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州市鲤城文史学会组织会员并邀请部分文史界人士前往南安市,参观蔡氏古民居、九溪村、郑成功陵园,厚重底蕴的人文风采,令大家感慨与赞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官桥镇位于南安市中南部,旧有唐末谏议大夫翁承赞居此且筑桥,故曰“官桥”之说。距离镇区不远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为华侨富商蔡启昌、蔡资深父子历时五十多年所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蔡氏古民居》一书介绍,古民居约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建筑物23座,房间近400间。建筑布局呈合院形式,在木质、石材、砖材等装饰方面,具有独特且精美之风格,彩塑堆剪技艺出众。数不胜数的匾联题刻,更是才艺兼备。观蔡氏古民居,最好是闲情逸致之时,慢看细品为佳。
九溪村地处官桥镇西隅的一个偏僻的山区,毗邻南安市东田镇罗山林区和厦门翔安区大帽山农场,村因溪名。据明代《八闽通志》记载九溪在县西南三十七都。源出柏峰山,逶迤而东,分为九派,汇龙潭,经通济桥、大盈桥,达安海镇,过安平桥(入海)。⁽¹⁾近年发现的碑记显示,九溪地处古代漳泉孔道的关键节点,“孔道”二字体现了“九溪隘”的关口地位。后因形势较为险峻,漳泉驿道改走康店一线。但直至民国时期,九溪村古道,很可能还是周边山区人民前往沿海公路的一种的选择。从民国福建省地图可以看出,“九溪隘”作为重要通道,依然给予标示。
地处偏僻,虽然给九溪村的社会经济带来很多挑战,但也不经意地延续了原生态的九溪风光,秀美风景之下,到处有朴素却独具韵味的石厝,乃村民拾取溪中之石而建。就地取材,是因为贫穷,也因为智慧。九溪石厝,十分罕见,叹为观止。
九溪村坐落于群山之中,汇水面积大,溪水清澈可见,且无工业。故,山清水秀,物产皆为天然。九溪咸牛奶、九溪地瓜等,诚为佳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水头镇位于南安市南部,古有小盈岭关隘,郑成功曾在此一战,大败福建陆路提督杨名高所率清军,时称“小盈岭大捷”。较早有大盈驿,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改名康店驿,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康店驿丞为巡司兼理驿事⁽²⁾。安平桥西端为水头镇辖区,别名五里桥。
郑成功陵园位于水头镇区西北方的覆船山。郑成功在明永历十五年即清顺治十八年(1661)收复台湾。由于清廷禁海,其父郑芝龙被清廷所杀,台湾岛上郑军水土不服军心涣散等事,使得郑成功面临内外交逼之势,竟至急病,于明永历十六年即康熙元年(1662)卒。其子郑经,于康熙二十年(1681)卒。民俗学者谢云声曾在1962年撰文提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其孙郑克塽降清,携带家眷入京居住。以路途遥远,祭扫不易为由,乞迁葬郑成功、郑经灵柩回内地。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月二十二日卯时,郑成功父子迁葬于南安三十八都康店乡,与其世祖乐斋公合葬一茔。其地原为成功五世祖乐斋公墓,成功赐祭墓由台湾迁附于斯,并附芝龙灵主(木主)、翁氏(成功生母田川氏)、董氏(成功之妃)、唐氏(郑经之妃)等柩”。
民族英雄郑成功,一心反清复明,若非江南一战功亏一篑,或许有机会大功告成,恰如南明时期领兵部尚书衔的卢若腾之言:“金陵城,秦、汉以来几战争;战胜攻取有难易,未闻不假十万兵。闽南义旅今最劲,连年破虏无坚营。⁽³⁾”
除了兴师北伐的江南之战,郑成功在其反清和收复台湾的过程中,还历经“泉州桃花山之战”、漳州“海澄之战”、“厦海之战”,最后在明永历十五年即清顺治十八年(1661)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发兵,自金门料罗湾出发,先抵澎湖,候风七天,幸得澎湖民众支援粮食,解了缺粮之困。三十日晚上,从澎湖出发,从台南登陆。大军与辎重困于滩头阵地,但在台湾百姓的全力配合之下,快速脱离海滩展开攻击,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完成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观自然山水,溯历史渊源。泉州市鲤城文史学会本次的参观学习时间虽然仅有一天,但每到一处,均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聆听当地解说,阅读相关史料,结合所见所闻,以思考的方法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见解。
参考文献:
【1】明代《八闽通志·卷之七·地理·山川·泉州府·南安县》
【2】《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二十八·泉州府》
【3】《台湾诗钞·卷一·金陵城》
事莫明于有效
论莫定于有证
文 | 阿拉伯菜农
图 | 全体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