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癌症的相关概念》科普系列(三十)----PD-1与PD-L1

文摘   健康   2025-01-08 11:04   广东  
01

前言

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药物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很多新的治疗选择。PD-1与PD-L1是近年来在肿瘤与免疫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两个关键分子,它们在免疫调节和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1.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刺激

02

什么是PD-1与PD-L1?



PD-1全称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在多种免疫细胞上表达。在T细胞活化后,被诱导表达于T细胞上。其在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限制外周组织T细胞的活性,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在许多癌症类型中,PD-1在大部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表达。


PD-L1是PD-1的配体,在抗原呈递细胞(APC)、肿瘤细胞中表达,可减弱肿瘤局部浸润CD4+、CD8+T细胞的功能,从而减少细胞因子产生。


肿瘤细胞或APC上的PD-L1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后,可有效抑制T细胞活化,甚至导致T细胞凋亡、细胞因子产生减少、T细胞裂解和诱导抗原耐受性,从而使肿瘤逃避免疫监视。


针对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现已研发出阻断其结合的PD-1/PD-L1抑制剂。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分别与 PD-1/PD-L1结合,阻止其相互作用,从而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 的抑制作用,以使T细胞活性恢复,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攻击能力。


图2.PD-1/PD-L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03

PD-1与PD-L1有何差异?



PD-1/PD-L1抑制剂均通过阻断PD-1/PD-L1结合来发挥抗肿瘤作用,但二者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1.分子结构差异

针对PD-1的抗体多属于lgG4亚类,PD-L1抑制剂则多属于lgG1亚类。IgG1单抗是最常用的单抗,半衰期长,稳定性好,而IgG4抗体结构稳定性较差,故几乎所有的PD-1抑制剂都需进行修饰以增加稳定性。另外,IgG4抗体Fc段的结合力显著弱于IgG1。


2.可结合的受体差异

PD-1除了与PD-L1结合外,还能和PD-L2 结合。相比之下,目前尚未发现PD-L1可以与其他类似的受体结合。这种可结合受体的差异使得PD-1和PD-L1在免疫调节网络中的位置有所不同。PD-1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更加复杂,涉及的信号通路也更为多样化。


3.作用机制所致药物不良反应上的差异

PD-1抑制剂通过直接作用于人体T细胞上的PD-1,阻断PD-1与PD-L1和PD-L2的结合,从而解除免疫抑制信号,使T细胞重新获得活力,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这种作用方式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自身免疫反应,因为它广泛地影响了T细胞的活性。例如,在一些临床案例中,使用PD-1抑制剂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副作用。


而PD-L1抑制剂则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表达的 PD-L1,暂未发现PD-L1可以与其他类似的受体结合。由于其作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对正常组织的免疫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


4.药物疗效预测价值差异 

PD-L1可作为预测PD-1/PD-L1单抗疗效的标志物,因肿瘤细胞PD-L1表达水平越高,就意味着肿瘤通过PD 1/PD-L1信号通路、而非其他信号通路发生免疫逃逸的可能性越高。而PD-1表达水平则没有疗效预测价值。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血液科,隶属于儿科中心,编制床位67张,目前主要从事儿童白血病、非肿瘤性血液疾病、淋巴瘤和实体瘤的规范化诊疗。有独立的PICC和输液港静疗团队。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亚专科(百级移植仓6间),可进行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实体瘤等疾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国家卫健委儿童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血液病定点诊治单位,国家卫健委儿童淋巴瘤、脑瘤等实体瘤定点诊治单位,国家卫健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定点单位,国家卫健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白血病专委会委员单位,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全国儿童骨髓衰竭性疾病协作组的成员单位,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中国专家联盟华南儿童分中心的理事单位。华南地区最早开白血病、淋巴瘤的CAR-T细胞治疗的单位之一。


主要开展业务:儿童白血病、淋巴瘤、脑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难治性血管瘤以及罕见病的综合诊治(化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小儿神经外科牵头成立的脑瘤院内MDT和小儿外科牵头成立的实体肿瘤MDT成员,负责脑瘤和颅外实体肿瘤患儿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化疗。


小儿血液科主任杨丽华,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白血病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临床药理学组(前)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地贫防治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童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小儿血液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儿科药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委,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在中英文期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




END

作者|李娴

审阅|杨丽华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胡炯华


珠江医院小儿血液科
普及血液疾病知识,引导患者科学诊治,提供血液病新进展、新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