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集印象

文摘   2025-01-17 18:01   山东  

 

  沭河东岸的茅茨村现在改为城东村,村里每逢四、九便是热闹的大集。现在年关近了,集市的规模扩大了,从师郯路东首一直到沭河大桥,东西长近三公里的马路上都是四面八方前来赶集的人们,甚至沭河大桥的两侧也全是小商小贩的摊位。集市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商贩叫卖之声传播甚远,以至我所在的校园也能隐约听到,有时我会在下班的时候循声而去,一览集市的盛况。

  茅茨集是当地人的称呼。他们不叫城东集,远方赶来的客商也不叫城东集,他们都叫茅茨集或茅茨大集。相传茅茨集起源很早,有几百年的历史。这和茅茨村建村之久远有关。茅茨村位于郯城东郊,东依马陵,西傍沭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茅茨的含义是用茅草做房顶的房子,语出战国时《墨子》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以此为村名,透着古朴淳厚之风,也隐藏着古集百年不衰的秘密。

  茅茨集在沭河大桥没有修通之前,市场在村里的十字路上,东西一段,南北一段,呈L形,前来赶集的人们河东岸的多些,集市规模不是很大。因街面较窄,商铺众多,显得十分拥挤。我曾经和同事一起去过,也是在年关将近的时候,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寻找卖春联的市场,想看看有没有写字写得很好的书家。那次收获还真不小,在这儿我们遇到了郯城的几位书法家在这儿搞春联下乡活动,他们临街搭上架子,放上木板,铺上毛毡,尽情泼墨,免费给人们提供春联。借此机会我俩和他们求了几张福字,又请一位书法家写了对联,原来有两位写字不错的书法家就是这个村的。

  沭河大桥修通后,茅茨集改在东西向的师郯路上,路面宽阔,街道平坦,河西岸的人们通过沭河大桥来赶集方便多了,由此也增加了一半以上的客商。

  如果有时间,我喜欢去逛茅茨集。从我住的小区出发,几百米便到了沭河大桥,步行或骑单车,从西向东,缓缓而行,边走边看,遇到喜欢的或需要的东西就停下来和商贩议价,最后高高兴兴地买下来。有人说,在茅茨集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山珍海味,土特手工,应有尽有。且不说居家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服装鞋帽,就是大宗商品,比如家电,洗衣机、电视机、电动自行车等也可以在这里挑选购买。

  当然茅茨集上卖的最多的还是农副产品,这儿毕竟是农村集市。现在是年集,四邻八乡的农民把自家产的各种农产品都拿到集市上展示交易。粮食、蔬菜、水果、山果等自不用说。真要说一种山珍,可能许多人不曾见过,更不曾吃过。它叫“地皮”,是一种菌类,为马陵山的特产。这种菌类喜欢潮湿的地面,七月多雨的季节,它们在马陵山的山坡上汲取枯叶朽木的营养生长,秋天干燥,它们就像枯树叶一样伏在地面上,翘起了边角,像是真正的“地皮”,颜色呈淡绿色,有些像海里生长的裙带菜。这时,村民们把它们一块一块地采集起来,回家用水泡上半个多小时,去除泥沙,洗净后,可以作汤作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若自家吃不了,稍作处理,就可以带到集市售卖,因其产量较少,为可遇不可求之美味。

  要说茅茨集上的海味,那多来自江苏赣榆、连云港的商人,也有来自日照、青岛的,他们长年在此销售。海味都在鱼市。我逛过这儿的鱼市,十分有趣。记得汪曾祺曾写过他爱逛农贸市场,特别爱逛鱼市,有时并不买鱼,只是为了有看鱼的乐趣。茅茨集的鱼市,海鱼、淡水鱼都有。这里紧临沭河,沭河里的鱼自不必说,种类繁多,鲜活味美,常是我的首选。而来自江苏连云港等地的商贩,他们用卡车把新鲜的海鱼运来,一个个白色的方形大塑料盆在路边一字排开,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大大小小的海鱼、海虾、海贝,足以让你感受大海的风味。我曾和一位连云港的鱼商攀谈,他说来这儿赶集,头天夜里就得准备好货,凌晨四点多出发,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问他四周的集市很多,为什么非要赶茅茨集呢?他说,从他的祖父起,就常来这儿做生意,以前主要是卖干货,咸鱼、海带等海产品,现在条件好了,有车,有设备,可以卖鲜海鱼。来茅茨赶年集已成为一种习惯,年年必来。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说还不错,虽然这儿离海边一百多公里,但海产品对这里的人们还是有吸引力的,不少人喜欢吃海鱼,他在这里有不少老客户。

  茅茨集上的土特产和名种手工艺品都可以让你一饱眼福。你见过上百斤的南瓜吗?在一个路口,一辆三轮车上摆着几个大南瓜,卖家站在三轮车的车栏上高声吆喝:“大南瓜,大南瓜,一百斤重的大南瓜!”引来无数围观的人们,人们被那个又大又圆、金黄可爱的大南瓜给乐坏了,那个上百斤重的南瓜,很像弥勒佛的肚子,着实可爱,不知道主人是在卖南瓜,还是夸自己的南瓜。

  在集上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 “中国结”。这是郯城的地方特产,也是国家级文化遗产,用“中国红”的绳索编织而成。中国结有各种造型,大的有一平米多,小的可如手掌,因其材质、大小不同,价格也有所不同,比如用楠木、玉石装饰的需几十元、上百元才能买到,而普通的只需一元钱。

  茅茨集的动物市场也很招人喜爱。大到牛驴猪狗,小到鸡鼠虫鱼(观赏鱼)都有的卖。牛马市我只是经过,所谓走马观花,我见过有牛出售,没见过卖马的,因马在农村已为少见大牲畜。小白鼠卖给小朋友作宠物,我也权作欣赏。我不喜欢养小动物,一是没时间,二是怕有传染病。小时候我受小朋友的影响养过兔子,那年夏天热的时候所有的兔子都患传染病死了,令我伤感很久。现在养小动物是要经常检疫的,也很麻烦。但去年年集的时候,我经过狗市,买了一只小狗。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黄狗,我给它起名叫“黄黄”,当时卖家说这是当地的土狗,能长很大,这正合我的心意,我不喜欢长不大的宠物狗。当然我买它也不是我要养,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岳母。岳母喜欢养小动物,她养的一只小花狗走丢了,我就想着给她再买一只。现在正好一年,也算是长大成“人”了,但终究没长多大,是一只哈叭狗,不足十斤重,这令我有些失望。

  茅茨集虽然是农村自然形成的集市,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凡响的贸易能力,发挥着调节远近农村经济的重要功能。有人说茅茨集很“煞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说茅茨集很“煞货”,我一点都不意外。“煞货”就是卖得多,直到卖光。自进入年关以来,茅茨的每个大集都是人潮如流,商贩如云,可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人多自然货下得快。也许是年集的原因,茅茨集早上四点就有人来占摊,晚上八点多还有生意可做。

  据说苏北一带有夜集,也称鬼集,而茅茨的夜集也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晚上有路灯,比较明亮,练摊的商贩可以借路灯交易,也有离路灯远一些的,自备一盏或几盏充电的LED灯,很明亮,长长的一条街道有许多这样的灯,夜晚的集市自是一番好看的风景。而晚上赶夜集的人们,有不少是白天工作没时间或是想买些价格低的商品的人,这就为“煞货”创造了条件。远近四周的人们,为了买一些价格低廉的商品,特别是吃的用的,他们就会等到日暮时分来赶集,挑选他们需要的东西成批地买走,然后带到家里储存起来,年前年后吃喝用度就不愁了。

  作者 管晋章,笔名橡树,山东郯城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扬子晚报》等刊物。主编出版《九月散文》《九月小说》和《橡树的诗》等著作。

长按二维码 关注郯城作家      

传承郯城文化 构建文学家园    

投稿邮箱 

tczx20207@163.com(综合)

tcwxshige@163.com(诗歌)

郯城作家
关注文学动态,发表文学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