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大集

文摘   2025-01-30 11:17   山东  

     

     每逢农历“三、八”的日子是马头大集,此惯例不知从何时兴起的?许多年来,这件事情倒成了古镇马头一个雷打不动的铁律。这一天,十里八乡的百姓们和附近市县的生意人都会络绎不绝地来马头赶大集,其场面车水马龙,人山人海,颇为壮观。

  早些年,马头镇南新庄村西,因为修筑两条县级公路自然形成了一块十几亩大的三角地,被镇政府指定为牲口交易市场。这是一个春季,初三日早上,大雾弥漫,能见度达到几米外看不清楚人。我家附近的牲口交易市场早已人声鼎沸,不时地夹带着“嗯啊,嗯啊”几声驴叫声传来。这里汇集了许多马、骡子、牛、草驴和猪羊等牲口,等待着人们进行交易。几名牲口经纪人忙绿地穿梭在市场人群中,大型牲口的交易,买卖方不直接对话,都是通过经纪人帮忙来完成。买卖成交后,经纪人会赚取些差价或抽取一点中介费作为报酬。首先,买方人先看一看牲口的牙口,大致了解牲口年岁,察看一下牲口的体格健壮情况,体表有无瑕疵?当然牲口的精神面貌也不可忽视。经纪人分别握着买方或卖方的手在袖筒里比划,商谈牲口的交易价格。伸出一、二、三、四、五个指头,表示“一、二、三、四、五”数字,伸出大拇指和一个小指表示数字“六,”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一捏表示数字“七,”……用这种暗语来谈事,是怕别人知道了这头牲口的价格,避免被买方同行抢了这单生意。这方面的学问大着呢,海了去了,真是“行行有道,道道有门。”由于牲口市场每单交易现金数额大,免不了招致来几个小偷光顾,一旦被这种人盯上了,也许麻烦就来了。

  沂河南堤下,有一大片柳树林。每至酷夏,这里柳成荫,并有微微的夏风拂面,让树下的乘凉人顿感惬意无比。这里是马头大集传统的说书场。一位说书人手里拿着一对“鸳鸯板”(因形似月牙,也称“月牙板”)正在不停地敲打。又见此人口吐莲花,有声有色地讲述着古代的演义故事。故事多是那些《隋唐演义》、《封神榜》或《水浒传》等小说。讲到了了故事的惊险处,他不忘猛地敲打一下面前的小鼓来提醒大家。你看,听众们痴痴呆呆被牵入了古战场,随着故事情节一会高兴,一会儿悲哀,让人暂时都忘掉了自我。突然,说书人从“敌我双方二员猛将的激烈打斗中”停了下来,手托一个盘子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本人不才,恭请诸位老少爷们,父老乡亲赏口饭吃!”听众们听了这些话,都急于听下文,通常会往盘子里扔了一张一角或两角毛票。当年中午放学,我回家吃饭时,通常去蹭半个小时的场,听故事一个片段。等人家打算讨要钱之前,学着几个不愿掏钱听书人,悄悄地溜之大吉。说书人如口齿伶俐,演讲的故事吸引人,周围的听众会多一些;个别说书人的场子冷清,听众星星点点才有十几位,即便是这样,他也得继续把故事讲述下去。人去听书如同人喝酒一样,时间长了也会上瘾。听书的群体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中的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平常日子自己又不缺吃喝,去听听书自然是一种生活享受,也为了解闷儿。

    

    腊月“二十八”是马头古镇年前的最后一次大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稍带着一些寒意,外面的空气倒是格外清新。来赶集的人们,像存心誓把马头古镇挤爆似的,拖拖不断地往马头镇涌来。镇里的几条街道,处处都拥挤不堪,人头攒动,人车交错,有的街道还一度阻断了交通。马头大集最热闹最响亮的地方,莫过于镇东部的烟花鞭炮市场。今天,鞭炮摊的老板们,都使出了一百二十分力气,拼命地吆喝,似乎打算把嗓子喊破似的;不时地点燃了一挂鞭炮来吸引人。“呯呯、啪啪,”如战场上的枪炮声,这边的枪声刚停,那边的炮声又响了起来。当时,我们这些小孩子家真勇敢,在燃放的鞭炮下,用脚去踩去捡地上几个燃了未开始响或哑鞭炮,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倒出了里面的火药,制成烟花,等夜幕降临了燃放。今日想起来这事,真是有趣又带着点刺激。

  镇北面的瓦罐市场,一天不断地响着“叮叮、当当”的声音,好似这里正上演着一场音乐会;还有木料交易市场……

  从网上了解,马头集市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人们只是进行“以物易物”这种简单的交易活动,随着人类货币的产生,交易实行了货币化,集市也渐渐趋向正规和多元化,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集市。经历了秦、唐、宋、元等朝代,集市的类型与功能更加细化,不但分为早市、晚市、鬼市;也有菜市、米市、茶市、马市等专项交易市场。唐诗人·李白的诗句为证:鱼盐满市井,布锦如云烟;还有唐诗人·杜荀鹤的诗词:“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可见唐朝时期的集市是何等得繁华。新中国成立后,集市发展又大致可分为二个历史阶段。一是计划经济形势下,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个体经济不被国家政策所允许;二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进入了市场经济时期,经济靠市场去调节,个体经济得到了新生,集市也空前繁荣起来,人们都忙着赶集做生意,靠自己的头脑与勤奋去发家致富,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时至今日,早年的牲口交易市场已不复存在,随着人们的生活需要,又新成立了一个宠物交易市场。狗、兔子、猫与鸟等宠物都充满了整个市场。这些宠物的价值可是不便宜,如是名贵品种,竟然超过了一头牛的价值,也是不足为奇的事;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出现了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说书人这种职业已彻底被历史潮流所淘汰,现代人可以足不出户地坐在家中听书、玩抖音等;烟花鞭炮市场因为造成环境污染,易发生火灾等不利因素,很多年前,已被政府一律勒令取缔。

  镇政府为了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每年都举行一次马头大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腊月“二十八”的马头大集还是如往年那么热闹。大集上,人群熙熙攘攘,处处都摆满了卖各种商品的地摊,有的街道的两边摆不下,在中间又摆了一行。现在,人们之间的买卖交易通常用微信或支付宝扫码进行支付,这可难为坏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为了自己能够适用这个社会,他们开始不耻下问,向孙子辈的年轻人学起了如何操作智能手机;小偷们遇了这种新情况,也是望洋兴叹,一脸的无可奈何,只好选择了别的职业去营生。公共场地到处都安装了天眼,全天候地监督一些不务正业的人,让他们一点也不敢做那些不法行为。整个社会又回归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好年代。

  地方美食永远是马头大集的主旋律。梁家朝牌、王氏烧鸡、肖家糁馆,文家酱菜、吴家糕点等这些传统美食成了马头大集的主打产品,也成了古镇马头的名片。淳朴的商家们秉承“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理念,亲自精心制作,严把质量关,美食的味道比往年更胜了一筹。每遇了传统节日或马头大集,常被人们抢购一空。几年来,兰家水饺店的美女老板又新推出了一种地地道道的粘豆包,口感独特,让人咬了一口,口感软糯香甜,给过年的菜谱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过去的农村小脚老太手工缝制的小孩虎头鞋、绣有“步步登高”吉祥话的鞋垫、只有过年时生意人才印制的门神画和樊沿村匠人木旋制作的小孩玩具车等等这些传统的物件,也重新出现在马头大集上,你看,有几个外国游客也来了马头大集,他们一边高高兴兴地游玩,一边采购着自己喜欢的商品。

  马头大集的蔬菜区,出售的各种菜都是当地农民自己生产的。今年的白菜大丰收,它干脆脱去了外面的几层绿衣裳,用心来招揽顾客,价格低廉与人们坦诚相见;刚出了塘的莲藕,一个个手拉着手,浑身上下白嫩嫩的,十分惹人们喜爱。塑料大棚产出的黄瓜一身翠绿,用嘴咬了,口感脆嫩,满口的清香;西红柿像个个腼腆的小姑娘,出了门立马羞红了胖胖的脸;丑皮辣椒虽长相不雅,但火辣的性格还真对一些人的脾气

  香蕉、苹果、橘子等水果,价格亲民,颇受人们的青睐;外地运来的榴莲、芒果,葡萄、西瓜、新疆库尔勒的香梨等高档水果,价格昂贵,一路上直追猪肉价。还有那些干果,腰果、开心果等,价格高昂得让人们不得不望而止步。

  五金摊位上的锄头、铁锨等农具,品种齐全,引来了不少人前来询价并购买。看起来,勤劳的庄稼人一边忙活着购置年货,一边开始盘算着来年田中的农事了。

  一些人正在路边忙着选春联,门钱子也买几张,“福”字要多买一些,大门、家具和轿车等地方都贴上一个;还有几个人每人买了一棵带叶的青竹杆,往年是插在家里的磨眼里,可是今天,家家的磨盘都像长了两条腿,听说都集合去了一个不太远的石料老物件交易市场。人们只好把竹竿绑在院子里一棵树上,寓意着家里有一棵摇钱树,祝愿来年家里发大财……

  镇外不远的几个村子,几位耄耋老人也不甘寂寞,兴冲冲地骑着电动三轮车,拉着走路已不便的老伴,去马头大集上遛一遛,玩上一圈。在集上买一些好吃喝带回家,等着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都回了家,一起过一个富足,快乐的团圆年;常住城里的年轻人驾驶着刚买的比亚迪牌新能源小轿车,拉着老婆孩子,驶往古镇马头。他们想亲身体验一下马头大集的热闹和盛况,置办一些带着地方特色的年货,顺便去肖家糁馆喝上一碗香喷喷的牛肉糁,吃两个新炸的香油馃子和一块刚出炉的梁家朝牌。真应了多年来马头人流传下来的那句谚语或是调皮嗑:“闹逮闹逮真闹逮,香油馃子加朝牌。”

  二○二五年一月二十七日,撰写于临沂家中

  作者 刘宗江,笔名起跑线。山东郯城人,副团职退役军人。热爱文学,立志:读万卷书,走文学路,永不懈怠。现系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多有文章发表于报刊和网络平台。


长按二维码 关注郯城作家      

传承郯城文化 构建文学家园    

投稿邮箱 

tczx20207@163.com(综合)

tcwxshige@163.com(诗歌)

郯城作家
关注文学动态,发表文学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