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男科学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微创学组成员,苏州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委员,国际尿石症联盟委员。
《中华男科学杂志》通讯编委,《泌尿外科志(电子版)》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国医药导报》 审稿专家;先后主持负责有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各级课题六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三项。
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累计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 SCI 27篇。参编专著三本。累计获省(部)级、地市级科技进步奖及新技术引进奖9项。
一般资料
主诉:左侧腰部酸痛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腰部间歇性酸痛,无血尿及排尿症状,无发热寒战,未诊治。近一周疼痛加重,于我院就诊,2024-02-27胸腹CT平扫示:1.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伴上方集合系统积水扩张,左肾周渗出。2.胸部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两肺小结节。拟“1.左肾肿物;2.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收住入院。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主要既往史:1998年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
查体:平卧位双肾下极未触及,左肾区压痛(+),左肾区叩击痛(+)。
关键影像学检查
入院后予增强CT检查(2024-02-29),代表性图像如下:
CT诊断:(1)左侧输尿管上段起始部及左肾占位,考虑恶性病变,起源于左侧输尿管上段起始部累及左肾、左侧肾上腺、腰大肌及左肾动脉;(2)左输尿管上段结石。
入院诊断:
1. 左肾盂恶性肿瘤(T4NxM0)
2. 左输尿管上段结石
患者2024-02-29增强CT诊断为左肾盂肿瘤。择项检查示血肌酐微高(92μmol/L)余无明显异常。
2024-03-06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肾盂肿瘤根治术,术中发现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呈胼胝样,包绕肾蒂血管,侵犯腰大肌,无法分离暴露肾蒂血管。改行左腹膜后病损活检。术中快速病理报告:(左肾门肿物)考虑低分化癌,待常规及免疫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
术后常规及免疫病理示:(左肾门肿物)纤维胶原组织中见异型细胞巢,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支持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高级别)。
免疫组化结果:AE1/AE3(+),Pax-8(-),CK7(+),CK19(+),CK5/6(部分+),GATA-3(+),TTF1(-),NapsinA(-),CD10(部分+),Villin(-),34βE12(部分+),CD117(-),Vimentin(-),CgA(-),Syn(-),Ki-67(+,热点30%),PD-L1(+,CPS约70),HER-2(少量弱+)。
术后复查肾功能正常,建议患者化疗,拒绝。沟通后于2024-03-28开始予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
先后于2024-04-18、2024-05-11、2024-06-05、2024-06-27、2024-07-18、2024-08-08、2024-09-07共九次靶向加免疫治疗。
复查未见明显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及肺功能变化。四肢有麻木不适,对症治疗好转。
手术及靶免治疗前后左肾肿块变化
手术前肿瘤大小(75*70mm)
靶免联合用药前(2024-03-29)肿块大小(80*63mm)
靶免联合用药三周期后(2024-06-06)
肿块大小(57.6*45.8mm)
靶免联合用药七周期后(2024-09-08)
肿块大小(56*41mm)
患者增强CT示左侧输尿管上段起始部及左肾占位,考虑恶性病变,起源于左侧输尿管上段起始部累及左肾、左侧肾上腺、腰大肌及左肾动脉。考虑浸润性上尿路上皮癌。根据UTUC的TNM分期: 为T4期肿瘤。因肿瘤较大,无法分辩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为Nx。
术中发现切除肿瘤困难。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高级别)。Ki-67(+,热点30%),PD-L1(+,CPS约70),HER-2(少量弱+)。
患者不愿全身化疗,可选单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或抗体偶联药物(ADC)联合治疗。但患者的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ER-2(+),PD-L1 (+);提示对单靶或单免冶疗的疗效可能不佳。为此我们给患者进行了靶免联合治疗。
本患者经三周期的治疗后,发现肿块明显缩小;八周期的联合治疗后,肿块从用药前的80*63mm,缩小至56*41mm。而且患者无明显的心脏、肺脏及甲状腺相关的免疫性毒副作用;取得了满意的缩瘤效果。
RC48-C014研究:维迪西妥单抗+PD-1单抗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
研究目的
一项Ib/II期研究,评估维迪西妥单抗(RC48)+特瑞普利单抗(JS001)用于mUC患者的安全性和活性。
研究设计
RC48-C014研究:一线患者治疗应答率高达76%
一线治疗(未经GC治疗)的ORR为76%
亚组分析显示,HER2 IHC 2/3+、IHC 1+和IHC 0亚组ORR分别为83.3%、64.3%和33.3%。
临床安全性良好,≥3级AE 36.6%
数据显示,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最常见的治疗相关AE是AST升高、ALT升高、周围感觉神经病变、乏力、食欲下降(56.1%)等。
≥3级治疗相关AE主要为谷氨酰转移酶升高(12.2%)以及ALT升高(7.3%)。16名患者(39.0%)发生免疫相关AE。
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
HOPE-03研究:RC48+替雷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疗HER2阳性MIBC
显示HER2表达(++)的患者。4例完成初次疗效评估,3例患者T0,1例Tis,cCR率达到100%。
声明: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编辑:吴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