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投资总结

文摘   2025-01-02 00:00   北京  

收益率

2024年的收益率并不太好,总资产收益率16.34%,仅略微跑赢指数几个百分点,属于正常波动区间。由于杠杆放大,净资产收益率23.47%,考虑到2023年的净资产损耗,2024年只回血一半,这样的收益显然是无法让人高兴的,但如果回顾这一年所经历的事情,这样的收益率,我本人还是知足的。


为什么知足,后面再讲,这里先说一个更值得说道的事情。


我2023年的总资产收益率是-21.65%,2024年是16.34%,只差了5个百分点,2023年经杠杆放大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是-33.26%,2024年则是23.47%,对比之下看起来相差似乎也不是很大?非也!


亏损33%需要盈利50%才能弥补回来,而不是盈利33%!而2024年只盈利23.47%,所以回血还不到一半。


所以说: 投资要尽可能避免亏损,亏损一次,元气大伤,很难弥补。在弹性和确定性面前,一定是确定性有保障为前提,才能去追求弹性。所以,不要因为股价弹性空间大而头脑发热的冲进去,更要看一看下跌的空间大不大?预防亏损永远要摆在盈利的前面。



去年观点回顾


事后检验

我现在审视年初的判断,出现了一个严重的误判,就是我严重低估了行业价格内卷的程度,这近乎是自杀式的价格战。


24年春运,是史上最旺的春运,当时业内人人欢欣鼓舞,量价齐升,然而好景不长,元宵之后机票迅速跳水,瞬间跌入谷底,虽然五一,暑运这样的旺季回暖依然在,但是同比票价数据依然是双位数跌幅,这样持续到四季度,直接创了五年来最低票价记录,居然比疫情的2020年票价都更低,虎头蛇尾的一年,开局起点爆高,然后一路向下,这种环境下,股价还能有这样的表现,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很多业内人总结这一年是旺丁不旺财。单纯从数据上看是这样的,但是如果带着逻辑去思考这件事情的话,就会发现旺丁不旺财这种说法,多少是有点给行业挽尊,找补回点面子的意思,在丁和财上,我总算还旺了一个吧,苦笑!


所谓的旺丁,不过是低价刺激出来的需求,或者强行从高铁那边化缘过来的需求而已。上海飞广州,机票价格降到300块,这是什么概念?高铁二等座要900块!动车11小时也要599!飞机300块,这是硬生生从高铁那边扒拉过来的需求。


民航价格战如此激烈,但说实话铁老大并不会因此就受多大损伤。这是因为:

1. 高铁沿线站点不停有短途旅客上下车,直达旅客只占一部分;

2. 铁路运力和民航运力不在一个量级上。以2025年的春运预测数据为例,据预测,铁路出行人次5亿级别,而民航出行人次大概9千万,二者体量差别悬殊。


虽说铁路短途旅客居多,而民航长线旅客居多,二者泾渭分明,但是短途还是长线,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穷志短,北京人去不了三亚,也可以去北戴河,去不了长白山,也可以去京郊滑雪场,实在不行可以去崇礼。消费降级的手段还是很多的。


价格低迷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商务旅客的下降。这已经不仅仅是宏观经济低迷的问题了,更有可能是趋势性的问题。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年内民航圈的多次会议,都是线上的形势召开的。你民航圈的会都在线上召开,其他行业就更无需多言了。可以想象,仅会议这块,那么多行业,得损失了多少出行需求?


对于春秋税前利润的预估上,我当时提到如果票价维持不变的话,税前利润40亿,很可惜,实际票价应该下跌了双位数,影响税前利润至少20亿,好在客座率还算超预期,最终税前利润应该在25亿左右,和2023年基本持平,基于这样的业绩表现,股价的反映算是很正常了。


有些朋友会说,股价反映的是预期,不取决于当年的业绩。这话没毛病,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预期,已经被证伪了多少次了?事实证明,我们的大环境,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过去的经验已经不灵了。有多少预期,都是虚假的泡沫,里面充满着尔虞我诈,自我欺骗。


过去这一年,全行业飞机还在增长。大家普遍美其名曰增速下降,已经连续下降了多少多少年了。但是,下降的增速,不还是正的增长吗?只要飞机过剩不解决,行业扭亏就别指望。新时期的民航不可能三角,分别是高利用率,高客座率,和高票价,这三高不可能同时满足,只要三高缺一高,行业都很难扭亏,也就意味着,不管你旺不旺丁,但是财,是一定不会旺的。铁三角要同时成立的唯一出路,就是供求改善,要么解决掉过剩的飞机,运力出清,要么需求大幅改善,票价上行。


未来展望

关注到的一些业内观点认为,2025年民航旅客量将恢复到自然增长,也就是基本和gdp同步,大概在5%左右,并寄希望于就此消化掉过剩的运力,实现供求平衡。


我认为,仅就需求层面而言,这个观点仍有些太乐观了。且不说GDP的真实性如何,就说2024年表面看旅客量快速增长,实际上不过是低价刺激出来的而已。如果离开了低价刺激,实际的需求增长是很有限的,而2025年显然没有多少进一步降价的空间了。那么在2024年的高基数之下,2025年的增长应该是极为有限的,我甚至怀疑,如果没有政策刺激经济的话,需求可能会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从供给的角度看,飞机利用率仍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所以就算需求能有5%的增速,供求也将将够平衡。当然,如果需求能保持每年5%增速的话,那确实再等一等还是很有盼头的。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未来向哪要这5%的增长?


现在有一个不是好消息的好消息,当然也可以称之为不是坏消息的坏消息。就是这一代的发动机供应链极度紧张,不仅仅是影响新飞机的交付,同时还影响存量飞机的维修。无论是GTF发动机,还是LEAP发动机,无论是LEAP1A还是1B或者1C,普遍都是问题不断,虽然不影响安全,但是耐用性受到考验,大量飞机趴窝排队等发动机维修,而行业备用发动机普遍准备不足,这无疑约束了行业产能的释放,据我估算可能影响超过2%的产能投放,变相对冲了飞机的增长。


票价方面2025年应该没有下降空间了,上涨应该也是非常谨慎的。


国际线方面,2025年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早在川普当选的时候我就预测过,随着美国政策的收缩,中国和日韩,和欧洲的关系都会迎来上升期。果不其然,现在对日本韩国都免签了,同时日本也表示要放宽中国的入境政策,不仅是签证,两国还表示要在非常多的领域展开合作交流,显然,随着交流互动的深入,出行需求一定会大幅改善。


中欧关系大抵亦如此。


国际需求不同于国内,一方面没有高铁竞争,另一方面很多是线上无法取代的,此外随着民航局对航空枢纽准入门槛的提高,明年的国际线很可能会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


出于对国际线的改善,和对飞机供应链压制的产能,我认为行业明年能有所好转,但若想扭亏为盈,还得依赖宏观经济的回暖,但是企业不应该坐等经济回暖,万一宏观经济不会回暖,稳住不下探已属不易,那么行业又该如何自救呢?还是那个问题,退出过剩产能。趁着国际供应链紧张,飞机还能卖个好价钱。


就春秋航空而言,2025年的飞机增速也大受供应链影响,全年机队引进预计仅5架飞机,另一方面,由于飞机发动机批量维修,实际能使用的飞机几乎没多少增长。当然,飞机维修大多数会集中在淡季,以减少对旺季的影响,但即便如此,据说春运依然高达3架飞机停场。


春秋的主要瓶颈还在飞行员,2025年这一矛盾会有所缓解,预计2025年春秋ask增长15%,旅客周转量亦增长15%,结构上看国际运力和旅客增长接近50%,国际收益淡季承压,但总体单位收益可能有所上升。


成本方面,飞机固定成本增长5%,可变成本增长16%(考虑油价,维修费,和起降费的变化),总成本增长13%,收入增长15%,那么利润率将提高2个百分点。


假设24年全年营收200亿,营业利润26亿,那么25年春秋营收230亿,营业利润34.5亿,净利润26亿。


如果航油能降价10%的话,净利润提升5亿;

如果票价能提升10%的话,净利润提升17亿。


利润弹性巨大,弹性能否转化为真实的业绩,主要取决于票价水平。


在经历了过去这一年自杀式价格战后,保价成了业内共识,虽然在经济不稳,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价格上涨总体仍非常谨慎,但有理由相信四季度价格已经触底,未来不会更低了。


持股选择上

仍然坚定不移的持有具有明显超额收益的春秋航空,等待行业的贝塔属性释放。下有保底,上有空间。


后记:

考虑到票价对利润巨大的影响力,如果只给敏感模型,而不给具体票价预测值的话,观点就为了追求正确而正确,这样的正确又有多大意义呢?所以最后还是补上我认为的2025年的票价预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由于保价已经成了行业共识,所以25年价格战应该会缓和很多,这主要体现在淡季价格可能会略有托底。而旺季的价格基本上是合理的,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甚至不排除春运的价格是下降的。


我的预测结论是:

1. 春运的价格可能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但是一季度淡季的价格可能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综合下来一季度单位收益基本持平;

2. 二季度票价预计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3. 三季度暑运票价基本持平,9月份票价可能略微提升3个百分点;

4. 国庆票价基本持平,四季度淡季票价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综上,全年看,单位收益可能上涨3个百分点,根据票价弹性模型测算,边际贡献净利润5亿,由此推测春秋2025年净利润31亿。


可能的催化剂是,如果行业因发动机维修而停飞的飞机继续扩大的话,不排除成为票价上涨的催化剂。



附上《2023年投资总结

锋谈慧语
投资思想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