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游苏宁《老游评书》:学术出版的业界翘楚,同频共振的人生挚友

2024-11-19 11:30   上海  
撰写 / 游苏宁

●  ●  ●

恰逢帝都金秋,在收获的季节中,有幸获赠惺惺相惜多年的同侪林鹏先生的新作《坚守与创新:科技出版行与思》,在潜心拜读过程中感受颇深,作为时代洪流中同频共振的出版人,相同的经历和类似的人生,使笔者在许多方面感同身受。这本由商务印书馆付梓的皇皇巨著不仅厚度超过500页,而且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科技出版的各个方面。窃以为,这部由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基金资助的作品,也是向科学出版社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的精品力作。


该书不仅全面回顾了中国科学出版集团逾七十载筚路蓝缕的发展过程和所取得的骄人业绩,也真实记录了林鹏从数学专业的本科生成长为中国出版领域翘楚的艰辛历程。这部共计9章的专著涉及的内容包括:科技出版的特征与使命,战略管理创新与实践,经营管理创新与实践,科技图书编辑工作实践,科技期刊建设与思考,向知识服务转型思考与实践,科技出版国际化思考与实践,专业化队伍建设实践与经验,科技出版趋势与展望。本书的扉页上赫然印着作者撰写的初衷:我在这里追求理想,我在这里奉献青春,谨以此书奉献给科学出版社。


掩卷遐思,本书是一位胸怀鸿鹄之志的青年才俊毕生献身于中国出版事业的真实写照。在恰逢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记述了作者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恰同学少年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出版大家,从青丝到白发的恪守初心和不懈努力,在奋楫扬帆、走向世界的征程中,通过建设和衷共济的一流团队,终于打造出国家科技出版的旗舰,并成为其名副其实的舵手。作者及其团队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而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难以望其项背的骄人业绩不仅令人羡慕,更值得同道们学习和借鉴。

01
学术出版的业界翘楚



林鹏,1962年出生,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1979年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1983年初出校门就加入科学出版社从事图书出版工作,直到2023年退休。他毕生仅效力于一家单位,曾任科学出版社总经理、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浸淫于学术出版的实践,有助于他总结出学术出版的特征:价值引领、内容为本、质量优先和服务制胜。在出版经营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将滋养社会而非追求利润放在首位,努力为社会和读者创造出荡涤心灵、启发思想、提升文明的精品力作。


回首职业生涯,他感慨良多。身为科技出版旗舰的舵手,他不仅付出了辛苦和汗水,通过辛勤耕耘收获颇丰,而且获得职业生涯的快乐和幸福。他坦言:科学出版社的金字招牌,令自己倍感骄傲。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编辑,这个平台会给你充分的机会,让你的职业生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助你更加卓越不凡,这就是平台的高度和力量。我在科学出版社工作近40年,自认为一直在努力前行,因而工作中有不少心得体会,将其整理成书出版也是自己的夙愿。本书从2018年动笔,由于繁忙工作的琐事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最终在2024年春节才得以定稿,从开始编写到付梓已然耗时6年之久。


林鹏认为,秉承中国科学院的基因,科学出版社应始终坚持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三高”特色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三严”作风,恪守“专业化、系列化、精品化”的出版理念。


在书中,他对自己的心得体验做了梳理和总结,其源流便是在科学出版社主政多年的管理工作,以及40年来夜以继日的编辑出版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和心得体会。它们来源于多重性与冲突性的心理交织、完美的理论和朴素的实践、成功的兴奋和失意的无奈、现实的遗憾和未来的理想等之间的碰撞,这些碰撞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人生复杂性的体现。


林鹏认为,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注定要像浮云,只有漂浮在“实践”的天空中才能体现出其存在感。为此,他试图将“实践”贯穿本书之始终。从资深出版人的角度,他希望本书能够勾勒出科学出版社金字招牌背后的沉淀和底蕴,以及他们一直坚守的“三高”“三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希冀描绘出他们近年来所取得成绩背后的文化使命感。


不仅如此,他也非常希望昔日的同事们能够从书中所述的实践和体验中,重温勠力同心取得这些成绩背后的快乐时光,以及在筚路蓝缕中和衷共济创业的激情燃烧岁月。笔者以为,尽管该书阐述的是科学出版社的成长历程,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广大业界同道也必将会开卷获益。


02
科技期刊的旗舰舵手



林鹏在书中的第五章专门以“科技期刊建设实践与思考”为题、花了超过全书1/10的篇幅阐述了与科技期刊有关的问题。他指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学术共同体变迁的亲历者,是人类重大科技成果的记录者,也是带动期刊形态演变的领头羊。


虽然如今中国科技期刊总量突破5000种,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期刊出版单位过于分散,单刊体量普遍较小,对高质量成果的竞争力普遍较弱,期刊的学科分布尚不平衡。据SCI的相关统计数据,第一作者来自中国大陆的SCI论文由2000年的2.26万篇上升到2021年的61.21万篇,其中在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比例却从40.7%下降到5.2%;相反,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比例从59.3%升到94.8%。截至2021年9月,在被引频次最高的1%论文中,我国有4.29万篇,全球占比为24.8%,但其中95%的论文发表在海外期刊上。

有鉴于此,林鹏归纳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期刊创办或整合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学术交流快速发展的需求,亟待形成一套相对合理、简便易行、符合科技期刊出版要求的创办、整合、退出、转型机制。

(2)总体而言,中国科技期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期刊学科和语种分布的整体布局需要优化。

(3)期刊的运营模式及出版运营方式难以适应集群化发展的需要。

(4)缺乏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

(5)研究评价中的SCI导向致使我国优质稿源大量外流。

如今在国际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中,已经从印本时代向数字传播时代、进而向知识传播时代发展。期刊的出版与传播处于从出版发布向分享互动、从文章到数据、从信息到知识、从单一纸媒体到多形态呈现的转变过程中。林鹏认为,运营模式的集群化发展是主流途径,质量与服务是核心竞争力,数字出版与传播已经成为科技期刊运营的主流形态,出版伦理制度与规范的建设在持续加强。作为中国科技期刊出版国家队的领军人物,在中国打造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是林鹏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在创新科技期刊经营出版理念的同时,依据精品化、集群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的原则,锲而不舍地努力实践并取得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


截至202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期刊631种,包括中文286种、英文308种、中英文9种、法文/法英26种;被SCI数据库收录期刊110种,约占全国SCI收录期刊总数的40%。2014年开始研发的全流程数字化、国际化出版传播平台SciEngine,累计投资逾7000万元。目前该平台集聚期刊450余种,论文总量38万余篇,阅读下载超过3800万次,成为国内有影响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期刊传播平台。


尽管已经打造出中国科技期刊的旗舰,但林鹏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科技期刊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品牌群,经营管理尚未与国际接轨,未能真正实现全球化办刊,实现科技期刊强国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03
业绩卓著并洞见未来


林鹏指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出版担负着科技信息传播与传承的重任。他始终认为科技出版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科技创新是科技出版的最终目的。


为此,他提出三大核心发展理念:专业化是发展的根本策略,数字化是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国际化是未来做大做强的根本路径。他带领团队打造出三个平台:中国重大科研成果发布平台,中国科技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走出去平台。通过实施内容建设战略、知识服务战略、品牌运营战略、国际传播战略和人才第一战略,已经将科学出版社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领导力、国际传播力的中国科技出版旗舰,实现了知识服务转型升级,进入世界科技出版前列。

回首来路,科学出版社经济实力稳健提升,资产总额从16.71亿元增加到70.91亿元,增幅324.36%。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完成了对法国最大科学出版公司EDP Sciences100%股权的收购,真正实现从“走出去”向“走进去”的深刻转变。从2018年到2023年,科学出版社连续入选全球出版企业50强,排名从第46位提升至第39位。如今的它已经成为中国综合性最强、出版规模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出版机构。


作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出版人,林鹏在回首人生经历、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专门辟出一章分析科技出版的发展趋势并擘画未来。他指出,当下全球科技出版竞争存在“唯快不破,唯变不败,唯大独尊”的实情。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的科技出版行业经营规模小、期刊出版资源分散、出版市场和盈利模式受到局限,正处于“列强环伺、我独羸弱”的不利局面。为适应新时代要求,中国科技出版必须实现从“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买船出海”转变。


对科技出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林鹏给出自己的洞见:科研范式的变化正推动着科技出版加速创新变革,朝着知识服务方向快速转型升级;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正在推动着科技出版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出版未来必将更加开放化、透明化、服务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行业间的融合正在加快,推进出版行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传统科技出版行业未来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未来数据获取得更加便捷,数据安全必将引起社会更多关注,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事件也会对出版行业提出更高要求;当移动互联网逐步成为新时代人们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未来的科技创新将日益社会化、开放化、网络化,而且各类社交网络必将推动科技出版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密切的关联、互动、共享的服务平台。


04

同频共振的人生挚友



林鹏在科技出版岗位上服务了近40年,几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出版的整个发展历程。恰逢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春天,给中国科技出版业带来了大发展、大繁荣,也使得他这个初出茅庐的数学编辑赶上了职业生涯快速发展的美好时代,开启了专业化精进的心路历程。


1988年被派往联邦德国 VCH出版社学习深造,1995年远赴科学出版社纽约公司工作,两次出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国际化视野和出版认知,对后来的编辑出版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传统的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到科技图书与科技期刊并重,从纸本图书到数字产品转型升级,从立足国内出版发行到国际化出版传播;从一个图书专业编辑到中层管理人员,从业务部门领导到出版社全局性的经营管理者,从出版业务经营管理到出版企业战略发展谋划。


他深谙科技出版的重要性,坚信历史禀赋决定必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他主政科学出版社后,传承并创新出版理念,坚持“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战略定位必须体现为人才队伍的学历水平高层次、工作能力高水平、业务产出高质量,体现为整个员工队伍以“严肃、严格、严密”的优良作风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风貌上。回眸人生,40年职业生涯中坚持不懈积跬步的脚印,在他人生中烙下了出版人的特殊印记。


林鹏在书中坦言:科学出版社是我工作的全部,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投入时间最长的地方。科学出版社培养和成就了我,使我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科学人”。我人生中最难忘、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科学出版社度过的,可谓一生荣幸、一生珍惜。谈到本书出版中的艰辛,林鹏感慨道,事非经过不知难,告别了编辑出版岗位,才从作者的视角看到编辑工作的重要,更体会到作者完成一部作品的艰辛不易。


回眸自己的人生,与林鹏几乎同频共振,我们不仅年龄相仿、职业生涯相同、人生经历相似,都是从大学毕业后开始“不务正业”,均献身科技出版工作40年,都是各自单位的业务领导,毕生仅服务于一家单位,无疑都是为科技出版而生的人。在长期的交往中,我们互通有无,相互支持,成为惺惺相惜的人生挚友,尤其在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之际,自己也义不容辞地给予林鹏及其团队鼎力支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科技出版领域的毕生奉献,使得我们在出版行业内获得了多项相同的殊荣,都曾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韬奋出版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 ”,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正是以上这些缘由,才使得笔者对林鹏的新作感同身受,不仅在潜心拜读中获益匪浅,而且在为其成功倍感骄傲中感触良多。


本文首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END —



游苏宁

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从事编辑工作近40年。

现任《编辑学报》副主编。

2002年荣获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2006年荣获“韬奋出版奖”,2007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2009年荣获“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称号,2011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任全国多所著名大学的特聘教授。

出版有《编辑哲思与践行》《经典伴书香》《生命的回眸:我眼中的医学大家与经典名作》《生命的奇迹:游苏宁医学书评》《生命的智慧:游苏宁科学书评》《敬畏生命:科学与人文之初心》《呵护生命:科技与医药之使命》等著作。

往期阅读


上海肝脏杂志社
及时发布肝脏疾病领域的新进展、新的研究成果及新技术,加强与读者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