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安全
ZHUYIANQUAN
我在等客户,没事,接着写一点儿。
大申长这么大,最令我瞠目的一件事情是:在某个阶段,孩子的方向感极强,记路。
大约在孩子一岁四五个月的时候,为了给孩子更多的新鲜环境和感官上的刺激,我带他去大的商场,主要是国贸、东方新天地、东方广场等几个shopping mall。
去过这几个商场的朋友都知道,它们的洗手间藏得都很深。从应急门进去,要拐好几道弯,甚至再穿过几道门,才能到洗手间。
小家伙在洗手间尿完哗哗之后,栅巴栅巴地往回走。我跟在后边,一边任凭他领路,一边吃惊:不管多么复杂的来路,孩子都能原路退回,从不出错!哪怕是第一次去的一个洗手间,路再复杂,也不出错。妈妈就不行,出了洗手间的门儿,就呆头呆脑地往相反方向走!
很长一段时间,我拿这事和安全性跟朋友们谈话,用来证明“孩子有些能力是天生的”。
不怪我有这样的结论,那些地方的洗手间路径之复杂,就是我,有时候进去了,也找不到出来的路。考虑到我认字,有些地方还有标志辅助我寻找出来的路。小家伙是根本不认字的,他竟然能够丝毫不差地退出来。
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我说过,我以前从来都是不承认有什么“天才”这么回事的。有了这件事,不由得我不相信。
我身边的那帮狐朋狗友,没有一个相信有天才这么回事的。讨论起来,我就拿这个做例子,有鼻有眼儿,事实确凿,无可辩驳。
搞得这帮唯物主义者,没得话说:还没有孩子的,我就说,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咽得他们干瞪眼,没办法,谁让他们没孩子呢?至少在有孩子之前,没得反驳我,只能暂时接受这个结论.
那些有孩子的,当初没仔细观察这个事情,等我一说这事儿,拼了命也想不出“当初”是怎么回事了。悔得肠子都青了。
孩子的方向感很强,还有一个表现:不会睡“魇着”。孩子在睡觉,有时可能在做梦,做着做着,忽然想撒大哗哗,就醒了。闭着眼睛,摸索着下地,到卫生间去尿哗哗。
这种情况下,大申从来都不转向,也不会磕到哪里。孩子就是闭着眼睛,也能够摸到卫生间,找准马桶,哗哗完了,再摸回来,找准自己的小被窝,倒头接着睡。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在“安全性”这个标题下面说的几件事情,除了叙述得热闹之外,内部之间是没有什么逻辑性的。特别是,在第一部分的开头,我把它们都归到“独立”那个总的主题下面。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情和我的思考,这些事实可能永远都是没有逻辑的,相互独立的主题了。
终结篇
无心插柳柳成荫
ZHONGJIEPIAN
这篇是最难写的,陆陆续续写了好几天。
孩子会走路之后,我和妈妈只是觉得孩子路走得比较稳,不太爱摔跤,仅此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
转机出在孩子快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他去商场,我惊讶地发现,孩子认路的本领消失了!
从前,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因为好玩,所以,让孩子认路,是每次我带他出去,都要玩的游戏。后来,时间长了,热情过去,认为认路已经是孩子的一个本事,不需要再去关注。
那天,我又带他到商场,去过洗手间之后,我想再玩一次认路的游戏。孩子从洗手间出来,稍稍迟疑了一下,就向来路相反方向走去。
孩子的那个本领没有了!
我的失望,无以复加。一边领着小家伙往出走,我一边伤心的想,看来,大申是没什么天分的。
“我的孩子有些天才的成分”是每个父母在潜意识里面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我还没有见到哪个父母公开承认,但却是普遍存在。除非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很多父母可能会矢口否认这一点,但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请一个还没有小孩的人,到这个论坛里面看一下帖子,“一群自恋的爸爸妈妈在那里自夸耀自己的孩子!”那个家伙很快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然后不再到这里来,直到他自己也有了孩子。
小家伙丧失了认路的本领,本来可以有很多的解释。在孩子有天才的成分的假设下,也会有一千种说得通的解释,但当时我没有从这个角度想。
前面说过,我拿这个做例子,跟无数的人吹牛过“天生说”。现下,这个例子活生生不存在了,冲击如此之大,我的思路直接冲向这个假说的基础:小孩子天生不同。
既然原来的基础已不存在,我要快速梳理逻辑链条。
首当其冲,就是基本假设。基本假设又回到我没有孩子之前的状态:我坚决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这回事。现在,要把这个基本假设明确下来。
合理的基础应该是: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什么具体的东西都没有。千百万年的进化,让孩子的小脑袋中进化出各种各样的思维的基础机制。当小孩子离开妈妈的身体,小脑袋中带着为各种可能已预设好了的机制来到这个世界。
现在,需要一个个“第一推动”,一个个地把基础机制激活,形成孩子本人独有的一个个具体的东西。
回到前面“安全性”的四个话题,逻辑的线条是这样的:
在小申学习走路的时候,爸爸妈妈本来是从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的考量出发,有意识不去帮助他,任他自己摔跤成长。这和“安全性”本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小家伙自己一次次地软倒,尽管不哭,但不能说不疼。小家伙内在的“要站起来”“要走”的本能如此强烈,让他一次次克服这个苦痛,站起来,走。因为疼,他幼稚的小智慧本能地要避免疼,这样的假设合理。
还有,在小家伙自己往起站的过程中,很可能磕到过床角桌沿,那一下子,格外疼,小家伙当时可能哭了,可能强忍着,没哭。
当时没有有意识地观察这个事情,事实已完全湮灭,不可考。
因为他的小智慧已经发展到要有意识地避免疼,当然更要避免“格外疼”,所以,走到床边、桌脚的时候,就会小心翼翼地软倒,坐下来,以免磕到,格外疼。
因为站起来是“高”的,从“高”的状态掉到“低”的状态会疼,他的小智慧告诉他,爬到椅子,床,沙发等更“高”的东西上面,要格外小心,掉下去会更疼。
这就是孩子不“掉下去”的原因。
我很怀疑,在孩子刚刚能站会走的时候,他曾经从什么地方掉下去过,非常疼,非常的疼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非常的注意,不要掉下去。
既然要走路,要安全,避免疼,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一旦搞错了,又没人帮忙,自然,走路的时候认清“方向”是最最关键的事情。小东西在刚刚会走的时候认路,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那个阶段,他在走路的时候,一定是一边小心地上的路,看是不是有障碍,一边留心自己走过的路,记得路是怎么走的。这些都是孩子从怕疼出发,自己发展出来的能力,没有人刻意去教的,都是些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这样的解释说得通,至少比“天才说”更靠谱。
整个事情的核心是孩子在很小,开始扶着东西往起站的时候,就从自己的教训中懂得,自己要小心。自己懂得小心,孩子自己就开发出此后一系列让人惊叹的在安全性方面的特点。那些特点的获得,爸爸妈妈根本没有操一点心。
从独立性出发,爸爸妈妈做对了一件事情。孩子在这件事情中获得的经验,孩子自己却用到了自身安全方面,让爸爸妈妈省去了好多好多麻烦。这在当初是根本没有想到的,当属“无心插柳”之列。
人类生产领域中,有质量管理这一说。在质量管理中,对“质量”的定义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把握住孩子的“第一次”黄金机会,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