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顾里书院,早就想去看看它的模样,最近终于成行,得以一睹它的风采。
走进顾里书院,一眼就看到了早就在此等候的顾里书院的老同事,也是协和国际学校元老之一——郭秀丽主任,她是哈尔滨人,热情周到,为我这次行程能满载而归而多方协调,特意为我这次专访做了大量的调整和准备工作。顾文晓校长的出现更是让我受宠若惊。
顾校长创建的顾里书院(顾里孔子学堂)是免费为百姓开设的公益学堂(学习孝敬、感恩、行善、礼仪),也是为青少年、幼儿和家庭的家礼教育量身打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涵盖诸子百家、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上下五千年历史等内容,在顾校长的指导和陪伴中,我们体验了拜师礼,共读了朱子家训。
顾里书院园林以古代山水画为蓝本,此时果木飘香,一步一景,小渠潺潺,古音悠扬,处处能品出诗歌的情调。如此如诗如画的意境,尤其适合寂静的夜晚,三五好友在此曲水流觞、畅叙幽情。
顾校长敢为人先,在1993年就创建了协和国际学校,是全国第一批、临沂市首家民办学校,同时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国际学校。1999年7月,刚毕业的我看见协和国际学校的招聘广告,在接待室面试时我第一次见到顾校长,他询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我以一篇《走进协和》收到了上班的通知。
来协和国际学校应聘成功的教职工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张爱兰校长、尹启发校长管理经验丰富,小学部教师慈爱包容、不辞辛劳,初中、高中部老教师专业精深、认真负责,艺体、幼儿部的年轻教师们朝气蓬勃、阳光靓丽,老中青结合,一级对一级负责,同事之间非常团结,部门之间协调非常顺畅,几年来,大家共同完成了无数次接送孩子的任务,共同把协和国际学校从临西六路搬迁到临西八路。
虽然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大家各奔东西,但仍有一大批同事三十多年来坚定地追随着顾校长,专心致志于幼教事业和顾里书院。协和学校这几年的工作经历非常宝贵,顾校长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的工作作风一直在激励着我稳步前行。
顾校长是怀揣梦想、信念坚定的人,他每天精神抖擞、自信满满,经常在各种场合给我们描绘协和的美好未来,但具体工作中非常注重细节,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明确了各部室的职责,安排了比较合适的人选;他布置工作标准很高,考虑非常细致,而且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建议;他总是若有所思,又能及时决断。
协和人都忘不了每天早晨的集体点名时刻,还没到规定时间,绝大多数同事提前赶到旗杆底下,自觉排成四五行,打着招呼,开个玩笑,时间一到,鸦雀无声。负责点名的是办公室主任苗春燕,她的声音清脆悦耳,迟来的同事气喘吁吁,只要在苗春燕点其姓名时没及时答“到”,就会被标记为“迟到”,此时同事都会帮助大喊两声“到了、到了”。哪些人迟到,迟到多长时间,大家看得清清楚楚,迟到必然与当月工资挂钩。我记得我是从来没有迟到过的。
为了凝聚人心、树立形象,展现出协和的精气神,顾校长为全体教职工统一订做了国人西服,每逢周一或参加接送学生等重大活动,我们都身着白色衬衣和深蓝色西服,个个看上去都专业干练,我记得大家还在一起合影留念呢,个个都笑得特别灿烂。这身西服搁到现在仍不过时,好多场合还能穿,庄重又得体。
除了工作,我与顾校长接触的机会不多。记得有一年学校宣布放寒假了,临近过年,其他人都撤了,我还没有回家,还在一楼大厅里与值班人员练乒乓球,顾校长看见我,把我叫到他办公室,亲切地问我怎么还没回家啊。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办公室的摆设,第一印象就是几个大大的书橱,摆放着若干经典书籍。我想到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各自成家了,父母都没有自己的家,而是哪家有需要就去哪家,我更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回去只能去哥哥家或姐姐家,而他们都搬过家,我收藏的信件、明信片、书画和同学送我的小礼物,多数都找不到了。想到这些,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我没想到,顾校长马上说出,过年就去他家,说得很真诚,我想到校长家中慈祥的父母、可爱的女儿,想到他们全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面,破涕为笑,点了点头。后来我还是很想念自己的父母,还是回到了父母身边,和家人一起过的年。但是每次想起校长的关心和细心,感觉很温暖。
有一次,我匆忙上楼梯时遇见顾校长,看见我的一头短发乱糟糟、刺挠挠的,他叫住了我,问我怎么不打理头发,让我务必注意自己的形象。我满口答应了,但此后还是没有学会收拾好自己的头发。
记得还有一次,晚上我正在值班,手里捧着一本书,顾校长回宿舍,经过这里停下,他看了看书名,然后说,我先借着看看可以吗?看完再还给你。过了两三天,顾校长就把这本书还给了我,我没想到他工作那么忙,看书的速度却这么快。
22年后,就在顾里书院,我有幸和顾校长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虽然20多年没有见过面,但他依然是我记忆深处原来的模样:神采奕奕,平易近人,可亲可敬。他问我这些年在哪里,干了哪些工作,我汇报了工作经历和一些感悟,他说,我知道你一定会干得很好。我知道他在鼓励我、鞭策我。
他问我的家庭情况,我细数大孩上大学了,二宝也十岁了,他向旁边的人笑道,这还是当年那个假小子吗?
久别重逢,我想起了在协和的点点滴滴,对顾校长诉说着对协和当年人事物的怀念,我对他说,那年学校发给每人一件印有协和标志的衬衫,我还一直留着呢,他高兴地说,好,太好了。
顾校长是教育企业家,更是我们的兄长,他以春风化人的担当和胸怀,在坚持数年的实践中让顾里书院(顾里孔子学堂)成为星星火炬,用中华传统美德点亮一颗颗迷茫的内心,引领着更多的人奔向美好的明天。
作者 张可欣,女,70后,临沂市作协会员,郯城县作协会员。热爱文学,有作品在省市刊物发表并获奖。现供职于郯城县委县直机关工委。
长按二维码 关注郯城作家
传承郯城文化 构建文学家园
投稿邮箱
tczx20207@163.com(综合)
tcwxshige@163.com(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