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藏书第一人

文摘   2025-01-16 07:20   浙江  

点击字 关注我们

袁芳瑛(1814—1859),谱名世矿,号漱六,道光乙巳进士,由御史出任松江知府。生平唯一大事,即为藏书。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中称他“为咸丰间崛起之大藏书家,称雄一时,压倒群家。”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有载:“其卧雪楼藏书极富,黄再同前辈曾见其书目四大册,《汉书》宋元刊本多至十许部,余可知矣。”又在其《缘督庐日记》中写道:“袁淑六藏书之富,恬裕、皕宋楼、海源三家皆不能及。”


恬裕就是是常熟瞿氏的“铁琴铜剑楼”, 与湖州陆心源“皕宋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并称为“四大藏书楼”。但叶昌炽却认为四大藏书楼排在前列的三家都不能及袁芳瑛的藏书之富,可谓是高得不能再高的评价了。


叶德辉在《郋园读书志》也说:“袁漱六太守校宋钞本。湘中精版本之学者,必首推先生,所藏两宋元明旧椠名钞,皆荟萃南北藏书家整册残篇而自成一派。”他每得一善本,手自校雠,书根书面,手标目录,书法腴润,脱尽馆阁习气,嗜书如性命。其书得之于兰陵孙氏祠堂者十之三,得之于杭州故家者十之二,得之于官编修时者十之四五。精藏精校,深为学界所重。


但在他死后,藏书毁的毁,散的散,一代藏书大家顷刻灰飞烟灭。他的藏书散出,缪荃孙在《元河南志跋》所记最有意思:“光绪壬申袁漱六前辈卧雪庐藏书来厂肆火神庙,名钞旧校,触目琳琅。而价极昂,荃孙境又极窘,无计得之,又不能自已,心跃跃然,目炯炯然,逐日蹒跚书城之侧,寝食俱废。”京师大学堂总办李盛铎当年曾入袁芳瑛幕,袁氏之书,珍品多被其掠买而去,由此奠定了木犀轩善本的基础。

 《湘潭石塘山袁氏族谱》

民国三十一年留爱堂木活字本



这个载有晚清大藏书家袁芳瑛家世的《湘潭石塘山袁氏族谱》,思绥草堂前后共入藏了乾隆五十一年(二修)、同治二年(四修)、光绪二十四年(五修)、民国三十一年(六修)四部递修本。


谱中有关袁芳瑛的记载及袁芳瑛自己所撰文篇颇多。其子橞泽、棨泽撰有《诰授中宪大夫晋授资政大夫漱六府君行述》,比较详实:“善书法、工吟咏。在京时,朝鲜贡使与之唱和,得其一字一艺,如获奇珍,自后每岁贡使来京求书者踵至,虽文艺之末亦足为外邦所宝重。其守松江也,中丞赵每誉其文字之佳,而藩司介寿,因索其文。时方试士,居考棚,府君于阅卷之暇,取周兴嗣千字文,集成四言庆语献之,苏江才子皆闻而搁笔。生平最嗜书,家藏甚富,于书无所不读,尤精于雠校,不为古人所欺,其识力有大过人者。颜其室曰蠧斋,谦词也,其一生著作有《卧雪庐全集》待梓行世。”


袁芳瑛的夫人杨氏,是同知衔杨敦福的女儿,于袁氏藏书出力颇多。王湘绮撰《袁母杨夫人寿序》,盛称漱六内助之贤,其与藏书有关者:“袁氏既以藏书名湖南,及闻嫠孤致书还,或羡且妒,百方谋出其书,不翅觊财产,夫人毅然以藏弃自任,来攀说画计者,漠然若无闻见,迄今二十年,藏书全然尚完,然后知松江君悴精力于求访者,恃夫人之能守也。”杨夫人死,袁氏之书卒不能守,据说与他的长子橞泽有关。


袁芳瑛世系,谱名世矿


橞泽,字榆笙,号星伯,他的夫人曾氏便是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曾国藩的长女。据《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中,说他“居然敢于娶妻之前先买妾,置曾府的脸面于不顾。懦弱的纪静竟然在夫家备受冷落,多次回娘家诉苦,并表示不愿回夫家……同治九年,纪静在痛苦中去世,年仅二十九岁。侯门之女的如此下场,令人可悲可叹。”


橞泽不肖,还表现在对袁芳瑛的藏书处理上,《中国私家藏书史》说:“其子榆生,不喜故书雅记,堆置五间楼房,积年不问。白蚁累累可见。木斋(即李盛铎)指名求书,不得,则运数箱来,令其自理,因而获袁氏书最多。异年榆生将数百箱载汉皋竞售,购者麕集。(光绪)戊子、己丑又尽运京散售。藏书家郭人漳、曾纪纲、叶德辉、王礼培、缪荃孙、易寅村诸人都曾分得一胾”。


只惜袁芳瑛藏书其兴也勃,其败也忽。


思绥草堂
一个讲家谱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