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到底是信心缺失,还是需求不足?

文摘   2024-09-26 20:00   上海  

当前市场到底是信心缺失还是需求不足?

信心是经济的“黄金”,它决定了投资者是否投资和消费者是否消费。它决定了经济这个螺旋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有效需求是内核,它决定经济运营最真实的健康程度

市场消费信心指标:
1.消费者信心指数:这是衡量消费者对经济状况满意程度的指标。如果消费者信心下降,他们可能会减少支出,这通常反映了信心的缺失  。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2024年7月份是86,九月份是91,对比美国是69,所以应了统计学那句话:“too good to be real."
2.市场成交量:如果市场成交量低迷,可能表明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未来市场持观望态度,信心可能受到影响  。
3.信贷需求:如果信贷需求减少,尤其是消费者贷款需求减少,可能表明消费者信心不足或需求减少  。
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消费数据肯定是下降的,因为大部分都是在储蓄和还债,没人加杠杆投资或者提前消费。
4.储蓄率:如果储蓄率上升,可能是因为消费者预期未来收入不稳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可能是信心不足的信号  。
需求不足的指标:
1.经济数据:包括GDP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如果这些数据显示经济放缓或衰退,那么需求可能真的不足 。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8月份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8.8%,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且创今年以来新高。
2.行业趋势:分析特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规模,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 。
3.企业投资行为:企业的投资意愿可以反映市场信心。如果企业减少投资或停止扩张,可能是因为信心不足或预期需求下降 。
4. 经济周期:分析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阶段,如果是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需求可能自然减少。
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前市场既有消费信心缺失,又有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有人会问区别在哪里?

市场信心缺失是心理上的毛病导致的情绪低落;有效需求不足是身体上的毛病导致的气血双亏。

这个问题重要吗?

当然,病不一样,药方自然不一样。

消费信心不足,处方:
财政刺激:通过降低税费、提供补贴、发放消费券等方式。
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意愿 。
提高就业:通过促进就业,保障居民收入,从而提升消费信心 。
降利率: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提供优惠信贷条件,刺激消费 。
有效需求不足,处方如下:
财政支出: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公共项目等举措,创造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
货币政策:通过降息、降准等手段,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融资成本 。
优化收入分配:通过税收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方式,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
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是技术进步。

如何判断属于哪一种?

信心不足:有钱不敢花;有效需求不足:想花但是没钱。

为什么我们稍微有点水平的经济学家都会一致反对刺激消费?

就是因为消费者没钱,消费是刺激不起来的,这属于有效需求不足,而非信心不足的问题。

有些人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市场是处于第一种情况,即信心缺失,有钱不敢花,刺激一下就消费了。



信心为什么会缺失?

1.外部不确定性增加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摩擦使中国市场面临外部环境的压力。
例如,过去几年中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型企业的打击,使得一些行业的投资者和企业信心受到挫伤。
同时,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加剧了对外部需求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感。
2. 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波动
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是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房地产业的政策调控和金融去杠杆化使得市场信心受挫,部分投资者对未来不确定的房产价格走势保持观望态度。
这种情况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在房产投资上变得更加谨慎,直接影响了市场整体的投资热情。
3.政策预期与市场反应
政府出台的多项宏观调控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会抑制市场活力。
例如,“三去一降一补”的结构性改革虽然在长期上有助于经济结构优化,但在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面临的压力加大,市场对政策效果的短期反应并不乐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市场信心。
市场信心不足,要让老百姓敢消费,能消费。能消费即有能力消费,敢消费即有信心消费。
市场信心不足,要让企业敢投资,能投资。能投资即有资金投资,有低成本融资渠道投资,敢投资即有信心投资,有政策信心投资,有市场信心投资。

为什么有效需求不足?

1.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
虽然过去很多年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很快,但部分群体的消费能力没有显著提升,但是负债却在快速上升。
根据数据,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信贷负担加重,导致消费者在面对大宗商品(如房地产、汽车等)时更加谨慎。这种消费信心的减弱,实际上与内需不足直接相关。
中国家庭负债占GDP比重:
2.企业对未来需求的保守预期
许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虽然拥有扩产的能力,但由于对未来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预期,他们选择控制产能扩张甚至不扩张。
这种行为不仅抑制了企业的投资增长,同时也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消费动力的不足。
3.国内经济转型带来的阵痛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过去依赖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模式逐渐被新经济领域和消费驱动所取代,然而替代的过程很漫长。
在短期内,传统行业的增长动力衰减,而新经济尚未完全接棒,导致内需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需求不足,要提也要降。提高居民收入,提高企业信心。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降低居民税费负担。

信心缺失和需求不足并非彼此独立的两个问题,它可能是相互交织、互为因果的一种状态。

信心缺失导致企业和消费者更加谨慎,推迟或减少投资与消费,从而直接导致需求不足。而需求不足反过来又削弱了企业的生产意愿与投资积极性,使得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信心的下滑。

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信需双杀,有效需求不足同时又信心缺失。这是一个致命的死亡螺旋。

改革开放向谁开放?

应该向更广阔的市场开放。

市场不是人头的总和,市场是有消费能力人头的总和因此改革开放应该向那些发达国家开放。

改革开放改革什么?

哪里有问题改哪里,而不是哪里好改改哪里。改革的目标是降低交易成本。

内循环的前提是内需的池子够大,大到可以吸收我天朝的产能。内需大的前提是人多、钱多、消费旺,目前除了人多,其他两个条件还目前不成熟。

最怕的是,本来就有效需求不足,还要置气内循环。

宏观经济为什么靠大放水刺激不动了?

宏观经济发展就像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当你宏观经济高速成长处于青少年时期,吃吃喝喝个子就长高了,身体就长壮了。即便生点病吃一顿就好了。

过了中年吃吃喝喝也不长个了,生了病得吃药。因此,大规模投资就能刺激经济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也回不去了。

未来经济发展会怎样,欢迎阅读:👉经济,何以至此,何去何从?


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来者可追,往者可谏。



商业往来
在商言商,往者可谏,来者可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