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 | 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疗检测:建立在恐惧之上的行业

2024-09-27 11:31   上海  

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疗检测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然而,许多向公众出售的筛查测试不会在正规医疗系统内进行;有些检测则并不具有医疗目的。《柳叶刀》(The Lancet)社论指出,监管不力让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疗检测行业得以蓬勃发展,但这种发展利用了消费者的恐惧心理并由商业利益所推动,实际并不关心人们的健康。医疗检测应以证据为基础,而不是借机利用人们的“疑病症”心理。识别文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阅原文。

直接面向消费者(direct-to-consumer)的医疗检测行业正在蓬勃发展,预计到2033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0亿美元以上[1]。基因检测[2]越来越普及,每天有十种新的基因检测产品进入市场,而且用于其他与健康或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血糖等参数的监测设备也越来越普及,甚至还有所谓的“健康检测(wellness tests),以上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没有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然而,许多向公众出售的筛查测试不会在正规医疗系统内进行;有些检测则并不具有医疗目的。监管不力让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疗检测行业得以蓬勃发展,但这种发展利用了消费者的恐惧心理并由商业利益所推动,实际并不关心人们的健康


对未来的恐惧是人类的天性,因此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2]的兴起也就不足为奇。然而,癌症等疾病的遗传风险检测经常作为祖源基因检测的附加项目提供给消费者,通常只报告一小部分已知的致病变异(如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基因)。这种检测可能会给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提供虚假的安慰。相反,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又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一些消费者被告知检测结果显示为APOE4纯合子(APOE4 homozygosity),因此患阿尔茨海默症[3]的风险增加,他们表示深感焦虑不安,且在检测后没有得到相关的支持,转而去求助于未经批准的药物,希望可以预防痴呆症。一旦检测已经得出结果,医疗检测行业就对消费者撒手不管;与确证检测和后续照护相关的工作量就落在了医疗保健系统上[4]。监管机构应强制要求企业提供检测后的遗传咨询,包括关于基于证据的降低疾病风险策略的建议,并客观地报告检测的实际作用。


澳大利亚最近的一项研究[5]显示,在对几百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疗检测项目进行评估后发现,绝大多数的检测项目要么临床效用有限,要么缺少证据基础,要么使用的方法或检测的病症并不被医学界所认可。医疗检测公司打着广告[6]:“无需害怕”以及“如果检测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就免费”。而事实上,在对一系列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时,大多数人都可能至少有一项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内,而仅指标异常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另一逐渐突现的趋势是向非糖尿病患者推广持续性血糖监测仪[7],并以高价出售包月服务,这种做法既无研究依据,又会让人对膳食产生过度的焦虑。医疗检测应以证据为基础,而不是借机利用人们的“疑病症”心理。


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疗检测行业颠覆了传统的医疗保健模式,人们对传统医疗保健态度的转变可能是这一行业背后的成功因素之一。由于患者挂号难或担心自己的忧虑得不到重视,患者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自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便利,还增强了赋能感与自主性。医疗检测行业承诺让消费者掌控自己的健康;然而,只有进行准确的医疗检测且能够根据检测结果采取行动,以及获得可靠的健康信息与相关照护,才能真正实现为人们赋能。


医疗检测行业是健康商业决定因素[8]发挥作用的典型例子,相关企业应用直接来自商业套路中的几种策略。他们依靠咄咄逼人的广告宣传,强调个人对健康的责任,并利用社交媒体上的红人(其中不乏学者和医生)来借以提高所声称内容的可信度。利益冲突往往不加以说明,获得高质量的临床证据也不是优先事项;相反,有关检测必要性或性能的说法被夸大或曲解。虽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监管机构会对公开宣称具有诊断作用的医疗检测项目进行监管,但总有一些公司钻空子[9],将检测项目作为生活方式或保健产品进行营销,从而减少审查。相关的游说活动还涉及消费者的基因隐私权[10]等问题。


目前亟需对医疗检测行业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并且同样需要在公众领域就无症状筛查检测的获益、风险以及性价比开展真实坦诚的探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疗检测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评估。必须系统地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了解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疗检测对消费者个人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医疗系统所造成的更广泛影响。医疗检测行业的从业者需扪心自问,他们推广的产品是否真正符合消费者的最佳利益。END

参考资料


[1] For more on direct-to-consumer laboratory testing market size see https://www.biospace.com/direct-to-consumer-laboratorytesting-market-size-to-hit-usd-9-27-bn-by-2033

[2] For more on the discussion around genetic testing seehttps://www.forbes.com/sites/forbesbooksauthors/2024/02/13/genetic-testing-the-good-the-bad-and-the-costly/

[3] For more on living with the Alzheimer’s gene see https://nymag.com/intelligencer/article/alzheimers-disease-gene-test-apoe4-23andme-stories.html

[4] For more on the private healthcare pressure on GPs see BMJ 2022; 379: o2115

[5] For the Australian study on direct-to-consumer tests advertised online see BMJ Open 2023; 13: e074205

[6] For more on misleading advertising see BMJ 2023; 380: 481

[7] For more on glucose monitoring for the masses see https://www.statnews.com/2024/08/26/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over-the-counter-cgm/

[8] For more on the commer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see https://www.thelancet.com/series/commercial-determinants-health

[9] For more on regulation see Editorial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4; 9: 583

[10] For more on consumer genetic testing companies lobbying on privacy issues see https://www.statnews.com/2019/06/25/consumer-genetic-testingcompanies-team-up-to-lobbyon-privacy-policy/

题图 Copyright © 2024 Microgen Images/Science Photo LIbrary via Getty Images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推荐阅读



柳叶刀 | 生育行业:从人们的弱点中获利


柳叶刀-数字医疗 | 用智能手表技术及时检测心脏骤停,或可解决循环骤停、室性心律失常等问题


柳叶刀-神经病学 | 识别标志性蛋白质积聚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检测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论文原文

上海肝脏杂志社
及时发布肝脏疾病领域的新进展、新的研究成果及新技术,加强与读者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