭、默诵,将其中的嘱托牢牢记住。直到北宋灭亡,这石碑上的文字才流传了出来。石碑上只有简单的三条文字。
由于北宋继承了后周柴氏的江山,第一条内容是关于柴氏的,要求北宋皇帝不得对柴氏子孙用刑。就算犯了谋逆大罪,也只能赐他自尽,不能公开处刑也不准株连家属。
第二条是针对官员和读书人的,要求后代皇帝不得杀士大夫和上书提意见的大臣。
第三条表示如果有人违背了前两条,就必然受到老天爷的惩罚。
宋太祖以身作则,不杀大臣,不杀功臣,不杀谏官,他的作风不仅影响了后代,也影响了宋代的群臣。比如,以军纪严明著称的大将郭进曾经担任西山巡检,负责进攻位于现在山西的地方政权北汉,曾经有人诬告郭进谋反,宋太祖不仅不相信,还把诬告者绑起来交给郭进处理。
郭进也没有杀这个人,而是留他在军中。直到有一次与北汉作战,郭进把这人叫来,告诉他:这次派你去打仗,如果你打败了,就干脆投降北汉吧;如果打赢了,我上奏皇帝给你加官。这人非常感动,誓死力战,得胜而还。
有宋太祖的榜样在先,北宋的皇帝们大都遵循了祖训,不随便杀人,尽量不干扰民间,这种作风持续了上百年,到宋仁宗时期达到了高峰。
宋仁宗不仅对大臣和人民仁慈,即便对敌国,同样保持着谦让的作风。仁宗驾崩后,他的死讯传到了辽国,使者报信的一路上,老百姓无不聚在一起哭泣。辽国在位的皇帝是辽道宗,当他听到了消息,也大哭着抓住使者的手感慨说“四十二年不识兵矣!”
辽国感谢宋仁宗也是有道理的。宋仁宗时代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战争,甚至有的战争还打得很窝囊。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这一年,西夏人李元昊自称皇帝,随后双方发生了战争。
战争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小小的西夏在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寨接连击败宋军取得大捷,最后宋仁宗只好议和,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西夏向宋称臣。宋朝通过赎买的方式让西夏给了个面子。
在宋夏战争时,辽国也趁火打劫,以军事相威胁,希望从北宋获得好处。宋仁宗为了避免打仗,派大臣富弼去谈判富弼不辱使命,经过谈判,以较优惠的条件达成了和解。
去之前,北宋每年送给辽国岁币是银10万两,绢20万匹此次又增加了银 10万两,绢10万匹通过这种方式保持了双方的和平。
富弼归来后,宋仁宗想重重地赏赐他但富弼谢绝了,表示自己非但无功,反而有罪,不敢要求赏赐,只希望能够避过未来的指责。但宋仁宗还是很高兴授予他资政殿学士。
不久后,有人就向皇帝上书:“富弼没有功,反而有罪。”
宋仁宗不仅听不进去,还说只要能避免战争,有利于人民,不敢爱惜财物。
对方反问:“难道财物不是来自人民吗?”
仁宗表示:“财物的确来自人民,但这些财物不是一日取来,也不至于引起人民的困顿,而战争不管输赢,却可以在瞬间造成民生凋敝。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
对方继续反问:“这样会造成辽国的贪得无厌,下次他们不要财物了,而是要你的独生女儿,又怎么办?
仁宗回答:“如果对社稷有利,我怎么敢爱惜一个女儿?”
事实证明,辽国并没有贪得无厌,在新增了岁币之后,双方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这才有辽道宗感慨的“四十二年不识兵矣”。
从性格上说宋仁宗真软弱,毫无圣君雄主的样子,但是以当时的老百姓看请注意不是现在的老百姓,治大国或许真的不需要、不敢要、也不想要汉武大帝那样的雄主。
结语:
领导人有4种,第一种我厉害我知道,其他人谁都看不上,如项羽。
第二种我厉害但是我不知道,这种人我还没见过。
第三种领导人很平庸,但是没有自知之明,好大喜功,被人一捧就飘飘然了,如御驾亲征的明英宗,这种领导人当一把手最恐怖。
第四种领导人我资质平平,但是我心里清楚,因此要依赖聪明人共治天下,宋仁宗就是这样的一个资质平平的弱势皇帝,却也是一个为国家带来42年和平时光,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好皇帝。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来者可追,往者可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