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正 | 高清海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学术贡献

学术   2024-07-27 09:40   吉林  


“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纪念高清海先生专题”


本文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4期

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纪念高清海先生专题”栏目




高清海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学术贡献




邴正 | 文


[摘要]高清海在国内首先提出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开启了国内学术界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先河。他提出了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的论断,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以人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成的社会发展哲学思想,为深化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他推动了国内学术界对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带动了他的弟子们形成了国内较有影响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吉大学派和团队,把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拓展和深化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以及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社会发展质量与社会新阶层、社会发展与中国模式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较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本土主义、多元主义、人本主义与和谐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高清海;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今年是高清海先生逝世20周年,我作为先生的弟子,也已整整45年了。高清海先生对哲学理论的贡献,学术界已经多有了解和研究,但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建树,学术界的了解和研究还不是十分充分。本文力图从高清海对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出发探讨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开拓和学术贡献。

一、高清海先生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始于国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涂尔干、德国的韦伯以及后来美国的帕森斯等人,在比较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前身。他们所说的现代化一般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发展进程。现代化理论强调经济增长论,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过程;强调线性的发展观,认为社会发展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强调发展方式的普遍性、唯一性。现代化理论鉴于西方社会率先进入现代化社会,以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普选制议会民主政治以及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为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存在严重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二战结束以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当时有两条道路选择,一条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一条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选择了苏联道路。1991年苏东剧变意味着苏联模式失败了,许多国家转而选择了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由于简单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国家的经济命脉被发达国家资本控制,成为依附于发达国家的廉价资源、劳动力和倾销商品的市场。这些国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和城乡发展的两极分化以及腐败问题,频繁发生政治动荡和军事政变。这就是所谓的拉美现象、非洲现象以及亚洲现象。

针对这一严重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西方和拉美学者在反思批判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发展理论。后发展理论把世界分成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和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后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包括弗兰克的依附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佩鲁的新发展观、亨廷顿和富永健一的人文生态学派等。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心、半边缘和边缘的国际关系结构;发达国家对资本和技术的垄断导致后发展国家被迫依附于发达国家,丧失了经济独立性。他们批判现代化理论的单一经济增长论、线性发展观和西方中心主义,认为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样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应该以人为本。后发展理论主张人本主义、本土主义的发展观。后发展理论虽然意识到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缺陷,但他们的探索大多停留在对西方现代化的理论性批判,缺乏现实中的实践过程。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面对苏联模式的失败、拉美模式的教训,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社会发展道路以及怎样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时代性挑战与选择,现代化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开始受到中国学术界的重视。邓小平同志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推动思想文化界深入思考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问题。

高清海先生是国内提出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概念的第一人。1988年12月18日至22日,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由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理论讨论会。会议共收到900多篇学术论文,最后遴选出191篇入选论文,评选出22篇优秀论文。其中就有高清海、孟宪忠撰写的《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对十年改革的消化与思考》,这篇论文刊载在《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高清海先生对社会发展理论的贡献,首先在于在国内率先提出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对十年改革的消化与思考》这篇文章中,高清海和孟宪忠开宗明义,认为改革呼唤中国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面对改革这一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缺乏整体性把握,没有从社会发展理论角度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具体而言,首先,要重视发展的目标问题。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不能等同于经济目标,更不能等同于经济的增长。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社会发展目标是一个目标系统,决不能把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目标。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过程与我国改革实践都证明:经济增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其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力量结构问题。改革作为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必然会触动和调整不同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的利益。由于各利益集团、社会阶层与现代工业、商品生产的关系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意识追求不同,对改革的态度也就不同。再次,要重视发展的协调。社会发展不是自然界的演化,社会发展规律不是自然发展规律,而是主体运动规律。主体运动规律的最大特点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客体必然制约性与主体选择作用的统一。那种借口社会发展规律必然性而放任发展中的问题的做法,不但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是极不负责的态度。协调发展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对发展进行控制和调整,包括对发展目标的适当调控,对发展途径的调控,对发展力量结构的调控,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调控。最后,要重视发展中的人的问题。从改革中主体发展目标看,我们的改革应该是一个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而不是为了搞改革而搞改革,为了搞现代化而搞现代化。就其最高目的而言只能是为了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主体价值,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人的主体性。

这篇论文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开启了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先河。关于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力量结构、发展的协调、发展中的人的问题等提法,与14年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着相似的表述,充分体现出高清海、孟宪忠的学术敏感性和理论超前性。

高清海先生系统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体系。1993年,高清海、邴正撰文对传统理性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做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提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社会发展不是由外在的先天力量决定的,而是人自己创造的结果;马克思第一次指出了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分野问题;马克思反对传统理性主义的单一模式论和理性独断论;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的角度,提出了人类实践的利害两重性问题,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人类自我中心论;等等。

文章提出,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大力破除传统理性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代之以体现20世纪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破除社会发展的本体先定论,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我决定论;破除社会发展的本体还原论,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造论;破除社会发展的单一模式论,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破除社会发展的世界至善论和人类自我中心论,弘扬马克思的人类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精神。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重要的是人类征服自身,我们面临的最大对手恰恰是我们人类自己。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从自我迷信中觉醒,代之以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走上有节制的、自主的、多样性选择的社会发展道路。这就是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意识,也是关系到人类前途的历史使命。

1999年,高清海率领他的弟子们出版了《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一书,该专著是国内系统研究社会发展哲学的首部著作,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关系,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充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思想体系,借鉴并批判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后现代理论、后发展理论等,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经济发展观、政治发展观、文化发展观理论体系,对国内社会发展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高清海在书中系统阐述了他对社会发展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的理解。他认为,社会的发展问题既属于现实的世界课题,也是一个理论认识的课题。因为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他主张转变社会实体化的传统观念,确立以人为主体和主题的现代社会观。社会不是自然存在的简单延续和翻版,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统一,社会的演化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社会不是独立于人的人格实体,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和国家并不是一回事。社会不能等同于群体,社会不是与人的个体相对立的实体。他主张从人的本性去理解发展的真义。发展是人作为类存在的进化方式,发展观念是人类创造行为的必要前提,人的发展属于价值追求的创造性活动,“成为人”是人的发展追求的最根本的目标,发展是依据过去创生未来的自觉活动,发展是理想存在向现实存在的转化过程。高清海提出:“人的发展,这就是问题的根本。”

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相比较,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重视研究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都重视以人的发展为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根本,都重视在吸收借鉴西方现代化成果的同时,把社会发展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同之处在于,高清海更加重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为社会发展理论建立坚实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澄清了人的发展的理论逻辑;更加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传统理性主义发展观的本质区别;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从理论逻辑出发,而且从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来出现的社会问题出发,针对中国改革开放需要的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发展的目标、发展的力量结构、发展的协调、发展中人的问题等涉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自己创新性的学术见解,从而对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理论体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高清海的学术团队对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

高清海先生不仅运用多年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功底心得,依据他的哲学思想创造性地探讨社会发展理论,形成了他对社会发展理论的独特见解,还身体力行,带动国内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从1991年起,以高清海为首的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团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先后召开了七届全国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国内形成了一批跨学科的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学者群,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1993年,在高清海的推动下,吉林大学正式成立了社会发展研究所。1995年,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与哲学系合并组建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并正式成立了社会学系。以社会发展理论为桥梁,吉林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科携手发展。2017年,吉林大学哲学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社会学为支撑学科。

在高清海先生的熏陶、带动下,他的博士生孟宪忠、邴正、刘少杰、张海东以及邴正的博士生漆思等,在国内长期研究社会发展理论,形成了以高清海为首的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团队。

孟宪忠和高清海一起提出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围绕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在国内较早提出了要建立科学的、人民的、协调的市场经济的观点,提出以发展的人民性为最高尺度,认为人民的参与和分享是发展的最高尺度,尽量减少人民的发展代价,实现发展的人民性的战略,实现以人为目的的全面社会发展。孟宪忠总结概括:当代社会发展趋势与特点是从简约的经济发展到综合的社会发展,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从追求一时繁荣的发展到可持续发展,从被动依附性的发展到开发促进内源性发展。

邴正较系统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并据此比较与批判了现代化理论、未来学、全球化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与这些关于发展的西方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超越了经典进化论,提出了自主发展论。他进一步比较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展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了社会资源匮乏论和文化相对主义对后发展理论的影响,肯定了后发展理论提出的发展的本土性和多样性的观点。他认为后发展理论系统地批判了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强调发展的一元性、普遍性,后发展理论强调发展的多样性、特殊性;现代化理论强调发展的增长性、财富性,后发展理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人本性;现代化理论强调发展的功利性,后发展理论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他在国内较早地总结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提出了革命的发展观、改革的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观的发展变化阶段。

围绕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邴正较系统地研究了当代社会发展与文化观念的变革、全球化与文化发展、当代文化发展的十大趋势、当代文化矛盾与哲学话语系统的转变、现代文化矛盾与全球化理论批判、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复合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及文化抉择、人与文化的矛盾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教育国际化与后发展国家的文化等问题,探讨了全球文化发展的趋势、矛盾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与互动,深化了对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围绕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自觉,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邴正较系统地研究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六大趋势、21世纪文化理想的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形象与文化符号等。具体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思考、当代中国文化会通与转型研究的理论意涵、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百年回眸与展望、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与学术挑战、加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中国梦与当代文化发展、跨文化传播中的多元复合性、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神话谱系演化研究、振兴东北与振兴东北文化、振兴东北与社会结构的改造等问题,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提出了系统的见解。

围绕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重建,刘少杰在国内较早地梳理并批判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后发展理论、后工业社会理论、后现代理论。他认为,在后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者对以结构论为中心、以理性化为实质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展开了批判;反后现代主义者站在维护现代性的立场上,试图重建西方现代化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人际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未进入现代化的民族应从他们的理论思考中有所借鉴,应当确立把人与自然同人与人这两种社会基本关系统一起来的思维方式,做出发展自己的新选择。

张海东围绕“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和“新社会阶层的社会流动与社会政治态度研究”提出了他的学术见解。关于前者,他的学术创新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强调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需要实现范式转换,探讨社会质量研究的重要议题并提出了研究进路。以往社会发展研究比较重视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基本理论研究,但在如何衡量和判断社会发展进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他在《从发展道路到社会质量:社会发展研究的范式转换》一文明确提出从新视角研究社会发展问题,强调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另外,他还对中国社会质量研究中的核心议题进行解析,对国外社会质量研究进行详尽的检讨和反思,提出了超越西方研究框架、开展中国社会质量研究要解决的核心议题和研究进路。其二,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社会质量指标体系,开展经验研究和政策研究。基于理论研究提出了衡量中国社会质量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多次大规模调查来检验和修订指标,根据调查数据,开展经验研究和政策研究,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社会发展质量研究可以看作是目前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早期阶段。

针对后者,张海东围绕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社会后果、社会不平等的结构性特征以及中间阶层生成和群体特征等开展研究。其一,对我国社会不平等的结构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维二元结构的观点,围绕阶层分化的社会后果开展了扎实的研究。其二,聚焦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特别是对我国社会独特的体制外中间阶层群体——新的社会阶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新社会阶层的成长与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给经典社会分层理论带来的挑战,并尝试进行理论上的回应。

漆思主要研究文化哲学与社会发展理论。一是自觉传承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传统。漆思撰文指出,高清海先生1988年倡导“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1999年出版《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2004年提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这是创建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自觉。漆思还深入揭示了现代性的理念矛盾及其历史矛盾,深入洞察了“现代性危机”与“全球性问题”,深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形态。他认为,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创新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现代性文明观,即从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性转向全球多元一体的现代性、从工业化社会单向度的现代性转向复调的现代性、从简单素朴的现代性转向反思自省的现代性、从现代性的“独白”转向现代性的“对话”、从现代性的批判转向现代性的重写。

二是自觉探讨中国模式的社会发展理论。漆思反思了中国模式的发展逻辑,提出了命运自主、文化兼容、学习创新、人民本位、和谐发展的中国共识,阐发了和而不同、易和哲学、天下思维、和谐共生的和谐发展观。他提出中国模式体现了发展的主体性自觉、人民性立场、循序性安排、全球性视野、和谐性追求,形成了自主发展、渐进改革、开放兼容、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中国理念。漆思认为,中国道路是引领现代文明转向与社会主义创新的世界历史事件,推进了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三是促进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漆思指出,从大历史观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就要在“两个结合”视域中深入阐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其文明观自觉,创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理论。文明秩序的冲突与重建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需要建立综合性、反思性、批判性、引导性、前瞻性的文明学,对文明转型和重构、文明冲突与融合、文明协调与发展、文明培育与塑造、文明维系与整合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建构平等互鉴、团结包容的当代文明观。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应促成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研究学派。要构建和成功的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相匹配的中国理论与中国学派,这表征着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

高清海先生及其学术团队长期研究社会发展理论,形成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核心,以中外社会发展理论比较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发展、中国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特色,紧密贴近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流派,产生了一批既有学术价值,又能参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的重要成果,形成了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知名的学术群体。

三、高清海对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学术贡献

高清海及其团队长期研究社会发展理论,取得了重要成果。高清海在国内首先提出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开启了国内学术界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先河。他提出了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的论断,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以人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及自我完成的社会发展哲学思想,为深化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与社会发展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他和他的弟子组成的团队坚持社会发展理论研究30多年,至今已先后形成了中国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民的、协调的市场经济的社会发展观(孟宪忠),当代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趋势、问题和对策研究(邴正),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重建(刘少杰),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和新的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张海东),社会发展的中国模式和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漆思)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清海及其团队在国内率先研究社会发展理论,形成了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认识,即基于社会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现代化的本土主义、基于社会发展的一元论与多元论关系的现代化的多元主义、基于社会发展的资本性与人民性关系的现代化的人本主义、基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与协调性关系的现代化的和谐主义。

国内学术界对高清海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南开大学陈宴清、中国人民大学郭湛、黑龙江大学张奎良等评价说:“《社会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哲学和多学科相结合的学术著作。该著作创立了新的发展理念,在形而上的和实践的两个层面的结合处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发展理论,为探寻中国社会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的现实问题都做了深入探讨,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如何科学决策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韩国社会学界金成国教授、韩相震教授等著名学者,都曾拜访过高清海教授,并重视高清海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研究。韩相震是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教授,曾出任韩国社会学会会长,金大中任职总统期间的顾问。他说:“2007年在吉林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社会理论以来,有两个原因使我对高清海哲学着迷。第一,我感到高清海所倡导的人类解放以及哲学的批判作用和哈贝马斯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以及他的解放旨趣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第二,高清海的世界主义思维方式对我很有启发。从中国特色的发展(即民族中心或民族主义的发展)在中国的重视程度看,他的世界主义思想是具有启发性的。”他先后发表研究高清海哲学思想的《批判理论与东亚发展:哈贝马斯与高清海关于世界主义转轨》(2008)、《一种来自中国的世界主义的模式——作为“宇宙生命主体”的高清海先生的“类存在”概念》(2015)、《高清海类哲学的人类-宇宙世界预设——关于西方世界主义与中国“天下”思想的新思考》(2020)、《哈贝马斯在东亚:从接受到共鸣》(2021)等论文,充分肯定了高清海关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的思想。他认为:“高清海拒绝了潜在于现代社会科学和哲学研究中的诸多人类-中心预设。正是在这里,我们确认了高清海类哲学的重大意义。”

邴正等弟子承继高清海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思想,把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传播到国际学术界。邴正多次受邀赴韩国、日本、蒙古、新加坡、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国家参加学术交流、讲学与研讨。受中国社会学会的委托,邴正承办了多次中日韩社会学界学术研讨会,并担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兼东亚社会学研究专委会主任。2018年,与韩国、日本社会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东亚社会学会并担任中方会长。2016年,邴正主持召开了社会变迁与文化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全球化研究创始人英国社会学会前会长马丁·阿尔布劳发表了《实用普遍主义与全球治理的探索》,韩国社会学会前会长金成国发表了《文明变迁与全球东亚主义》,日本学者野宫大治郎发表了《东亚学术界的跨界模式》,邴正发表了《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复合性》的论文。《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第1期刊发了这些论文,促进和扩大了中国社会学界与世界社会学界的学术交流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影响。2021年,邴正被英国全球学术院授予终身院士。这些国际学术交流扩大了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国际影响。

高清海在哲学领域提出了以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为核心的“类哲学”的思想体系,不仅体现出开拓创新的锲而不舍的理论勇气,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端正学风,而且体现出深究本质的哲学理论志趣与关心现实的社会情怀。他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他的哲学观在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这种应用较完整地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的理解和贯彻。他在《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的序言中指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哲学思考’,这是一个针对中国现代与当代社会发展,进行总体性、对策性和跨学科性理论研究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抱有三种追求:努力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将‘形而上学’与实证考察结合,以求研究课题既有理论层次又有政策咨询价值;努力将中国国情与人类文化成果结合起来,以求能融汇不同文化以避免封闭的短视和民族自信的丧失;努力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研究结合起来,以求从不同侧面完整地认识现代化历史和社会发展。”

发展观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又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发展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事物自我否定的过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进入20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发展被用于描述能够产生社会进步的社会变迁过程,出现了以西方现代化理论、后发展理论、后工业社会理论等研究社会发展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观,就是这一探索的理论结晶和迄今为止的最高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深刻地总结和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也全面、系统、深刻地总结和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观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大创新。习近平同志总结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观,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以此来指导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明确新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任务,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坚持新发展理念,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道路。作为高清海先生的弟子,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继承发扬高清海对社会发展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以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本文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4期,注释从略,如有需要请参阅原文。全文图片除特殊声明者外,均由作者提供。)


图文:邴正

排版:赵明哲 李璎月

审核:由阳 秦曰龙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数字化传播,旨在发布学术信息,促进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