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经济危机史

文摘   财经   2024-07-04 20:00   日本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这9经济危机和14个国家的政策得失和评分,经济危机史目录:

1637,荷兰郁金香危机,荷兰
1720,英国南海泡沫,英国
1929-1933,大萧条,全球范围
1973-1979,石油危机,全球范围
1992-1993年,欧洲汇率危机,欧盟区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墨西哥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范围
2008年,次贷危机,全球范围
2009-2012年,欧债危机,欧盟区



01 初代经济危机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

本次危机是由于郁金香花根的价格被炒高而引发的荷兰经济泡沫,导致郁金香花根的价格暴跌,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这次危机是由于郁金香花根的价格被炒高而引发的荷兰经济泡沫,导致郁金香花根的价格暴跌,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荷兰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次危机,只是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合同纠纷和维护市场秩序。
这次危机使荷兰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也促使荷兰人转向了更稳健和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如海外贸易、航运、金融等。
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

本次泡沫事件是由于南海公司的股票被炒高而引发的英国经济泡沫,导致南海公司的股票暴跌,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危机是由于南海公司的股票被炒高而引发的英国经济泡沫,导致南海公司的股票暴跌,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英国政府试图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和措施来挽救南海公司和市场信心,如禁止其他公司发行股票、赔偿受损投资者、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等。这次危机使英国经济陷入了低迷和混乱,但也促进了英国金融市场和监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因为当时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从100英镑涨到1000英镑,牛顿在股价上涨时卖出了自己的股票,狠狠地赚了一笔。

然而,后来他实在耐不住看别人赚钱的寂寞,又重新带着全部家当重新杀入了股票市场。结果他在股价暴跌时损失了大约2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300万英镑),这“当头一棒”其实也挺好,让牛顿知道自己的特长是物理学不是股票交易 。
1929年至1939年的大萧条

这是第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衰退,影响了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导致了高失业率、贫困、社会动荡和政治极端化。甚至可以说这次大萧条是二战的导火索。

在此危机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包括增加政府支出、提高社会福利、实行金融监管等措施,以刺激经济复苏和改善民生。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
,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3R”新政

救济主要针对穷人和失业者,提供金钱和物资的援助;复兴则是通过投资公共工程、调整农业和工业的生产规模、提高能源效率等措施,刺激经济活动和就业;改革则是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放弃金本位制等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至1938年期间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着重于救济和复兴,第二阶段主要着重于改革
罗斯福新政大大地缓解了大萧条的影响,提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信心。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也为后来的其他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了借鉴

1973-1975年: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是由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和提高油价引发的全球性能源和经济危机,导致全球通货膨胀率上升,经济增长率下降。


日本作为一个能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石油进口量下降了30%,石油价格上涨了300%,经济增长率从1973年的11.7%降到1974年的-1.2%。

日本为应对这次危机,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加强与中东石油输出国的关系、推动国际能源合作等措施,保证了石油的稳定进口。
提高能源效率:日本政府通过制定能源基本法、实施能源节约计划、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等措施,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节约水平。
发展新能源: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新能源开发计划、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鼓励民间投资等措施,加快了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伊拉克入侵伊朗引发的中东局势紧张而导致的全球性能源和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石油供应减少,石油价格飙升。

日本虽然已经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但仍然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石油价格上涨了150%,经济增长率从1979年的5.3%降到1980年的4.2%。

日本为应对这次危机,继续提高能源效率: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新的能源基本计划、实施更严格的能源节约标准、推动更先进的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等措施,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节约水平。
继续发展新能源: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新的新能源开发计划、提供更多的财政和税收支持、鼓励更多的民间投资等措施,加快了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些对策使日本成功地应对了两次石油危机,实现了经济转型和增长。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1980年代保持在4%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的能源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石油的比重从1973年的77.4%降到1985年的57.6%,核能和其他新能源的比重从1973年的1.9%升到1985年的8.9%。日本的能源效率也大大提高,单位GDP能耗从1973年的0.42吨标准煤降到1985年的0.24吨标准煤。

中国有句很有智慧的话,危机里面包含着机遇,看来日本不仅学到了,而且做到了。
日本应对石油危机的对策和效果对今天的中国仍有很现实的借鉴作用。而且我们的确在借鉴,比如新能源战略,风电和光伏战略等。
美国也采取了限制石油消费、增加石油储备、放松货币政策等措施,但效果不佳,导致经济滞胀和失业率上升。

同样的策略不一样的结果,那一定是执行出现了问题。


美国和日本采取了差不多同样的策略,但是效果相差甚远,一是美国人对政府号召不感冒,二是美国人对节约能源不感兴趣。


20世纪经济危机
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那就是专门攻击弱者——金融大鳄索罗斯

1992-1993年:欧洲汇率制度(ERM)危机

汇率危机是由于英镑、意大利里拉等货币遭到投机者攻击而引发的欧洲货币体系动荡,导致多个欧洲国家被迫退出ERM或贬值本国货币。
英国英国于1990年10月加入ERM,将英镑与德国马克挂钩,汇率波动幅度为±6%。然而,由于德国为应对两德统一后的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而英国为应对经济衰退而降低利率,导致英镑与德国马克之间的利差不断扩大,引发了市场对英镑贬值的预期。

当一个强者露出命门,比一个弱者更容易遭受到攻击——索罗斯


金融大鳄索罗斯第一时间嗅到了血腥味,通过借入大量英镑并卖出换取其他货币,形成了巨大的做空压力。

1992年9月16日,英国政府为了维持英镑在ERM中的汇率下限,采取了提高利率、出售外汇储备、求助于其他欧洲央行等措施,但都无济于事,最终不得不宣布退出ERM,并允许英镑自由浮动。这场危机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而索罗斯则凭借这次交易赚取了约10亿美元的利润,成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

据估计,英国政府为这场危机付出了34亿美元的代价,同时也使得保守党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意大利意大利于1979年加入ERM,将里拉与德国马克挂钩,汇率波动幅度为±6%。然而,由于意大利的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和政治腐败等问题,导致里拉与德国马克之间的利差不断扩大,引发了市场对里拉贬值的预期。

1992年9月16日,在英国退出ERM后,意大利也遭到了强烈的投机攻击,意大利政府为了维持里拉在ERM中的汇率下限,采取了提高利率、出售外汇储备、求助于其他欧洲央行等措施,但都无法阻止里拉的贬值。

最终,意大利不得不宣布退出ERM,并允许里拉自由浮动。这场危机给意大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估计,意大利政府为此付出了48亿美元的代价,同时也导致了政府的垮台和多次换届。
法国法国是ERM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将法郎与德国马克挂钩,汇率波动幅度为±2.25%。然而,在1992年至1993年期间,法国也受到了来自市场和民意的巨大压力,市场对法郎贬值的预期不断增强,民意对ERM和欧洲一体化的支持不断下降。

1992年9月20日,在一次全民公投中,法国以微弱优势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欧洲货币联盟奠定了基础。然而,在此之后,法郎遭到了更加猛烈的投机攻击,法国政府为了维持法郎在ERM中的汇率上限,采取了提高利率、出售外汇储备、求助于其他欧洲央行等措施,但都难以奏效。

1993年1月份,在经过多次协商后,法国与德国等国达成一致,将ERM中所有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到±15%。这一举措使得法郎暂时摆脱了投机攻击的威胁。

这场危机给法国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然而,法国也坚持了自己对欧洲一体化的承诺和信念,为后来的欧元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发生的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震撼全球。
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水大池塘小。

金融市场开放过急,对外资依赖程度过高墨西哥通过金融开放和鼓励外资流入,1992-1994年每年流入的外资高达250亿-350亿美元。而外贸出口并未显著增长,外贸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1987年的9.4%增至1993年的31%,结果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赤字在230亿美元的高水准徘徊,使得整整个墨西哥经济过分依赖外资。

2. 地动山又摇。

政局不稳打击了投资者信心。1994年下半年,墨西哥农民武装暴动接连不断,执政的革命制度党总统候选人科洛西奥和总书记鲁伊斯先后遇刺身亡执政党内部以及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争权斗争十分激烈。政局不稳打击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进入墨西哥的外资开始减少,撤资日益增多。墨西哥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来填补巨额的外贸赤字,造成外汇储备从1994年10月底的170亿美元降至12月21日的60亿美元,不到两个月降幅达65%。

3.偷鸡不成蚀把米。

忽视了汇市和股市的联动性,金融政策顾此失彼墨西哥政府宣布货币贬值的本意在于阻止资金外流,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但在社会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极易引发通售货膨胀,也使投资于股市的外国资本因比索贬值蒙受损失,从而导致股市崩塌。股市下跌反过来又加剧墨西哥货币贬值,致使这场危机愈演愈烈。

墨西哥经济遭受重创,1995年经济萎缩,通货膨胀率达到52%,失业率达到7.4%,贫困人口增加了300万。
墨西哥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也产生冲击作用,尤其是对拉美国家。由于外国投资者害怕墨西哥金融危机扩展到全拉美国家,纷纷抛售这些国家的股票,墨西哥比索的崩盘致使整个拉美都陷入了危机之中。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由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货币遭到以索罗斯为首的投机者攻击而引发的亚洲货币体系动荡,导致多个亚洲国家出现货币贬值、资本外逃、银行倒闭、股市暴跌等现象。


我想让政府听听我的声音,不知道为什么政府有时候并不想听——索罗斯


1997年,索罗斯狙击泰铢。当时,
东南亚诸国存在经济实力下滑和固定汇率制不匹配的弱点,索罗斯攻击泰铢引发金融危机,泰国、印尼等国应声倒下。

泰国政府最初试图通过提高利率、出售外汇、实施资本管制等措施来维持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
但由于外汇储备不足和市场信心低迷,最终失败,不得不在1997年7月2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转为浮动汇率制度。

这次危机使泰国经济陷入了深重的困境,GDP下降10.8%,失业率上升6.4%,贫困人口增加300万。

大鳄索罗斯刀锋直指香港。香港当时采用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但由于香港经济泡沫已经形成,房价和股价过高过热,市场对港元贬值的预期不断增强。索罗斯看准了这一机会,通过做空港元、港股、港债等方式,试图迫使香港放弃联系汇率制度,并从中获利。

然而,香港政府和金管局采取了果断和有力的措施,通过提高利率、出售外汇储备、干预股市等方式,成功地抵御了投机攻击,让索罗斯前期在香港赚钱的全部又吐了出来。这场危机给香港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但也展示了香港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秩序的决心和能力。

此次,危机中泰国在索罗斯的攻击下举手投降,泰铢应声倒地。香港一开始表现也很惊慌失措,好在能够稳住阵脚击退来犯之敌。


香港能让索罗斯无功而返原因有二,一是香港有足够多金融精英在智力足以匹配索罗斯,二是香港背靠大陆,有无穷无尽的子弹。

韩国当时韩国遭受了投机资本的猛烈攻击,韩元大幅贬值,外汇储备告急,经济陷入困境。为了应对危机,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助,获得了58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但也不得不接受IMF的严苛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民众展现了惊人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一些大型企业和社会团体发起了一场捐献黄金的运动,以增加外汇储备,稳定汇率,挽救国家经济。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

据统计,从1998年1月到4月,共有360万人参与了捐献黄金的运动,捐出了约227吨黄金,价值约20亿美元。
有的人捐出了自己的婚戒、项链、耳环等首饰,有的人捐出了自己的奖牌、纪念币、工艺品等收藏品,有的人甚至捐出了自己的假牙、眼镜架等日用品 。
有的人在捐献时流下了眼泪,有的人在捐献时高呼口号,有的人在捐献后收到了感谢信和纪念品。许多人表示,他们捐献黄金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在这场运动的推动下,韩国政府和民众加快了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成功地渡过了金融危机,并在1999年实现了10.9%的经济增长率。2001年,韩国提前偿还了所有IMF贷款,并成为亚洲第一个从IMF援助中完全摆脱出来的国家

韩国国民精神这次的表现的确让人动容,韩国的国民精神是泰国所不具备的,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对政府的信任。历史上以这种方式度过经济危机我还没听说第二个。

中国:中国政府坚持不贬值人民币,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和支持出口。这次危机使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较高水平,GDP年均增长8.1%,失业率保持在3%左右。

中国政府借此机会加快了国有企业、金融体制、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提高了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1世纪经济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

是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和金融衍生品风险暴露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银行业瘫痪,信贷紧缩,贸易萎缩。

中国
通过实施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刺激计划,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住房等领域,以扩大内需和保障民生。
总的来说,4万亿政策的效果是显著的,第一是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4万亿政策有效地刺激了内需和投资,提高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

据统计,2009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4%和10.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2009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1170万和1180万,超过了当年目标。
第二,改善了基础设施和民生:4万亿政策大力投资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交通运输和防灾减灾能力。同时,4万亿政策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持,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第三,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4万亿政策加强了对自主创新、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同时,4万亿政策也鼓励了中小企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

而欧洲则采取了财政紧缩和结构性改革等措施,试图解决欧债危机,但效果不显著,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和社会动荡。

我知道很多人对四万亿政策有批评,但是四万亿之后中国开始腾飞也是不争的事实。

2009-2012年:欧债危机

是由于希腊等欧元区国家债务水平过高而引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多个欧元区国家出现债务违约风险、信用评级下调、财政紧缩、社会动荡等问题。
希腊希腊政府在欧盟和IMF的援助下,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财政紧缩和结构性改革措施,包括削减公共支出、提高税收、裁减公务员、放松劳动市场、私有化国有资产等。

希腊政府在欧债危机中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与欧盟、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签署了三个救助协议,分别于2010年5月、2012年3月和2015年8月达成,总额达到2890亿欧元。这些救助协议的目的是为希腊提供贷款,以帮助其偿还到期的债务,避免违约和退出欧元区。
接受了救助协议附加的严格的财政紧缩和结构改革条件,包括削减公共支出、提高税收、裁减公务员、降低最低工资、放松劳动市场规制、私有化国有资产、改革养老制度等。这些条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希腊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恢复其经济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参与了两次债务重组,分别于2011年10月和2012年3月实施,涉及对私人债权人的发行新债券换旧债券(PSI)和对官方债权人的延长还款期限和降低利率(OSI),总额达到2060亿欧元。这些债务重组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希腊的债务负担,提高其债务可持续性。

希腊政府成功地将其财政赤字从2009年的15.4%降至2016年的0.7%,并在2016年至2018年实现了初级财政盈余。然而希腊政府削减公共债务的表现并不理想,2011年172.1%升至2018年的181.2%,仍然远远高于欧盟规定的60%上限。
在经济方面,希腊经济在2010年至2016年间累计萎缩了26%,失去了近四分之一的产出。在社会方面,希腊社会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失业率从2009年的9.6%飙升至2013年的27.5%。希腊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人均GDP从2009年的23186欧元跌至2018年的18064欧元。
德国德国政府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和债权人,承担了主要的救助责任,并推动建立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和欧洲稳定机制(ESM)等救助机制,为危机国家提供贷款或购买其债券。

德国政府还主张加强欧元区的财政纪律和经济治理,要求危机国家实施严格的财政紧缩和结构性改革,以换取救助资金。这些措施使德国在危机中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和信誉。


德国表现得就像一个操不完心的大妈,既要收拾乱糟糟的屋子,又要唠叨新的规矩。离了德国这个妈,欧盟这个家早散了。
德国在欧债危机中积极参与欧元区的救助机制,为面临债务危机的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担保,防止危机扩散和欧元区解体。

德国是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和贡献者,为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的救助方案提供了最大的份额,也为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和欧洲稳定机制(ESM)提供了最大的担保额度。
坚持推动欧盟的财政紧缩和结构改革,要求受援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削减支出、增加税收、裁减公务员、放松劳动市场规制、私有化国有资产、改革养老制度等,以降低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恢复经济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反对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或让欧洲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认为这些措施会增加德国的借贷成本和运行风险,削弱重债国实行改革的动力,违反欧盟条约的规定。
德国毫无疑问是欧洲领袖,为维护欧元区的稳定和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经济表现方面,德国受到危机的冲击较小,经济增长率在2010年至2012年间保持在3.4%、3.1%和0.9%左右,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德国的出口和投资表现强劲,失业率下降至5.5%,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德国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也得到有效控制,在2012年分别降至0.2%和81.9%。
在社会影响方面,德国在危机中保持了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财富再分配,维护了社会稳定。德国劳资双方通过成熟的谈判机制有效化解了潜在的社会矛盾。德国也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推动欧盟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和政治联盟。
西班牙西班牙政府在欧盟和IMF的援助下,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财政紧缩和结构性改革措施。
西班牙在欧债危机中申请了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救助,获得了总额为1,000亿欧元的贷款,用于重组其陷入困境的银行业,防止其金融体系崩溃。
实施了严厉的财政紧缩和结构改革以降低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推动欧盟的一体化和治理改革,支持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和政治联盟,加强财政监督和协调,增加欧元区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西班牙成功地将其财政赤字从2009年的11.2%降至2018年的2.5%,并在2019年实现了初级财政盈余。西班牙还将其公共债务从2014年的100.4%降至2018年的97.1%,虽然仍然高于欧盟规定的60%上限,但已经有所改善。
在经济方面,西班牙经济在2010年至2013年间累计萎缩了6.6%。
西班牙失业率从2008年的11.3%飙升至2013年的26.9%,虽然后来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2018年的15.3%。西班牙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人均GDP从2008年的25300欧元跌至2018年的24000欧元。
爱尔兰爱尔兰政府在欧盟和IMF的援助下成功地恢复了经济增长和市场信心,成为第一个退出救助计划的危机国家。

爱尔兰获得了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救助,总额为850亿欧元的贷款。实施了严厉的财政紧缩和结构改革,包括削减公共支出、提高税收、裁减公务员、降低最低工资、放松劳动市场规制、私有化国有资产、改革养老制度等,以降低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恢复经济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爱尔兰成功地将其财政赤字从2010年的32%降至2018年的0.1%,并在2019年实现了初级财政盈余。爱尔兰还将其公共债务从2013年的119.5%降至2018年的63.6%。
爱尔兰经济在2008年至2010年间累计萎缩了10.4%,失去了近十分之一的产出。爱尔兰经济在2011年开始复苏,增长率为2.6%,并在2014年至2018年间保持在5%以上。
爱尔兰人民人均GDP从2008年的44000欧元跌至2010年的36000欧元。


 经验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答案。

增加政府支出和社会福利,以刺激经济复苏和改善民生。政府投资就有新增就业,政府发钱就能刺激消费。这是罗斯福新政的答案。
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新能源,以应对石油危机和减少对外依赖。这是日本在1970年代的成功做法。
实施财政刺激计划,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住房等领域,以扩大内需和保障民生。这是中国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措施。
实施财政紧缩和结构性改革,以降低债务水平和赤字率,提高竞争力和效率。这是欧洲在欧债危机中的策略。
求助于国际组织或其他国家,获得紧急贷款或救助资金,以缓解金融危机和外部融资短缺。这是泰国、韩国、墨西哥等国的选择。

当初他们说我太年轻不懂爱情,现在又说我太老不需要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

最初,国家政府太年轻不懂经济危机,不知道如何干预,甚至不知道需要干预。

近现代国家政府太老,行动迟缓、患得患失,政策左支右绌,看起来也不能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既是危,也是机。处理不好就是危险,处理的好就是机遇
1929-1933年的大萧条:苏联崛起,它没有受到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而是通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和国有化,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苏联很好地利用了危机的机会,吸引了许多西方的技术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水平飞速发展。
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日本崛起,它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核能和新能源、加强与中东石油输出国的关系等措施,成功地应对了石油危机,实现了经济转型和增长。日本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培养人才、扩大出口、促进国际合作等方式,迅速崛起。
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中国崛起,它通过实施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刺激计划,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住房等领域,以扩大内需和保障民生。这一策略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之一,中国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参与全球治理等方式,快速提高了自己在全球的地位和话语权。
好的政策积极作为,好的结果天时地利人和,比如罗斯福新政、中国四万亿和日本新能源改革以及韩国的全民献金

坏的政策胡乱作为,坏的结果也在所难免,比如墨西哥比索崩盘就是一个没有信誉的政府胡乱作为,资本早就预判了它的预判

很多政府都在尝试寻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全之策来应对经济危机,但是苏格拉底说:“答案就在问题之中”。

搞懂经济学,顺势而为之👆

来者可追,往者可谏。



商业往来
在商言商,往者可谏,来者可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