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爸说】清华北大985在挑什么样的学生?

文摘   2024-12-06 12:33   江苏  





















































拉伸大脑的功能
















































你们完成刷大纸(花果山术语)的同学,自己统计一下,昨天专注用在大纸上的总时间,是多少小时?很少有超过4个小时的!

你们放假在家,即使“别的啥也不干”,就开出一天当做特区,专注地只做这一件事,你们也很难超过4个小时......申爸指专注写的时间,看着大纸发呆的时间咱们不算。

你们还记得申爸提到过的同学赵彬吗?他能一口气连续搞15个小时 ,并且,一口气干两周,一天不停。

有个事儿,同学们一定要想清楚。你们都知道苏炳添,对吧?他是跑得最快的中国人,百米能跑到9秒83,跟飞起来一样快。

你说,一个人怎么才能跑得快啊?

加强腿部的训练么。跑是人的腿这个器官的功能,谁要想跑得快,他就得去有针对性地对这个器官进行训练。这是很明显的道理。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如果苏炳添能跑到9秒83,那他训练的时候,就一定要快跑。他一定不能日常的训练,跑16秒就行了,然后天天跑。

16秒是个什么指标?

是高中生的百米及格线。这个意思是说,拿16秒来训练腿这个器官,哪怕他练上80年,他也成不了苏炳添。这个道理都理解吧?同意吧?

我们说,跑是腿这个器官的功能,那么,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学习是脑这个器官的功能。大脑也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么。

这有什么不对的?

你们说,清华北大985什么的,他们在挑什么样的学生入学啊?

你拿百米比作学习的话,田径短跑国家队选的是所有年轻人中,腿这个器官功能最发达的那几个么;同样,北大清华985是挑选脑这个器官的功能最发达的那些学生么。

这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每年全国有一千万学生参加高考,清北总共招多少个?6200个;985大学统共招多少个?61000个。这也就是说,清北招生率是0.062%;985的招生率是0.61%。

他们把每年脑的功能排名在前6200个和61000个招进去进一步培养。

你们这里有高三的同学。赵彬呢?在大一的上学期期末考试,就可以每天15小时,一连14天连轴转了。他只比你们大一岁半。你们想想,他的那个脑作为一个器官的功能强度,比你的这个大脑作为一个器官的功能强度,强多少?

目前,你们还没有几个能够在一整天的时间里,别的什么都不干,全力保障用脑的前提下,你刷大纸超过4个小时的,而他一口气儿能干15个小时.......

可是,这个话要说回来:你们到了4个小时刷大纸的同学,对吧?你们一个月之前,不要说4个小时刷大纸,就算是“你能把一页A3密密麻麻”,你们自己都不相信!可是,短短的两个星期,你们就能做到这样了:你们的进步速度快么!对不对?

你们距离大一的寒假,还有多长时间?按照现在这种进步的速度,不要到大一,不需要到高考,你们再有个三两个月,你自己大脑的功能,就超过赵彬了!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要想办法,让自己能够走完这三两个月!你只要走完这三两个月,你就进那前0.062%了!

我们不是苦逼哄哄硬走,走不了的。要设法利用大脑的特性,让自己自然舒服地走过这个过程。硬顶是不行的。努力是要的,但不是硬着头皮去逼自己硬上,而是要遇事想办法,巧妙地上。

遇事就想办法,自己立刻不断马上地去尝试,不断改进,这也是需要努力的!我们的努力指的是这种努力。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以为说,我每天完成老师的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我的大脑,功能就强了。根本没有这种事情存在的!

如果谁这样做,他不过是在每天都跑16秒,一连跑高中三年,然后幻想毕业的时候拿百米冠军么。

这个大脑的功能,跟作为器官的腿一样,你要拉伸,不断地自我挑战自己的极限才行。

每天努力地、稳定地干同样的事情,上课写作业.....走到底,也只能让你“维持住目前的这个排名”而已。

申爸给你们举例子,说怎么“巧妙地”拉伸自己大脑的功能。

咱们说,高三的同学。你们都知道,高三现在已经开始高考总复习了,他们的时间非常紧张。按照一般的不动脑筋的想法,他们是没有办法刷大纸的。

可是,你们已经成功地刷完一张大纸的同学留意了没有:你们刷这张纸的时间,是多长?一个半小时而已。高三总复习的同学,每天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总共是多少?肯定超过一个半小时么!每天一节数学课,就40分钟了,他不写数学作业?

那他怎么完成他的大纸挑战,并且可能做得更好?

一边听讲,一边自己在大纸上把讲的题,独立去做么。老师讲题,如果会,他就脱离老师的讲课进度,以最快的速度做完;如果不会,就老师一边讲,自己在下边一边做么。

以前是傻乎乎呆呆地坐在学位上,“听”老师讲;现在,动手,把讲的题,往大纸上写。如果老师讲的题,自己会,一道题,自己十五分钟就做完了.....而老师那边,要整整一节课才讲完这道题,老师要照顾的是整个班级.....

那剩下的25分钟,怎么办?写数学作业么。他在数学课堂上,写数学老师留的数学作业,没毛病吧?

他数学课堂上把数学作业做完了,那课后写数学作业的时间,不就富裕出来了?拿来干什么,自己去做捋出来的“不会”的或者“不确定”的题么这样。

同样的学习时间,他不是既快又好地把老师的要求完成了,同时,顺带又把自己对自己大脑的拉伸挑战,完成了么?

咱们又没说,大纸上写的题,必须是“额外找来的”题,你什么题不都能拿来,写在大纸上迎接挑战的么?它只要是数学题。

你们相信有“后来居上”这回事吗?无论相信与否,总是有人能“后来居上”。

要学会“站在终点往回看”:假设说,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已经习惯每天轻轻松松划拉完一页大纸,满满当当地。那个时候,容易的题,够刷吗?肯定不够么。把难题也放进来刷,才能满么.....甚至,你把手上所有的练习册卷子,全都刷两遍,也填不满“每天密密麻麻的一页大纸”啊!难题.....早包括进去了么。

所以,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要能把一页大纸,以最快的速度,刷得满满当当——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的“拉伸”

你拉伸了,再拿拉伸的大脑,去应对没拉伸时候的难题,那些就不叫难题了。干嘛非得死死地咬住没拉伸的大脑的难题不放?

这是个合理的目标。但是目标要分步实现:

第一步,先轻松刷满,拿合适难度的题去刷;

第二步,逐渐地把捋题过程中所有未决的题都清掉。

当然了,每天刷大纸,可以放一两道难一点的题在最后。刷出来好,刷不出来,就先算了。反正每一道题最后都跑不掉,非得争早一两个星期,晚一两个星期,干嘛?没必要。不会的,随着自己大脑的拉伸,慢慢加。

自己要琢磨的是:

以一个什么样的速率,往里加,自己最巴适。

不断探索,

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题集。

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自己去完成。

一旦完成,第一时间拍照群里秀。要是说几句自己选题的考量,或者自己的新感受,明天的计划,那就更好了。




扫码进群

欢迎加入花果山




花果山行
深耕家庭教育十五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