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说知识改变命运,也有很多人说认知即命运。其实这两种说辞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其实,只有一件东西在人生或者历史的长河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稀缺。水抓住了稀缺就等同于抓住了命运的衣角。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那一年,全国570万考生涌向考场,争夺27万的录取名额。
夺取不仅仅是27万受教育的资格,而是占据三十万不到的稀缺资源,更是前三十万参与治国理政的机会。
如此看来高考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一场改变命运的机会争夺。
然而现在每年近千万的大学毕业生,全国大学生总量已经达到2亿多。如果说读书无用,倒不是知识无用,而是知识的稀缺性大大降低。
物依稀为贵,物不稀奇,则不贵。
01 高考钉子户俞敏洪
1980前后那个年代,刚恢复高考使知识的稀缺性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路径。俞敏洪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
1962年9月4日: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农村家庭。
197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
1980年: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
1981年:第三次参加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
1985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师。
1991年:俞敏洪开始在北京的街头摆摊,教授英语,逐渐积累了第一批学生。
1993年:与两位同学合作,创办了新东方学校,开始正式进入英语培训行业。
1995年:新东方学校开始迅速扩展,成为北京最有影响力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
2000年:新东方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多家分校,成为全国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2006年9月7日成功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股票代码为“EDU”。
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新东方的市值在2020年和2021年达到历史最高点。2020年10月,新东方的市值曾突破300亿美元。
俞敏洪一个农村少年,通过三次高考考入北京大学,逆天改命,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也是历史洪流的潮头。
但是请注意,与其说是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倒不如说俞敏洪糊里糊涂的抓住了那个时代最稀缺的东西,改变了他的命运。
02 猪肉之王陆步轩
25年前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在众人质疑的声音中选择了卖猪肉,如今二十多年过去,陆步轩已经在广东湛江官湖村建立养猪基地,带领当地村民致富。
陆步轩出生于1966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他曾经在长安区柴油机厂工作,后来在下海经商,先后做过多种职业,最终以“眼镜肉店老板”的身份闻名。
2000年,陆步轩租了房子开起了肉店,但卖肉的生意并不容易。他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忙到头,交了水电费、房租后也就所剩无几。
2003年,陆步轩因媒体报道“北大才子街头卖肉”而出名,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
资北大卖肉陆步轩的“眼镜肉店”获得了美国溢价风头机构的投资意向。
2008年5月,在广州他认识了同为北大校友、同是“卖肉佬”的陈生。
2009年8月,陈生邀他赴广州相商,提出开办“屠夫学校”。
2011年12月,陆步轩带着自己花4个多月完成的《猪肉营销学》讲义走进广州“屠夫学校”当老师。
2016年4月19日上午,北京老国展4号馆的农展会上,陆步轩把新书《北大屠夫》的签赠设在了土猪壹号的展台里,吸引了不少人。
2018年,他和校友共同创办的“壹号土猪”已入驻全国近30多个主要城市,当年销售额达18亿元。
陆步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了整个穷困潦倒的命运,以及整个养猪模式。
陆步轩说:“知识改变养猪行业。
不管如何,仅仅从成绩来看,陆步轩确实做到了他所说的一句话——“办公室里难作为,卖肉案上写春秋”。
或许陆步轩那个时候,北大毕业生并不稀罕,但是猪肉行业的北大高材生却非常稀罕。
稀缺性的终结
然而,月有阴晴圆缺,水无高地长形。随着教育资源的普及,知识不再稀缺,读书带来的回报也在逐步下降。
根据最新的数据,2024年中国大专及以上人群的总数和占比如下:拥有大学(包括大专和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约为2.18亿。
40多年里,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也增加了将近40倍。当知识不再稀缺,那么带来的自然是学历贬值,读书改变命运的魔力不再。
数据统计
01 名校入职街道办
几年前,一份“余杭区街道办事处的录用人员名单”公示截图在网上流传,名单中清一色都是北大、清华的硕博,甚至还有生物学、地球物理等专业博士。
搁在40年前国家正值用人之际,这些高学历人才入职街道办是不可想象的事。究其原因是高学历毕业生越来越多,那么高学历的价值也会越来越低。
02 浙大博士送外卖
孟伟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系卓越工程师班、竺可桢学院公共管理强化班。
2014年,他被保送到控制学院智感所直博,师从张光新教授。读博8年一直到2022年都未能满足毕业要求,期间靠送外卖赚钱养家。
与8年没有足够科研成果反差很大的,是孟伟参加活动、获奖经历十分丰富,还在博士期间结婚生子。
孟伟曾受邀赴德国、加拿大阿尔伯塔、美国哈佛麻省、以色列理工学院等访问交流。
拿过浙江大学光华奖学金、社会工作和社会实践奖学金、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蝉联四届控制学院中控奖学金等。
这样一个履历优秀的人,都无法在毕业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当然这其中有部分疫情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历贬值才是那个最重要的影响。
只有稀缺才能改变命运
曾经几何时,稀缺披上知识和认知的外衣迷惑了很多人,其实稀缺性始终才是改变命运的核心因素。
无论是掌握稀缺的知识,还是拥有稀缺的认知能力。本质上都是因为这些东西在某一时期内具有稀缺性,从而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其实,不仅个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那些掌握了稀缺的资源也能够在历史洪流中逆天改变。
比如,在20世纪初至中期,那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资本。
财富500强就比较集中于能够集中大量资本的资本密集型和重资产型行业。比如,能源和电力:如标准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钢铁和重工业:如美国钢铁公司。铁路运输:如联合太平洋铁路。
那个时候谁能提供极具稀缺性的资本,谁就能够横扫千军,所向披靡。比如,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时候也孕育了很多巨无霸的重型资本企业,比如三桶油。
1971年是个转折点,布雷顿体系解体后,世界货币美元和黄金强行脱钩之后,资本不仅变得越来越多,甚至有点泛滥。
资本的稀缺性开始向技术转移。20世纪中期至末期,美国500强企业中出现了大量制造业和科技企业。
如,汽车制造:如通用汽车、福特(Ford)。消费电子:如IBM、惠普(HP)。航空航天:如波音(Boeing)、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
研发和技术进步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变得重要。虽然制造业也需要大量资本,但相比能源和重工业,其对技术和研发的依赖更大。因为自动化生产线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和工业自动化技术外溢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这方面技术的稀缺性大大地降低。
智力密集型企业和整合能力变得尤为稀缺,使得智力密集型和互联网企业在《财富》500强中崭露头角。
如,互联网和科技巨头:如苹果(Apple)、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Facebook(Meta)。生物科技和制药:如辉瑞(Pfizer)、强生。
创新、研发和知识产权是这些企业的核心资产,依赖高技能劳动力和科技人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资源。
可以看出,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资源从最初的资本和自然等稀缺资源,逐渐转变为技术创新、智力资本和信息的稀缺资源。
结语:
谁掌握稀缺资源,谁就能扼住命运的咽喉。过去如此,未来一样如此。稀缺性仍将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因素。
时代的变迁让北大博士卖猪肉和浙大博士送外卖成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因为每个时代的稀缺性不同。
未来什么是稀缺的?那么什么就是未来改变命运的关键。
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来者可追,往者可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