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第一州~北宋中期就很难低调的泉州实力 | 阿拉伯菜农

文摘   历史   2023-12-12 22:14   福建  

提起有关宋代泉州的诗作,耳熟能详的是李邴的“涨海声中万国商”,谢履的“每岁造舟通异域”等诗句,主要表现了泉州海丝发展的背景和盛景。其实谢履还有另外一首诗,则是彰显了泉州在宋代的城市地位。



一、李邴的句或对

不清楚是谁提炼出李邴有《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一诗的说法,殊不知宋时并无“海外交通”一词。今天之“海外贸易”,古时为“市舶”,即互市商船。

李邴的“涨海声中万国商”,《全宋诗》收录名称为“句”,即只有这么一句,并无其他。《方舆胜览》收录名称为对句,即“苍官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比较合理的描述,以李邴有句曰:“涨海声中万国商”或李邴有对曰:“苍官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商”为宜。

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县人。北宋的翰林学士,南宋则官至参知政事,致仕后闲居泉州十七年。


二、谢履《泉南歌》


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


谢履这首诗收录于南宋的《方舆胜览》,真实描绘了泉州的地理地貌特点,从而说明了泉州为什么要“每岁造舟通异域”海丝背景。


谢履,字履道,惠安人,北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任南安主簿、清溪(今安溪)县令、都水丞(主管水利)、兴化知军、婺州知州等职。


泉州自古以来都是向海而生


三、清源第一州

闽岭天南表,清源第一州。朝廷推重镇,师帅得贤侯。

此为谢履的《泉州诗》,见于南宋学者谢维新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也见于宋人类书《翰苑新书》,还见于元代富大用的《古今事文类聚外集》。而南宋祝穆所撰的《方舆胜览》,则记名为《泉南诗》。

释义:福建北部山区的南边,有天下第一州清源(泉州)。这是朝廷推崇的国之重镇,连知州也必须是有德位的人担任。


备注:这个有德位的知州,很可能是指泉州知州蔡襄。洛阳桥建成之年,谢履时任泉州辖下的清溪(今安溪)县令,是蔡襄的下属。


谢履这首《泉州诗》,20字,描述了泉州的地理位置,凸显了泉州十分重要的城市地位,最后一句更厉害,以贤者方可担任泉州太守这样的说辞,强调了泉州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殊性,又猛夸了自己的上司,这智商和情商,常人实在是难出其右矣。

谢履写《泉州诗》之时,福建(泉州)市舶司尚未设置。但从诗中的描述可见,即便是市舶司尚未设置之前,泉州的海外贸易地位就已经十分重要。例如,这段时期,泉州与高丽的贸易往来,比更靠近高丽的明州(宁波)还频繁。与南海诸国也多有来往,例如,《宋会要辑稿》、《宋朝事实类苑》等书籍,都提到了泉州商人邵保去占城国等事。从而也说明,二十多年后的福建(泉州)市舶司的设置,是泉州依靠海外贸易实力争取来的。



四、结语

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但凭借“每岁造舟通异域”的不懈努力,造就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成为朝廷推崇的“清源第一州”,就连派任的太守,也得是资格够硬的德才兼备之人。古诗里的泉州,不畏自然条件之恶劣,毅然选择向海而生,造就古代海上贸易奇迹。无法低调的实力,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林建强,笔名阿拉伯菜农,地方文史学者。长期专注于泉州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推广,现任泉州市鲤城文史学会执行会长、泉州市“政府立法咨询专家”、泉州市政协委员。



 文史观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撰文 | 阿拉伯菜农
供图 | 刘书婕
编辑 | 董倩文

泉州鲤城文史
讲好泉州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