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纯青 渐入佳境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强院长、叶晓峰教授团队累计完成10例MitraClip™ G4二尖瓣修复手术

健康   2024-10-03 07:31   江苏  
走过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微创小切口手术的发展历程,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EER)凭借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特别优势,已成为二尖瓣反流治疗最主要、最受广泛认可的方法之一。TEER也使心外科医生的二尖瓣病变治疗策略更加丰富、全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赵强副院长、叶晓峰教授团队已累计应用MitraClip™ G4系统成功完成10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此次《门诊》杂志特邀叶晓峰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分享手术实战经验,围绕三例不同难点的复杂手术中策略制定、操作难点、多学科合作等关键步骤与环节进行详尽分享。

《门诊》:首先恭喜您与团队累计完成10台MitraClip G4手术,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与开展此项技术之初相比,如今您与您的团队对于MitraClip有何不同的体会或感受?能否请您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病例进行简单的分享?

叶晓峰教授:我们团队的MitraClip技术开展过程,是一个学习和摸索的过程。我们虽然在此前已拥有了很多技术或产品的使用经验,但MitraClip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需要我们外科医生同心超方跃华主任和麻醉科张富军主任,手术室DSA技师李昊健及护士的密切配合,也需要来自雅培公司的技术支持。与其他心脏外科手术相比,MitraClip的学习曲线相对较短、操作难度不高,但仍需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的支持,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每一位接受手术的患者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

10例MitraClip™ G4手术的完成标志着我们初步掌握了这项技术,但我们团队并不认为自己已完全度过学习曲线。MitraClip手术流程中的每一步都有规范化的操作方式,其预期的治疗效果都是相同的,不会随着手术例数提升至10例、100例而变化。但是在各种细节上,经验的积累会产生应对方式的不同。面对突发情况,经验丰富的术者能够做出更好的临场判断。目前我们完成了10例手术,在复盘最早开展的手术时已发现了一些操作存在优化的空间。如果我们的手术量在未来达到100例,我们又会有新的体会和感悟。

此次我们带来3例手术进行分享。3个患者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在手术操作中,我们遭遇了或多或少的困难,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但最终还是顺利完成手术,取得理想的效果。

实战案例一:冠心病合并二尖瓣脱垂、重度关闭不全一例

患者高龄男性,主要症状为胸闷气促,心超提示二尖瓣脱垂合并中重度关闭不全,反流集中在2区偏3区,冠脉CTA提示前降支、回旋支存在不同程度狭窄。经充分术前检查于评估,手术团队考虑瓣膜病为主要矛盾,优先解决二尖瓣反流,择期处理冠脉病变,拟行MitraClip手术。术中患者突发快速性房颤,节律难以控制,瓣叶摆动使得脱垂累及整个2区。手术全程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操作,成功捕捉快速运动的瓣叶,置入第一枚夹子后内侧反流消失,外侧补上第二枚夹子后反流改善至轻微,达到术前预期效果。

术前超声提示二尖瓣重度反流

瓣叶捕捞

第一枚夹子置入后内侧反流消失

第二枚夹子在左房调整位置

第二枚夹子置入后反流减轻至微量

实战案例二:左房增大的AFMR一例

患者心超检查提示双方增大,二尖瓣及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由于患者一月前行嵌顿性腹股沟疝的外科手术治疗,经充分沟通后拟行MitraClip手术。患者长期房颤导致左房增大、瓣环扩大,二尖瓣瓣叶拉平,瓣叶捕捉具有一定挑战。术者通过术前容量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反复尝试后于2区置入一枚NTW,2区偏3区置入一枚NT,超声实时评估患者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为3 mmHg,反流程度轻微。

术前超声提示二尖瓣中重度反流

术前三维影像

第一枚NTW植入后反流情况评估

第二枚夹子进入左房

第二枚夹子位置复查

关夹后反流情况评估

术后三维超声复查
实战案例三:二尖瓣内交界累及三区的后叶广泛脱垂一例

患者二尖瓣内交界区脱垂累及三区,造成重度反流。经适应证评估,拟行MitraClip手术。第一枚NTW进入左室捕捞瓣叶的过程中,由于心室内腱索繁多,发生了缠绕的情况。术者沉着应对,以规范化操作流程逐步解离并将夹子拉回左房。确认夹子夹臂方向后将夹子再次送入心室,捕捞瓣叶到位后关夹并释放张力,内交界反流消失,仅夹子外侧剩余一处反流。于外侧11点方向置入一枚NT,超声实时评估患者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为5 mmHg,夹子固定情况良好,满足释放条件,遂释放。术后超声提示二尖瓣轻微反流,手术圆满完成。

术前超声提示二尖瓣重度反流

术前三维重建

调整夹子位置

内侧反流消失

第一个夹子释放后即刻超声及三维重建

第二枚夹子释放

反流情况改善至轻微



《门诊》:作为积累了大量MitraClip实战经验的顶尖术者,您会在什么情况下考虑为哪些患者选择MitraClip?对比正中开胸及小切口微创手术等外科治疗方法,您认为MitraClip手术有何独到的优势?

叶晓峰教授:MitraClip的适用人群主要为高龄、高危的患者,具体的二尖瓣反流病变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外科手术的切口对高龄患者而言创伤较大,同时体外循环会使这些患者承受较大的负担;高危患者可能合并肾功能、肺功能、脑血管等很多脏器的功能不全,选择MitraClip比较合适。继发性二尖瓣重度反流的患者接受外科开胸的二尖瓣修补,复发率也较高,因此MitraClip的姑息性治疗可能对一些高危的重度继发性二尖瓣返流比较合适,也符合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

外科的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是一项成熟但是外科直视下很少使用的技术,患者远期预后并不理想。MitraClip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来,在保证反流程度改善的同时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二尖瓣反流患者的青睐。最新指南对高危的原发性二尖瓣反流的MitraClip治疗给出Ⅱa类推荐。但要注意这一技术对中低危患者而言尚未展现出很好的优势,也没有临床研究证据证实其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达到与外科手术相近的水平。对于原发性二尖瓣脱垂的年轻患者,如果指征认识错误而做了MitraClip,一旦二尖瓣瓣叶在几年后出现问题,则仅5%患者能够接受再次修补,绝大多数病人将不得不进行换瓣,而瓣膜置换必然意味着患者寿命的缩短。因此年轻二脱患者为了他的远期预后我们更多的是采用一些外科瓣叶修复技术。近期JAMA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和欧洲接受MitraClip手术的患者平均年龄达到82岁,因此对80岁以下的患者,是否选择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技术必须经过充分的思考与沟通,切勿以微创为理由去做手术,需要保证病人远期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另外,即使年龄超过80岁,也并不一定意味外科的高危。题外话,我们科二尖瓣小切口、腔镜辅助和机器人二尖瓣也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进行,而不是不顾手术效果盲目微创。


《门诊》:传统观点认为介入治疗更多由心内科医生完成,以外科医生的视角,您如何看待介入治疗与MitraClip在心脏瓣膜病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在未来,瓣膜的介入治疗将在哪些方面进一步优化与发展?

叶晓峰教授:如果介入治疗能够达到与外科打开心脏直视下的瓣膜修补相同的治疗效果,何必选择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慢的外科手术?因此我认为,在心脏瓣膜领域,介入技术未来将很有可能替代外科手术。MitraClip也经历的多年的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缘对缘技术,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我们国内的外科医生非常积极地看待并学习介入治疗,并开展了MitraClip在内的多种介入技术的实践。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我们的二尖瓣修补tool box中有很多的可选技术,包括三角形切除、矩形切除、瓣叶折叠、人工腱索、腱索转移、Magic stitch技术、Butterfly技术、Sliding技术,人工瓣环植入等等。在应用方面,根据患者情况单独或组合应用不同技术,能够实现的二尖瓣修补良好的远期效果,造福更多患者。
目前介入治疗的发展仍然受到影像技术和导管技术的制约,距离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尚有一段距离。但随着新技术的迭代和新器械的面世,介入治疗将不断提高疗效的改善。我们期待更多的心外科、心内科医生、影像科、超声科,麻醉科加入到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队伍中,也期待MitraClip技术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与规范发展,最终实现患者远期疗效的改善与预期寿命的提高。
专家简介
赵强
主任医师,二级教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心脏中心主任
心血管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分会常委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前任主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首任会长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美国胸心外科学会(AATS)委员
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会员
欧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EACTS)会员
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协会(ISMICS)会员
国内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干细胞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二十余项课题,主持多中心临床研究7项,编写中国动脉化搭桥等专家共识11部,在JAMA、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上海市工匠、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等奖项
 
叶晓峰
博士(心外科专业),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
现任瑞金医院心外科科室副主任,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美国胸心外科学会国际会员。从事心外科临床工作20年,手术种类主要涵盖心脏瓣膜,冠心病和大血管等领域,并擅长微创瓣膜修补。曾于美国哈佛大学心外科、克利夫兰诊所和法国里尔大学心脏中心学习交流,美国麻省理工博士后。荣获中国医师协会心外科好医生奖(原金刀奖),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美国胸心外科学会(AATS) fellowship等。主持和参与国家杰青、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在Science和Nature子刊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多篇心外科新技术的论著。


汪昊喆医生

复旦大学临床医学系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外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主治医生,擅长瓣膜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如右胸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及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年手术量500余台,科研方向为组织工程瓣膜及心肌的构建,发表SCI多篇。

 

徐旖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心外科主治医师,专攻微创微创瓣膜,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发表多篇国际国内论文,参与多项国际临床研究。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